陳法侃

陳法侃,別名自性,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農曆十二月廿五日(1907年2月),今閩侯桐口鄉人。有兄弟姐妹7人,他居長。童年隨父遷往馬尾。民國37年(1948年),其父又舉家移居福州城內文儒坊。

基本信息

陳法侃

陳法侃,別名自性,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農曆十二月廿五日(1907年2月),今閩侯桐口鄉人。有兄弟姐妹7人,他居長。童年隨父遷往馬尾。民國37年(1948年),其父又舉家移居福州城內文儒坊。

民國11年夏,法侃考入煙臺海軍學校,結識郭壽生、曾萬里。他積極參加海校共青團活動,閱讀《唯物史觀》、《中國青年》等革命書籍。民國16年初,山東軍閥張宗昌認為煙臺海軍學校的學生有“通敵”(指共產黨和北伐軍)嫌疑,法侃等學生被迫併入福州馬尾海軍學校。同年,法侃畢業,集體加入國民黨。

法侃從海校畢業後,被派往南京,先後在“武勝”、“通濟”艦學魚雷槍炮和艦課,後又被派往英國學習。民國21年冬學成回國,先後在“海籌”、“寧海”、“應瑞”、“永績”、“大同”等艦任航海、魚雷、軍需、槍炮等三副、二副、大副、副艦長等職。民國26年夏,調入海軍總司令部學德語。是年冬,陳紹寬派他前往德國專修潛水艇。民國30年初,因抗日戰爭形勢的需要,他被調回國擔任海軍第一布雷大隊少校大隊長。在皖南貴池口一帶布雷時,突遭日軍襲擊,而擔負掩護的兵團不告而逃,布雷隊全隊被俘。民國31年冬,法侃被送往南京,被迫任汪偽海軍部候補員、偽警察局秘書、南京復泰銀行襄理等職。民國34年9月,日軍投降後,他脫離偽組織,先後任民國海軍部“長治”、“常德”、“民權”等軍艦副艦長、艦長、江防艦隊參謀長等職。

民國37年冬,法侃與郭壽生再次面晤時,郭動員他識時務待機起義。法侃漸萌投靠人民、建設新海軍之心。1949年初,陳法侃升為江防艦隊上校參謀長,兼旗艦“民權”艦艦長,協助艦隊司令葉裕和擔負九江以上的長江中游防務,指揮江防艦隊所屬各艦、艇。

當時,桂永清任海軍總司令,對非桂系的海軍人員很不信任,加上國民黨內海軍派系鬥爭十分尖銳,非桂系海軍人員不得不選擇自己的出路。1949年4月23日,海防第二艦隊起義後,在漢口的白崇禧特別注意江防艦隊的舉動,先以維持碼頭秩序的名義派兵監視,又突令江防艦隊西撤移防重慶。陳法侃加緊起義的準備,特派訓練參謀林康藩前往重慶,秘密尋找其與中共地下黨員有聯繫的兒子,以便接上關係,待機起義。8月“民權”等艦抵達重慶,林康藩告知葉、程起義联絡事宜。1949年11月29日,“永安”“郝穴”先行起義,當天下午,蔣介石召見江防艦隊司令葉裕和,責問他到底能否控制艦隊,並責令他搬到重慶的衛戍總司令部去住。下午四時,葉趕回“民權”艦,法侃得知情況,當機立斷,要葉裕和留在艦上,立即派人向林康藩通報情況。此時,又接到要艦隊移防江津的命令,葉則以各艦隊未添足燃料和淡水為由拖延開航。深夜,林康藩登上“民權”艦傳達中共方面有關起義的指示。翌日晨,葉、程按照指示率“民權”、“常德”、“永平”、“吳山”、“英德”五艘軍艦集中重慶江面,宣布起義。

陳法侃起義後,參加人民海軍建設,1950年,擔任“五四”艦長。1951年,擔任廣東軍區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部訓練科副科長。1953年,擔任南海艦隊司令部航海業務長。1956年,擔任南海艦隊訓練團中校副團長。1964年6月離職休養。1965年1月法侃回到福州後,歷任福州市政協委員、常委,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員,市民革副主委等職。

人物逝世

1988年6月16日,陳法侃因病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