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年

陳慶年

時學生有黃興,宋教仁,曹亞伯等。 光緒三十四年,日商西澤占我東沙群島,清政府與之力爭。 在學術上,於經史,教育,兵史,方誌,地理,圖書館學無所不精,且多有創見,成果豐碩。

1、江蘇丹徒陳慶年

 
陳慶年,(1862~1929)我國近代史學家、教育改革家和國家圖書館事業創建者。 譜名學徵,字善餘,號困學主人.石城鄉人,橫山鄉人。江蘇丹徒人。光緒十一年入江陰南菁書院,與唐文治,吳稚輝,丁福寶等同學.院長黃元同認為先生文章"讀書有見,有石破天驚之妙"。1888年(光緒十四年)為優貢生,選授江浦縣教諭。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由端方保薦,任內閣中書。後隨即輔佐張之洞,管理兩湖學務。他生當清末內憂外患之際,專治史學,尤注意社會,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史料,青年時期就完成了《司馬法校注》,《漢律逸文疏證》,《兩淮鹽法撰要》等著作。三十五歲時受湖廣總督張之洞聘為湖北譯書局總纂,並在兩湖書院主講《兵法史略》,《吳越戰史》等課。時學生有黃興,宋教仁,曹亞伯等。光緒三十一年,湖南巡撫端方,聘他為湖南全省學務處提調,籌建長沙圖書館,兼任嶽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之監督(校長)。於1906年建成我國和東亞第一座國家圖書館,即長沙圖書館。端方調升兩江總督,他也跟著回到家鄉,擔任江楚編譯局坐辦,江南圖書館坐辦,佐繆荃孫創辦我國第二座圖書館,即南京圖書館。編撰《洋務輯要》《列國政要》等書。時日本人在中國國內爭購中國古籍,適杭州丁氏藏書樓欲售,他聞訊捷足先登,與繆荃孫一起以七萬大洋將杭州丁氏八千卷樓藏書八萬餘冊古籍購歸江南圖書館,使祖國文化遺產免淪東瀛,此事在藏書界影響甚大。光緒三十四年,日商西澤占我東沙群島,清政府與之力爭。陳慶年憤疾之餘,遍閱海道各書,終在雍正年間陳倫炯《海國聞見錄》的《沿海形勢圖》上找到東沙島,早於英人金約翰《海道圖說》八十餘年,證明此島嶼屬於中國區域,書告南洋大臣端方,爭回了東沙主權。
陳慶年在清末極力提倡新學制,開設近代科學課程,編寫教科書,改進教學方法,參加科學實驗,主張對青年進行性教育。其一生淡於仕進,潛心研讀著述,以治學廣博精深名於世。在學術上,於經史,教育,兵史,方誌,地理,圖書館學無所不精,且多有創見,成果豐碩。他研究的領域之廣,取得的成就之大,留下的著述之多,刊刻的書籍之富,曾與劉師培,梁啓超齊名。人稱“江蘇學者”,以“學術雄長海內”。張之洞評為“才識開通,學問淵博。貫串無遺,洵為傑出”;吳稚輝評為“冠民國儒林之軍”;唐文治譽為“學貫天人”;柳詒徵贊為“精博冠時”;黃興贊為“學識優長,士林推服”;京師大學堂創辦人張冶秋推為“近時江左史家第一”。
陳著述甚豐,主要著作有:《古香研經室筆記》《爾雅漢注輯述》《司馬法校注》《兩淮鹽法志》《兵法史略學》《中國歷史教科書》《五代史略》《知亡錄》《補三國志儒林傳》《京口掌故叢編》《風俗史料》《明史詳節》《遼史講義》、《元代疆域圖》《外交史料》《列國政要》《橫山草堂集》《橫山鄉人類稿》等。其有關家鄉文獻的整理貢獻尤多,他曾從丁氏八千卷樓藏書中輯出大量的鄉邦文獻,先後對其中價值極高的十二種唐人詩集,宋人詩集,元人日記,明清文集等詳加考證,撰寫序跋,彙編成《橫山鄉人叢刊》二集二十四種,為之雕播。編刊陶弘景,蘇頌,沈括,楊一清,吳棠等人的年譜;以及朱元正《江浙沿海圖》歐陽季香《蒙古史》等數十種約數百萬言。所著集名《橫山鄉人類稿》。並築有傳經樓,藏書不下二十萬冊,多有善本,居江南藏書前列,惜多毀於文革,所剩無幾。
其長子陳裕菁(南屏)(1898-1963),少承家學,飽讀詩書,通曉外語,有《蒲壽更考》一著傳世。七孫陳登頤(1928—)精通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保加利亞語等多門外語,是著名翻譯家,主要譯著有《世界小說100篇》(上中下)、《月亮寶石》、《希臘棺材之謎 》、《神秘的鷹鴉谷》及音樂作品等近三十部。

2、福建長樂陳慶年

陳慶年 字聲揚,一字肖丞,文翥子。福建長樂人。少隨宦京師,刻苦自勵。年十三,父卒於官,獨立扶櫬及眷屬歸。既冠,以邑廩生中鹹豐二年舉人。會試挑取教習,侍郎黃贊湯薦教授鄭王瑞華府中,瑞華厚待之。慶年居半月,即辭館大拂瑞華意,資脯不備,狼狽至杭,劉觀察齊昂留課子弟。未兩月,太平軍破杭城,被執,械至江寧,授以官不受,令掌書記,以不識字辭。復械歸杭城,為爨下大,備嘗苦楚,不挫其志。嗣雜賈人中逃走,敝衣破屣,行至上海,附火輪船歸。卒於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