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飛

陳昭妃,美國十大傑出青年、營養免疫學開創者、著名美籍科學家。首創的“營養免疫學”是研究營養和免疫系統抵抗疾病能力之間聯繫的一門科學。其理念來自透過天然、健康、完整、均衡、純淨且多樣化的營養,滋養免疫系統功能,進而運用自身的力量去抵抗無止盡的病毒侵襲。功能良好的免疫系統隨時都處於備戰狀態,為人體負起抵擋病毒,甚至能抵抗長期的環境污染的侵害。

研究內容

真正的健康來於強健的免疫系統,當免疫系統功能正常時,人體幾乎可以克服所有的疾病。營養免疫學就是通過均衡的植物性營養來滋養免疫系統,它著重研究:

? 那一類的植物對免疫系統比較好

? 植物的哪一個階段收成對免疫系統比較好

? 植物的哪個部位對免疫系統比較好

? 植物怎樣加工製造對免疫系統比較好

定義營養

營養免疫學所定義的“營養”,不是人體所需的基礎營養,如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因為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們基本上不缺少這些營養。營養免疫學所定義的“營養”,主要是能很好地滋養人體免疫系統的均衡、純淨的營養:( 1 )植物營養素 ( 2 )多糖體( 3 )抗氧化劑 營養免疫學倡導多攝入植物性食物,而非多攝入動物性食物,這不僅因為植物性食物,含有較低的熱量,膽固醇和脂肪,更因為它們富含三種能很好地提高免疫力與預防疾病的營養:( 1 )植物營養素 ( 2 )多糖體( 3 )抗氧化劑 這些營養無法單純地從維生素藥丸中獲得,因為這些物質只存在植物中,一旦被分離出來就失去了他們的天然功效。?

人物經歷

“10歲時作為智障學生,進了特殊教育學校”陳昭妃告訴我們,那還是她10歲時候的事。那時,她剛隨父母來到美國,連ABC都不認識,就更不要說英語了。為了應付入學,姐姐前一天“強化”教給她一句英文“I AM TEN.”。說如果老師問她“HOW OLD ARE YOU?”——你幾歲了?你就回答:10歲了。第二天終於來到的時候,小昭妃緊張極了,一路上反覆地在心裡默誦著“I AM TEN. I AM TEN”。謝天謝地,那天老師真的問的唯一的一句話就是:“HOW OLD ARE YOU?”昭妃乾脆地回答出來,為自己贏得了入學的機會。可是好景不長。很快,老師就發現,她幾乎對所有其他的問話都缺乏應有的反應。於是就建議把她轉入專門的智力障礙孩子的特殊教育學校。可是,昭妃沒有反應的原因僅僅是,她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

在智障學校,為了學好英語,年僅10歲的昭妃除了在學校認真聽老師學發音,回到家跟姐姐學之外,還每天早上五點鐘就起床,搬一本英語詞典從A開始背誦英文詞典。這樣,昭妃只在那裡呆了一個學期就返回了正常學校。

幼年時這段成功的經歷,加上年紀漸長後,作為一個中國人比別的同學受到的更多“重視”(也許很多別的人認為是“歧視”),使得昭妃比一般的同學更加地努力。19歲時,已經以優異的成績從美國楊伯翰大學畢業,是該校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21歲,獲得微生物學碩士學位;25歲博士畢業,主攻免疫學專業。從那以後,在功課上,昭妃再沒感到過任何困難,並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至到今天,當她談起自己所自主選擇的醫學科學研究的時候,還是像一個孩子一樣地著迷——“那是一種很上癮的感覺!太有趣了!就像在拉斯維加斯玩老虎機——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的試驗會吐出你想要的結果。”

“神奇的化學試驗將我引入醫學之門”很多記者對陳昭妃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會去選擇理科專業感到非常不解。昭妃卻笑著說:“其實,我小時候本來是想當一個鋼琴家的。”雖然從小喜歡的是鋼琴,也一度希望成為一個有為的鋼琴家,但年紀漸漸大起來的昭妃,接觸了除鋼琴之外更多的東西。尤其是後來接觸了充滿奧妙與變幻的化學試驗後,陳昭妃覺得這些神奇的化學試驗相比於鋼琴,對自己更加有挑戰性。於是,她毅然選擇了楊伯翰大學的醫學專業。在楊伯翰大學的微生物和化學試驗室里,16歲的陳昭妃度過了許多的時光,從最初做刷試管的義工,到成為一名正式的助教,陳昭妃一直興致勃勃地做著,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探訪,也許陳昭妃會一直這樣做下去,那樣,就不會有今天的丞燕國際機構,不會有“營養免疫學”這一新科學的誕生。

改變一生的一次探訪那時的陳昭妃長期致力於癌症的藥物治療,這次偶然的機會改變她一生的研究方向。

那一次,她到病房去探視一位年輕的女病人。在病房門口,她看到她三個年幼的孩子在媽媽身邊開心地玩耍著,而那位患了癌症的媽媽則背對著門口忙著自己的事情。昭妃奇怪地走過去問她“在做什麼?”。這位母親抬起頭,對她說:“我在錄音。那一盤——是給我的兒子畢業時聽的,這一盤——給我女兒結婚時聽……”未等聽完,昭妃已掉頭離開病房。眾所周知,癌症是死亡之症。而當時專門研究藥物治療的她深知,目前並沒有一種化療或其它藥物能夠根治癌症,而無論醫生如何努力,這位母親都決無可能活到參加她兒子的畢業典禮或為自己的女兒披上婚紗……那么醫療的作用何在呢?這個問題時時折磨著她。

直到今天,這位母親的眼神和話語還常常在昭妃夢裡出現。但也就是這次探視,促使陳昭妃最終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從治療轉向了預防。雖然至今天為止,人們仍然沒有找到治療癌症的良方,但人們能不能通過有效的方法,儘量降少或避免得癌症呢?

創立“營養免疫學”——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拒絕癌症生性樂觀的昭妃不等碩士課程結束,就開始著手尋找答案。博士學位時,開始正式轉向攻讀免疫學專業。通過已有及大量親手所作的實驗,陳昭妃發現:人體的免疫能力是來自於一種植物性的、被稱作“植物營養素”的物質。人體通過攝入均衡的植物營養素,可以有效地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從而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得到癌症,而這些通過調劑人們日常的營養都可以做到。陳昭妃又去旁聽營養學的課程,令她驚奇的是,這兩個關係如此密切的課程在彼此的專業中竟然都無設定。這一發現,使陳昭妃決定創立一門把兩二者結合起來的學科,名稱就叫——營養免疫學。其學科目的就是研究如何通過飲食提高人體的健康,從而避免得到癌症。關於這樣一門新學科,陳昭妃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她把人的身體比喻為一個國家,而免疫系統則像一個軍隊,當人體受到侵害時,這個“軍隊”就會站出來護衛我們的身體。

陳昭妃有一句話,任何的科學研究,其目的都是為了為人所用。而許多人們習以為常的認識其實並不科學。如人們習慣認為的肉類營養說,從免疫學的觀點來看便是站不住腳的,人體免疫能力主要來自於蔬菜與水果。此外,當一個人在悲觀或思念時,身體會分泌一種荷爾蒙,而這種物質會在30分鐘內,使人的免疫能力比平時下降100倍。而快樂的心情,則有利於提高人的免疫能力。此外,健康運動時的流汗,有著排泄不良荷爾蒙,從而達到釋放人體免疫壓力的作用。而保持充分的休息,則有利於人體免疫功能的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