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是指2017年4月共同追憶葉劍英同志光輝的一生,學習他的崇高思想和革命品質的一系列活動。

紀念活動

北京座談會

2017年4月23日上午,由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的紀念葉劍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葉劍英曾工作過的全國人大、中央軍委、軍事科學院等單位老領導,黨史軍史有關部門專家,老一輩領導人後代周秉德、劉源上將、劉建少將、朱和平少將、任遠芳、陳偉華等,以及葉劍英同志的親屬好友、身邊工作人員共二百多位嘉賓,參加了紀念座談會,共同紀念緬懷老一輩傑出領導人葉劍英同志。

在座談會上,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原中央黨史辦常務副主任李忠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全軍史料叢書編委會軍史專家丁家琪大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原解放軍國防大學副教育長蘇希勝少將,葉劍英元帥女兒葉向真,呂黎平少將之子呂向群大校等,從不同側面回憶了葉劍英元帥光輝的一生。

座談會由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領導馬曉文主持。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原解放軍國防大學副教育長蘇希勝少將,第一個在座談上講話。他談到,任何一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生平事跡,都是與我們黨的事業發展壯大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紀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誕辰日,不僅是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緬懷,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對黨的歷史的重溫和學習,對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使我們這一代人和我們的後代們,時刻不忘我們今天的路是怎么走過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取得的,為走好明天的路,使全國廣大人民民眾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他說葉劍英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其目的也是為了重溫和學習他的革命事跡,弘揚他的革命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葉劍英元帥女兒葉向真在講話中說:“父親對我們黨的事業始終充滿了堅定的信念。這一點,我的感受尤其深刻。我覺得這也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共同特徵。自從投身中國共產黨以後,無論經受什麼樣的暴風驟雨,遭受什麼樣的挫折、委屈,面臨什麼樣的艱難險阻,他們總是毫不畏懼,不屈不饒,勇往直前。”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黨史辦原常務副主任李忠傑在講話中談到,葉劍英同志是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表率。他說,葉帥一生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卻從不居功自恃,不計個人名利地位,始終堅持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他晚年多次提出要退出中央領導崗位,為廢除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終身製做出表率。這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徹底的革命精神和寬廣胸懷。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生活節儉,艱苦樸素。他住房的水電費,主動按月上繳。到人民大會堂開會時喝茶,堅持付茶水費。這些雖是生活小事,卻體現了他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操。

呂黎平少將之子呂向群大校在座談會上,深情地談到葉劍英元帥與父親呂黎平的一段特殊經歷。他說:“葉劍英同志是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楷模。他在長期領導軍事工作的實踐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重調查研究,周密了解情況,做出符合實際的決策。”他說,長征途中,葉帥截獲張國燾企圖危害黨中央的“密電”,並將它立即送給毛澤東主席,使黨中央及時脫離險境。“密電”事件是黨中央與張國燾圍繞北上與南下鬥爭的一個組成部分,兩河口會議、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巴西會議及當時的來往電報,可以清楚地看到張國燾先是同意北上、後又頑固堅持南下,置黨中央北上決議和中央領導人苦口婆心工作而不顧,從而給紅軍帶來巨大損失。實踐證明,中央的北上戰略方針為我黨我軍的發展壯大,為逼蔣抗日統一戰線形成,為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為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全軍史料叢書編委會軍史專家丁家琪大校在講話中說,葉帥作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為經過千錘百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具有心繫人民的博大胸懷,想人民所想,憂人民所憂,把實現最廣大的人民民眾的利益和願望,作為自己最根本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在講話中說,葉帥是我們黨和國家、軍隊的傑出領袖,是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勛之一。毛澤東曾用古代一副對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來稱讚他;還在1967年一次談話中摸著自己的腦袋風趣地說:“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他在黨和國家面臨“四人幫”篡黨奪權的危險和“兩個凡是”方針造成的危機時刻顯示出的大智大勇,再次驗證了毛澤東對他的評價。對於他為反對“兩個凡是”錯誤方針做出的巨大貢獻,歷史將永遠銘記。

楊尚昆之子楊紹明等,也在座談會上發了言。與會者在相互交談中談到,耿耿忠心昭日月,巍巍豐碑矗人間。今天,我們緬懷葉劍英同志光輝戰鬥的一生,就要繼承和光大他的思想作風和品德風範,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

在紀念葉劍英元帥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還展出了數十幅書畫家們創作的書畫藝術作品。

廣東紀念活動

2017年4月4日,廣東省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葉劍英同志墓前舉行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活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鄒家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游寧豐,廣州市委、市政府和省直機關負責同志,葉劍英同志的親屬好友等出席了紀念活動。省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李鋒主持紀念活動。

紀念活動上,葉劍英同志的親屬向葉劍英同志墓像敬獻了花籃,胡春華、馬興瑞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葉劍英同志墓像敬獻了花籃,任學鋒、溫國輝代表廣州市委、市政府向葉劍英同志墓像敬獻了花籃。

人民日報刊文

為共產主義事業執著奮鬥的光輝一生——紀念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2017年04月28日07:0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4月28日是葉劍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葉劍英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殫精竭慮、不懈奮鬥,建立了豐功偉績。

一、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

葉劍英同志1897年出生於廣東梅縣雁洋堡下虎形村一個小商家庭。此時的中國正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內憂外患、災難深重。葉劍英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追求真理、救國救民。1917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後投身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參與創辦黃埔軍校,任教授部副主任。他率部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北伐,成為國民革命軍名將。他從鬥爭實踐中深切感受到“共產黨朝氣蓬勃,必然要勝利”,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927年,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大批共產黨人慘遭殺害的嚴峻時刻,葉劍英同志毅然通電反蔣,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從此為實現共產主義執著奮鬥了一生。

葉劍英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正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職務。經周恩來同志同意,他的中共黨員身份暫不公開,繼續留在國民革命軍中工作。南昌起義前夕,他獲悉汪精衛等企圖解除準備參加起義的葉挺、賀龍部隊武裝,立即冒險把訊息通報葉挺同志,堅定機敏地策應了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在南昌起義部隊向廣東轉移途中,他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促使張發奎部“直開廣東,不追賀葉”,暗中保護起義部隊打開了南下的通道。葉劍英同志是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根據黨的指示,他秘密準備第四軍軍官教導團和警衛團兩支革命武裝,使之成為廣州起義的主要力量。12月11日凌晨起義爆發,葉劍英同志任副總指揮,與張太雷、葉挺等同志一起率領起義武裝浴血奮戰,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這兩次起義和秋收起義一起,成為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新時期。

1928年,中共中央派葉劍英同志赴蘇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軍事。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蘇區,任中革軍委委員、總參謀部部長等職。1932年10月任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堅持以古田會議精神培訓幹部、“創造鐵的紅軍”。他參與中央蘇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指揮,為紅軍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長征途中,葉劍英同志機智勇敢地同張國燾分裂紅軍、危害黨中央的陰謀作鬥爭,為黨中央和紅軍勝利北上立了大功。毛澤東同志後來多次稱讚葉劍英同志在這一關鍵時刻“救了黨,救了紅軍”。

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葉劍英同志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協助毛澤東、彭德懷同志指揮直羅鎮戰役取得重大勝利,鞏固了陝甘根據地,為中共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

二、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旗幟,倡導和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7月起,在毛澤東同志提議下,葉劍英同志參與領導對東北軍的統一戰線工作。他正確貫徹中央部署,與張學良秘密進行商談,在重大問題上取得共識,推動延安地區的東北軍、十七路軍與紅軍停止敵對行動。西安事變發生後,根據黨中央的方針,他協助周恩來同志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葉劍英同志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八路軍參謀長,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南方局常委等職,在南京、武漢、長沙和重慶等地參加黨的領導工作。他協助周恩來同志在國民黨統治區開展統戰工作,營救出數百位被國民黨監禁的革命同志,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黨的領導骨幹。他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國民黨當局的談判,爭取擴充人民抗日武裝編制員額,為八路軍、新四軍爭取軍需和裝備。他廣交朋友,努力做國民黨上層和民主人士的工作。他參與創辦國民黨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講授抗日游擊戰爭戰略戰術,宣傳持久戰思想。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發表文章、演說和題詞,闡述黨的政策,擴大黨的影響。

針對國民黨頑固派蓄意製造反共磨擦的倒行逆施,葉劍英同志針鋒相對,進行有理有節的鬥爭。1940年3月,他在重慶出席蔣介石召開的全國參謀長會議時,集中講了關於作戰和磨擦兩個問題,用大量事實介紹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績,駁斥國民黨頑固派對八路軍、新四軍的種種誣衊,被譽為“舌戰群儒”。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葉劍英同志召集有關人員連夜趕寫和印發《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傳單,與周恩來、董必武等同志一起,對國民黨的行徑進行嚴正抗議。這年2月,葉劍英同志回到延安,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同志指揮對日作戰。1944年,葉劍英同志受黨中央委託,接待來延安的第一個中外記者參觀團和美軍觀察組,組織他們參觀訪問,走訪抗日前線,詳盡介紹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取得的戰績,介紹國共兩黨軍隊抗擊敵軍的戰況,使全國和全世界進一步了解了中國抗日戰爭的真相。他參加了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並在黨的七大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劍英同志協助周恩來同志同國民黨談判,達成停止內戰的協定。隨後,他擔任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到北平同國民黨政府和美國方面的代表商談停戰事宜。在軍調部工作的400多天裡,他同其他中共代表一起,全面闡述中共政策和主張,揭露國民黨當局在美國支持下破壞停戰、發動內戰的真實面目,同國民黨政府和美國代表進行了艱巨複雜的談判鬥爭,有力配合了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捍衛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他還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為解放區籌集經費,安排撤離傷員,廣泛接觸和團結愛國民主人士,爭取一部分知識分子到解放區工作。

全面內戰爆發後,葉劍英同志參與領導全國解放戰爭。1947年春,他到晉西北任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與楊尚昆等同志一起,緊張高效地開展工作。他領導軍委總參謀部做好情報工作,使在陝北山溝溝里轉戰的黨中央“耳聰目明”,進退有據。在12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同任弼時同志一起主持關於土地問題的討論,正確貫徹了中央的土改政策。葉劍英同志領導中央後委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保證了黨中央和毛澤東等同志勝利轉戰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

1948年春,黨中央領導機關移至晉察冀解放區。5月,葉劍英同志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華北中央局委員等職。他主持制定為黨中央戰略大局服務的教育方針,培養建立教員隊伍,組織編寫教材,發揚教學民主,按照實戰需要訓練幹部,為部隊和地方輸送了大批軍政人才。這年年底,葉劍英同志任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與彭真等同志一起,促成北平和平解放,領導對舊軍隊的改編和對舊北平市政府、學校、廠礦等各方面的接管工作,著力維護社會安定,建立人民政權,恢復發展生產,改善文化教育,為後來首都北京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949年8月,葉劍英同志南下,指揮解放廣東和海南島的戰役,奪取華南戰場的最後勝利。葉劍英同志戎馬一生、英勇善戰,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勳。

三、新中國人民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開拓者

新中國成立後,葉劍英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華南軍區司令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東省政協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等職,主持華南、中南地區工作,勝利完成剿匪、肅特、土改、建立人民政權和恢復發展生產等各項任務。1954年起,任中央軍委委員、常委、副主席等職,長期主管全軍軍事訓練、院校教育和軍事科學研究等工作。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先後幾次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他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嘔心瀝血、勤勉工作,為鞏固新中國國防、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傾注大量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葉劍英同志具有豐富的軍事思想和傑出的指揮才能。他強調,“我軍必須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黨和人民的馴服工具”。他堅決貫徹黨中央、毛澤東同志制定的積極防禦戰略方針,號召全軍研究和探討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理論,根據現代戰爭需要從難從嚴訓練幹部和部隊。他主持1955年遼東半島抗登入演習,創造性地探索總結了我軍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訓練和作戰的經驗。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前夕,他向中央軍委提出加強軍隊建設的意見,建議正確認識和處理八個關係,對指導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踐發揮了積極作用。1963年,他建議在全軍推廣郭興福教學法,形成大練兵熱潮,取得顯著效果。

葉劍英同志是卓越的軍事教育家和軍事科學研究的開拓者。1956年12月起,他受命籌辦軍事科學院,並長期擔任院長兼政治委員,為我軍現代軍事科學研究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和具有開創意義的貢獻。他提出要“抬頭看世界,埋頭鑽學術”,領導建立全軍的科研機構和隊伍,開展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中國歷代軍事遺產、戰役學、外國軍事等方面研究,科學總結我軍建軍和作戰經驗,探討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作戰指導規律。在葉劍英同志領導下,20世紀60年代編制出一批適應部隊作戰、訓練、管理需要的條令條例,編寫出一批優秀軍事理論著作,推動了軍事科學的繁榮發展。葉劍英同志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科學理論體系奉獻了卓越才幹,作出了重大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葉劍英同志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他以高度的黨性原則和非凡的智慧膽略,為穩定軍隊、保護老幹部,在職權範圍內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967年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關於穩定軍隊的發言。2月,他和譚震林、陳毅等幾位老一輩革命家一道,奮不顧身、直言抗爭,強烈譴責康生、陳伯達等亂黨亂軍的罪惡活動,被誣為“二月逆流”。之後,葉劍英同志遭受打擊迫害,實際上被解除了在黨中央和軍隊的領導職務。1971年林彪事件後,葉劍英同志重新以中央軍委副主席身份主持軍委日常工作。1973年8月,在黨的十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1974年1月,他同鄧小平等同志一起指揮西沙自衛反擊戰,收復“三島”。1975年,他和鄧小平同志一起主持召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軍委擴大會議,隨後主持對全軍20多個大單位領導班子進行調整配備,為穩定軍隊和全國形勢創造了重要條件。

四、偉大歷史轉折與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動者

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同志相繼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進行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葉劍英同華國鋒、李先念等同志一道,根據中央政治局多數同志的意見,代表黨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果斷措施,一舉粉碎“四人幫”,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在這場嚴峻複雜的鬥爭中,葉劍英同志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兩個凡是”嚴重束縛著人們的思想,阻礙著各個領域的撥亂反正。葉劍英同志高瞻遠矚、排除阻力,力主請鄧小平、陳雲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立即出來擔任黨和國家領導工作,儘快平反一切冤假錯案。經過葉劍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不懈努力,1977年7月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鄧小平同志重新參加中央領導工作。與此同時,一大批老同志、老幹部也陸續恢復工作,大量冤假錯案得到平反,為實現偉大歷史轉折準備了骨幹力量,奠定了組織基礎。

1977年10月,葉劍英同志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發表講話,強調堅持和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一定要完整地、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定要提倡融會貫通,聯繫實際,實事求是,有的放矢”。1978年5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後,葉劍英同志堅決支持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次討論為全黨同志衝破長期以來“左”傾錯誤思想的束縛,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

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葉劍英同志和鄧小平等同志一起,為全會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劍英同志具有寬廣博大的為民情懷和治國安邦的卓越才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作為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已經80多歲高齡的葉劍英同志擔任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領導職務。他以“團結同志齊建國,歡呼大地又回春”的豪邁激情和卓越的政治遠見,在推動新時期改革開放、民主法制建設、祖國統一、國防和軍隊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立了新的歷史功勳。

1979年9月,葉劍英同志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現代化建設是當前最大的政治,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工作重點放到經濟建設上來,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和特點的實現現代化的道路。此後,他協助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支持引進先進技術和經濟特區建設,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發展。

葉劍英同志認為,只有大力抓好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才能保證國家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他主持修改頒布1982年憲法,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進入新階段。在他擔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66部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1979年初,葉劍英同志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指出實現中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1981年9月,他發表談話,進一步提出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九條方針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此後,這一構想日臻完善,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葉劍英同志為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起了重要作用。

葉劍英同志以身作則地推動黨和國家領導幹部的新老交替與合作。由於年齡和健康的原因,1985年,他辭去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職務。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葉劍英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勳。他黨性堅強、信念堅定,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無比忠誠。他追求真理、服從真理、堅持真理,始終隨歷史潮流不斷前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重大和緊要的歷史關頭,他總是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化險扶危。他的詩句“矢志共產宏圖業,為花欣作落泥紅”,正是他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紀念葉劍英同志,就是要學習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品德風範,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開拓進取、奮發有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人民日報》( 2017年04月28日 06 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