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台灣地區政界人物]

陳建仁[台灣地區政界人物]

陳建仁(1951年6月6日—),台灣高雄縣人,台灣流行病學家。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研究地下水中砷含量與健康關係的學者,也是“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第一位公共衛生背景的院士,在SARS肆虐台灣期間臨危受命出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2006年1月出任“行政院”國科會主任委員。現任台灣地區副領導人。

基本信息

陳建仁,1951年出生於高雄縣旗山鎮,長期致力於流行病學研究,對台灣的衛生防疫和科技發展有傑出貢獻。
陳建仁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1973),和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1977),並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82)。專長為流行病學、人類遺傳學、公共衛生及預防醫學。
自美返台後,擔任國立台灣大學副教授(1983-1986)、教授(1986-2015)、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1993-1994)、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1994-1997)、公共衛生學院院長(1999-2002);台灣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2006-2015)、副院長(2011-2015)。
陳建仁先生在烏腳病與慢性砷中毒、病毒肝炎與肝癌、其他致癌病毒的傑出研究,對人類的健康促進與疾病防治有卓越貢獻,深受國際矚目。曾獲頒台灣教育部學術獎(1997)及國家講座(1997-2002)、中研院院士(1998)、總統科學獎(2005)、台灣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2013);以及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美國​​哈佛大學Cutter預防醫學講座(2008)、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nowledgefortheWorld獎(2012)等國內外重要獎項。
陳建仁曾擔任台灣科學委員會生物科學發展處長(1997-1999)及副主任委員(2002-2003),推動多項國家型計畫與尖端研究。2003年台灣面臨SARS流行的嚴峻考驗時,臨危受命擔任台灣衛生署署長,成功領導台灣迅速遏止疫情擴散,積極推動衛生署和疾病管制局組織再造,建置全國感染症醫療體系,修訂《傳染病防治法》,改革健保體制,提升台灣的衛生防疫能力及醫療品質。
2006年,陳建仁接任台灣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修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組織法》,推升台灣知識經濟,拓展國際科技合作。他曾獲行政院一等功績獎章(2005)、衛生署一等衛生獎章(2005)、法國教育部棕櫚學術勳章(2009)、以及國科會一等科學專業獎章(20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