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紀

陳文紀

1786年,阮惠率西山軍攻占富春(今順化),派人訪求陳文紀,詢問天下之事。 1788年,陳文紀隨阮惠北伐武文壬,並與吳文楚等人留在了升龍。 阮福映發現了陳文紀,派人前去邀請他出山,但陳文紀不從。

梅鼎祚所著文集

四庫提要

明梅鼎祚編。南朝六代,至陳而終,文章亦至陳而極敝。其時能自成家者,詩惟陰鏗、張正見;文則徐陵、沈炯以外,惟江總所傳稍多。而或久仕梁朝,上承異代;或晚歸隋主,尚署前銜,鼎祚兼其前後諸作,割並於陳,以足卷帙,未免朝代混淆。然鼎祚既取《南北朝文通》,為編次,苟闕其一代,則源流始末,有所未詳,斯亦不得已之變例也。況永明、天監,相去未遙,江左餘風,往往而在韓、柳未出以前,王、楊之麗制,燕、許之鴻篇,多有取材於是者,亦不能以其少而廢之矣。

作者簡介

梅鼎祚(1549年-1615年),字禹金,號勝樂道人,宣城(今屬安徽)人。
其父梅守德是嘉靖年間進士。梅鼎祚自幼篤志好學,常廢寢忘食,寧國知府羅汝芳非常賞識他。十六歲廩諸生,以詩文名揚江南,所作皆“骨立蒼然,氣純而正,聲鏗以平,思麗而雅”,與沈懋學齊名。善交遊,與湯顯祖為莫逆交。萬曆時,申時行舉薦他,堅辭不受。建有天逸閣讀書寫作,常言“吾與書若魚之於水,一刻失之,即無以為生”。著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朱東潤著有《梅堯臣集編年校注》。

越南西山朝大臣

陳文紀(越南語:Trần Văn Kỷ,?-1801年),越南西山朝大臣。
陳文紀出生在順化鎮召峰府香茶縣(今承天順化省豐田縣峰平社),父母皆是貧民。但陳文紀有天賦,刻苦讀書,1777年考中省試解元,翌年前往升龍(今河內市)參加會試。因擅長文學,陳文紀在南河頗負盛名。1786年,阮惠率西山軍攻占富春(今順化),派人訪求陳文紀,詢問天下之事。陳文紀對答如流,頗受阮惠器重,成為阮惠的重要幕僚,每事必與之謀。阮惠攻滅鄭主之後,陳文
中書令陳文紀
紀被任命為中書令。
1788年,陳文紀隨阮惠北伐武文壬,並與吳文楚等人留在了升龍。同年參加了清越戰爭。1792年,光中帝阮惠逝世,景盛帝阮光纘繼位。阮惠遺命由文官陳文紀、武將陳光耀輔政,但由於阮光纘的年幼,朝政大權很快落入了阮光纘的舅舅——太師裴得宣的手裡。陳光耀與裴得宣有姻親關係,因此官職保留;而陳文紀則被貶謫外放,為黃江驛驛丞。
1795年,裴得宣欲削武文勇的兵權,召武文勇自北河回富春,以親信吳文楚代之。武文勇在回富春的途中住在黃江驛,正巧遇上了陳文紀。在陳文紀的慫恿下,武文勇發動兵變,殺死裴得宣、吳文楚等。陳光耀率軍自延慶而歸,與武文勇發生衝突,後在阮光纘的調解下雙方和解。陳文紀復為中書令。
1799年,舊阮君主阮福映北伐攻打歸仁,陳光耀與武文勇救援失敗,敗往退廣南。陳文紀非常討厭陳光耀,聯合陳曰結、胡公曜等人,以歸仁失守、救援無功為罪名,矯詔武文勇誅殺陳光耀。但武文勇卻將詔書拿給陳光耀看,陳光耀因此以清君側為名回師富春。陳文紀等人歸罪於胡公曜,將胡公曜執送陳光耀軍中,才得以自保。
1801年,阮福映北伐,攻破富春。阮光纘逃往升龍,陳文紀改名隱居民間。阮福映發現了陳文紀,派人前去邀請他出山,但陳文紀不從。阮福映迫之,陳文紀投香江自殺而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