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家世”

陳寅恪“家世”

《陳寅恪"家世"》作者得地利之便,為我們打開了沉睡在陳寅恪故里荒野林莽間有關其家族彌足珍貴的歷史檔案,這些史料的神秘性、唯一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至目前為止國內唯一尚存的有關陳寅恪家世的唯一真實可信的權威史料,書中諸多史料從未見任何經傳。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文史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平裝: 416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3423055

陳寅恪“家世”陳寅恪“家世”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陳寅恪"家世"》作者得地利之便,為我們打開了沉睡在陳寅恪故里荒野林莽間有關其家族彌足珍貴的歷史檔案,這些史料的神秘性、唯一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至目前為止國內唯一尚存的有關陳寅恪家世的唯一真實可信的權威史料,書中諸多史料從未見任何經傳。
《陳寅恪"家世"》立意高遠,作者從大量翔實鮮活的史料中扒梳鉤稽出陳寅?恪鮮為人知的家世家風、家學淵源、家族流變、以及賢傑滿門登峰造極讓人嘆為觀止的家族榮耀。真實、立體、全面、生動、充滿思辨而又令人信服地描繪了陳寅恪家族諸多人物悲壯而又色彩斑斕的人生傳奇,對與陳寅恪家族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同時代諸多歷史人物的生存世相、生命內涵以及對其家族的影響亦有描述,用當代意識審視了近百年來中國歷史波譎雲詭的時代風雲,相信讀者能從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和生命哲學的啟迪……

編輯推薦

《陳寅恪"家世"》主人公文史大師陳寅恪,乃中國當代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其學貫中西無與倫比的淵博學識,其豐碑巍峨般的學術成就,被學界公認為“前無古人,後難得有來者”。

目錄

第一編 陳寅恪家世淵源
第一章 竹煅故居
第二章 家族溯源
第三章 客家民系
第四章 家族流變
第五章 垂範後世
第二編 陳寅恪的祖父——一代封疆大吏
第一章 初涉軍旅
第二章 政聲卓著
第三章 宦海奇才
第四章 湖南新政
第五章 群賢薈萃
第六章 魂斷崤廬
第三編 陳寅恪的父親——近代詩壇泰斗
第一章 擘劃新政
第二章 “袖手”神州
第三章 問鼎詩壇
第四章 息影廬山
第五章 耿耿此心
第四編 陳寅恪長兄——現代畫壇巨擘
第一章 畫壇絕響
第二章 命途蹇澀
第三章 丹青人生
第四章 畫壇縱橫
第五章 魯迅至交
第六章 白石知己
第五編 陳寅恪家族的其他成員——滿門賢傑話義寧
第一章 伯仲芬芳
第二章 植物園之父
第三章 綠色情緣
第四章 陳氏芳裔
修訂版後記

序言

誰也無法想像,地處贛西北幕阜山腹地這方古老而偏僻的土地,競能孕育出一個如此聲名顯赫的文化型大家族——“義寧陳氏”。
陳寅恪故里江西省修水縣舊稱義寧州,“義寧陳氏”因此而得名。“義寧陳氏”的輝煌,因文史大師陳寅恪而聲名遠播。因此人們習慣於將陳寅恪稱之為“義寧先生”,將“義寧陳氏”稱之為“陳寅恪家族”。
陳寅恪是中國當代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其豐碑巍峨般的學術成就,被學界公認為“前不見古人,後難得有來者”。其學貫中西無與倫比的淵博學識,其驚世駭俗卓爾不群的學人風骨,其鍥而不捨的追求、深邃的學術眼光,以及那卓越的學術成就,使之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陳寅恪,這個響亮的名字,已成為中國學界一個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
這個家族的輝煌,委實讓人嘆為觀止:
翻開《辭海》,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四人分立條目,一家三代祖孫四人享有如此殊榮者,翻遍《辭海》,僅此一家!
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乃清末維新派著名人士,他領導的湖南新政真正賦予戊戌變法以實際意義,充滿生機的湖南被當時的輿論稱之為“中國最富有生機的省份”,人們把當時的湖南比作日本幕末明治維新時期的薩摩和長州。戊戌變法失敗後,陳寶箴——這位“受天下之謗,尤享天下之名”的著名維新人士,被“革職永不敘用”。
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清末進士,曾授吏部主事,但他淡於名利,未嘗一日為官,時乃“維新四公子”之一。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息影廬山,作文賦詩,成為“同光體”詩派領袖、清末民初詩壇泰斗。
陳寅恪的長兄陳衡恪(字師曾),近代著名畫家,與魯迅為北洋政府教育部同事,且交誼甚厚,常與齊白石切磋畫藝,備受齊白石推崇。他把畫、詩詞、書法、篆刻熔於一爐,四美相得益彰,為畫壇所傾,可惜僅48歲便英年早逝。他的逝世,文壇震撼,被梁啓超稱之為“中國文化界的大地震”。
陳寅恪的侄兒陳封懷(衡恪次子),著名植物學家,被植物學界尊為“中國植物園之父”……
陳寅恪家族恰似一座巍峨的豐碑,高高地聳立在星漢燦爛的中國文化的歷史長廊里;又如一道奪目的光芒,灼灼生輝地划過人類文明璀璨的星空……
人們在驚嘆欽慕之餘,不禁連連叩問:為何芸芸眾生,同一片藍天,同一方土地,同是娘生爺養,同是吸納著天地乾坤間的氣息,同吃著五穀雜糧,為何陳寅恪家族英才輩出、賢傑滿門?
是冥冥之中的造化?是風水及先人的庇蔭?是其優秀血統的遺傳與裂變?抑或是其他別的什麼?
於是乎,一股陳寅恪研究的熱潮隨之在國內外驟然興起,諸多學者文人紛紛著書立說,各種追憶、解讀、評註陳寅恪的著作紛紛出版,其數量之多,可謂汗牛充棟。各類研究文章高密度地見諸各類媒體,其內容之豐富、流傳之深廣,可謂前所未有。人們力圖穿越時空的隧道,與陳寅恪進行心靈的契合與溝通,力圖從浩如煙海的歷史陳跡中,解讀其成功的奧秘……所有這些努力,都卓有成效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對人們了解陳寅恪的人生經歷和學術成就無疑起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毋庸諱言,在國內外出版的研究和評介陳寅恪的著作中,有關陳寅恪家世溯源及家族流變的敘述考證是不能盡如人意的。這類著作都有一個缺陷:或是語焉不詳,或是以訛傳訛,或是張冠李戴,或是妄加揣測,因而後世讀者及學者對“義寧陳氏”先賢及源流演化,莫衷一是,如墮五里霧中
江西作家葉紹榮在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作為陳寅恪故里的一位作家,“守土有責”的藝術良知和對同鄉先賢的仰慕,驅使著他認真地拿起筆來,克服重重困難,創作了長篇傳記《陳寅恪家世》。儘管因其才力所限,此書的實際狀況與其創作初衷尚有距離,質量也有待提高,但我仍然認為作家的努力和此書的內在價值是不容低估的。
得地利之便,葉紹榮曾多次前往陳寅恪故里探訪拜謁,發現了“義寧陳氏”後裔珍藏的宗譜殘本及其他相關史料,拓印了“義寧陳氏”祖墓群的所有碑文,從而打開了沉睡在陳寅恪故里荒野林莽間有關陳寅恪家族彌足珍貴的歷史檔案。陳寅恪家族的起源、流變、遷徙及源流演化脈絡便在他的眼前漸趨清晰。這些史料的神秘性、可靠性和唯一性是毋庸置疑的。
為了創作此書,葉紹榮又歷時數年,行程數萬里,查閱了大量的館藏資料,從大量鮮活翔實的史料中扒梳鉤稽出本書的脈絡主旨。
《陳寅恪家世》一書,凝聚了葉紹榮數年的心血和思考,他所選取的觀照角度是新穎的,他沒有沾沾自喜於已掌握材料的羅列堆砌,也不局限於表面材料的剖析,而是著眼於從家族文化的獨特視角,分析形成這個文化型大家族的家世家風、家學淵源、家族流變以及賢傑滿門互為表里的家族榮耀,揭示這個“文化貴族”(吳宓語)的精神蘊涵及其對近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深遠影響,從而使讀者對陳寅恪人文精神、學人風骨的形成有全方位的了解。
《陳寅恪家世》一書,真實、立體、全面、生動、充滿思辨而又令人信服地描繪了陳寅恪家族諸多先賢悲壯而又色彩斑斕的人生傳奇,對與陳寅恪家族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同時代諸多歷史人物的生存世相、生命內涵以及對其家族的影響亦有描述。
作者立意高遠,在此書的創作中,將這個文化型大家族的興衰與中國百年歷史滄桑緊密關聯。在這種緊密的關聯中挖掘出這個文化型大家族的精髓所在:陳寅恪家族中的傑出人物之所以名垂青史,正是由於他們有著中國人的正氣與骨氣,有著一脈相承的堅貞愛國主義思想和高尚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加上各自奮發不懈的進取精神(陳封雄語)。
愛國始終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核心和靈魂,在充分把握了這些之後,作者用當代意識審識了近百年來中國歷史波譎雲詭的時代風雲,觀照了中國文化百年動盪的大環境以及在此環境下每一個有文化良知的學人不可逃避的命運。
從家族文化的獨特視角,破譯孕育“義寧陳氏”這一文化型大家族的文化基因密碼,是本書的獨創和可貴之處;得地利之便和廣泛占有大量翔實鮮活的第一手資料,是本書寫作得天獨厚的前提;對材料內涵的深刻思考和思想高度的統攝觀照,是本書成功的基礎;大量富有質感的人物群像、豐富的信息量和高密度富有彈性和張力的語言,是本書擁有廣泛讀者的原因。閱讀此書,能讓人得到人生的感悟和生命哲學的啟迪。
《陳寅恪家世》一書2001年1月出版時,葉紹榮曾求序於我,我欣然應允。該書出版問世後得到了專業學者和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幾年來多次重印,在市場上長銷不衰。在信息多元圖書市場不甚景氣的今天,一部書能有如此旺盛而強勁的生命力,委實是難能可貴的。能得到讀者的喜愛並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淘洗,這本身就是對此書內在價值和精神向度的最好詮釋。
時隔8年,葉紹榮又應出版社之約將此書重新修訂再版,並增補了諸多新近發現的有關“義寧陳氏”的史料和最新的“研陳”成果,使此書更趨完整、全面。在此書再版之際,葉紹榮再次請我作序,我欣然命筆,草成此文,聊為之序。

後記

《陳寅恪家世》自2001年1月出版至今,不覺已是8年過去。
8年間,不少朋友問我,你是怎么想到要寫這部書的?我的回答很簡單,一是我對這個名傾天下的文化型大家族景仰已久;二是我與陳寅恪同鄉,我來寫他的家族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地處贛西北幕阜山深處的江西省修水縣,是文史大師陳寅恪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我家老屋所在地蘆塘村與陳寅恪故里竹塅村都屬該縣義寧鎮管轄,兩地相隔僅20多公里。
出於對同鄉先賢的景仰,我曾多次探訪拜謁過陳寅恪故居——竹塅陳家大屋
每次探訪拜謁,我都莫名地激動著,我一次次驚詫於蜷縮在偏深險僻的大山深處的這棟普通的江南祠堂式民居內,何以能走出這樣一個賢傑滿門聲名顯赫的文化型大家族。
我曾暗下決心,要用手中的筆,全面、立體、充滿思辨地展示大師源遠流長的家族文化和“義寧陳氏”賢傑滿門的榮耀與輝煌,追溯探尋產生這種獨特人文景觀的家學淵源……
這念頭鬱結於心,纏攪著我終日不得安寧。然而,我卻遲遲不敢動筆,我像一個突然置身於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腳下的行者,仰望著嵯峨峭拔的山峰,凝視著那氤氳靈動在險峻峰巒間的縷縷霧嵐,我頓覺自己的渺小和無力。這個孕育了文史大師陳寅恪的文化型大家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其博大精深、其豐厚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精神,非我輩才力所能表現。
近年來,隨著《陳寅恪最後20年》等書的出版問世,國內外驟然興起一股陳寅恪熱,許多學者專家紛紛著書立說,各種“研陳”文章席捲各地報刊,沉默了近百年的陳寅恪故里竹塅陳家大屋,奇峰突兀般地為山外的世界所關注,蜂擁的人流如麥加朝聖般擁向這棟百年老屋
然而,我不無遺憾地發現,在堪稱汗牛充棟的國內外研究和評介陳寅恪的著作中,有關陳寅恪家族史的敘述考證卻難如人意,而綿遠流長的家族文化的浸染和薰陶,正是了解和研究陳寅恪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為了留下一部原汁原味的陳寅恪家族史,讓人們對這個賢傑滿門的文化型大家族的起源、流變、遷徙及源流演化脈絡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從而彌補陳寅恪研究的某些空白和不足,為專業學者及廣大讀者解讀陳寅恪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參照。於是,我顧不了自身的淺陋和學養的不足,竭盡全力投入到此書的寫作之中。
真實是傳記的生命。為了收集資料,我多次到陳寅恪故里竹圾陳家大屋小住,得地利之便,我有幸獲取了塵封多年的豐富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我見到了“義寧陳氏”後裔珍藏的民國三十二年(1943)光義堂重修《義門陳氏宗譜》殘本,為了拓印有關碑文,我又拜師學會了拓印技術,拓印了陳寅恪故里各個山頭的數十座“義寧陳氏”先人墳塋的墓碑拓片,從而打開了沉睡在陳寅恪故里深山野莽問彌足珍貴的歷史檔案。記得當時為了消化破譯這些墓碑拓片,我將它們一一懸掛在我的書房內,這些墓碑拓片掛滿了我的書房,一時間,整個書房瀰漫著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以至我的愛人和孩子都不敢走進去,我卻整個兒陶醉其中。
為了寫作此書,我又歷時數年,行程數萬里,遍稽有關方誌、宗譜、墓志銘、信札以及流傳於民間的野史軼聞,查閱了全國各地各大檔案館、圖書館、政協文史委塵封的館藏資料,拜訪了陳寅恪的後裔、親友、弟子及再傳弟子,綜合了國內外有關陳寅恪研究的成果。
我沒有徜徉陶醉於故紙堆中的驚喜,也沒有停留於史料表層的剖析與羅列堆砌,而是選取家族文化的視角,對陳寅恪家族鮮為人知的家世家風、家學淵源、家族流變以及賢傑滿門的家族榮耀,作了全方位準確而立體的觀照與描述。我力求讓讀者透過歷史的塵埃,看到這個文化型大家族在人類歷史演進中艱難而執著的跋涉歷程,同時也看到生存的艱辛並未能影響這個家族對文化的崇尚和對功名的嚮往,祖傳的一襲墨香,依然亘古而強勁地流傳著。同時也讓讀者明白,正是“義寧陳氏”這種與生俱來的人文精神的勃發,才有了這個家族的躍升與顯達,這種躍升與顯達與日後這個家族在中國文化史上大放異彩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事實證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陳寅恪家世》自2001年出版後,多次重印,在媒體信息多元圖書市場不甚景氣的當今,實屬不易,由此可見專業學者及廣大讀者對此書的認同和喜愛。
《陳寅恪家世》出版8年後,我又應中國文史出版社之約,對全書進行了認真的修訂和補充,增加了8年來新近發現的有關陳寅恪家族的珍貴史料和最新的“研陳”成果,全書增刪修訂達200餘處,使此書內容更趨完整。
在此書再版付梓之際,我衷心感謝曾為此書的創作提供了諸多幫助的 領導和朋友們,感謝燕平、陳蘆根、魏緒生等攝影家朋友提供的圖片資 料,正是因為有了諸多無私的幫助,才有了此書的今天。

文摘

第一編 陳寅恪家世淵源
第一章 竹煅故居
竹煅,贛北幕阜山腹地一個普通而迷人的小山村。
近年來,隨著海內外陳寅恪熱的驟然升溫,竹煅的名字如強勁的山風,在山外的世界迅捷地播揚著。
誰能想到,在偏深險僻地老天荒的這樣一個所在,競能孕育出一個如此聲名顯赫的文化型大家族。在這個文化型大家族中,先後走出了湖南巡撫、清末維新派著名人士陳寶箴;走出了現代詩壇泰斗、同光體詩派領袖陳三立;走出了現代畫壇巨擘、中國漫畫的創始人陳衡恪;走出了文史大師、中國文化史上“前不見古人,後難得有來者”的曠世奇才陳寅恪。
翻開新編《辭海》“陳”字條內,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祖孫三代四人赫然分立條目,一家三代四人享有如此殊榮者,翻遍《辭海》,僅此一家!
陳寅恪家族賢傑滿門。或以文章著,或以功名顯,或以德孝昭。其登峰造極的家族榮耀讓人嘆為觀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