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誕辰

1901年8月26日 陳毅誕辰
陳毅,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因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押解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畢業後被派赴四川萬縣,推動川軍回響北伐。1927年春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共委員會書記。1927年7月武漢國民政府公開反共後,他轉赴江西,8月上旬在撫州趕上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第25師第73團團指導員。起義軍南下失敗後,與朱德等整頓餘部,轉戰閩贛粵湘邊。
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率部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先後任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等職,參與領導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30年後歷任新成立的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等職,積極發展人民武裝,參與領導反“圍剿”鬥爭,曾兩次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兩次獲紅星獎章。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第一方面軍主力長征,他留下擔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後轉戰贛粵邊區,依靠人民民眾,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曾赴湘贛、皖浙贛等游擊區傳達中共中央指示,編組紅軍游擊隊為新四軍,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1940年11月,成立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軍部,任新四軍代軍長,繼續領導華中軍民進行反“掃蕩”、反“清鄉”鬥爭。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等創造性地執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在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中,指揮部隊連續取得宿北、魯南、萊蕪等戰役的重大勝利。當蔣介石集中主力對山東實行重點進攻時,又指揮孟良崮戰役,一反先打弱敵後打強敵的常用戰法,出敵不意地殲滅全部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主力整編第74師。1947年秋,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同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一部實行外線出擊,挺進豫皖蘇,與劉(伯承)鄧(小平)野戰軍及陳(賡)謝(富治)集團密切協同,在中原地區大量殲敵,使國民黨軍陷於被動地位,對扭轉全國戰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48年5月除繼續擔任華東軍政職務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從同年11月開始,作為總前委的常委之一,參與組織指揮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東南廣大地區。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繼續擔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司令員。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堅決鬥爭,遭到嚴重迫害。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九屆中央委員。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陳毅兼資文武,博學多才。生前發表過多種軍事、政治論著和詩詞,1977年出版有《陳毅詩詞選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