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大屋

陳家大屋

陳家大屋位於浙江省遂昌妙高鎮北街4弄12號。建於明代末年。主體建築坐東朝西,通面寬27.70米、通進深37.40米,面積1035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大廳、堂樓三進。各進隔以磚牆,並以石庫門相通。

遂昌文物

陳家大屋浙江遂昌陳家大屋
陳家大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

陳家大屋位於浙江省遂昌妙高鎮北街4弄12號。建於明代末年。主體建築坐東朝西,通面寬27.70米、通進深37.40米,面積1035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大廳、堂樓三進。各進隔以磚牆,並以石庫門相通。在構造上除大廳明間用抬梁及其它局部減柱外,皆用穿斗。第一進門廳,面闊九間,進深三柱。南廂院設水池、石橋;第二進大廳,七柱十一檁。前檐大額枋橫貫三間,減去二根前檐柱,構造特殊。西廂各三間,均四柱七檁;第三進堂樓,七柱九檁。兩廂各五間,四柱五檁。各進建築用材均較大,出檐深遠。皆施圓椽,隔斷用板壁,或夾竹泥牆,裝修古樸。階沿置條石,地面均直鋪方磚並匝以條磚。各處天井鋪以卵石,外圍圍牆以黃土夾礫夯築。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陳氏族譜記載,這座古屋,建於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41年的歷史,是當時“奉政大夫”(系文官階正五品)陳石城所建,也是迄今當地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宅。

陳家大屋浙江遂昌陳家大屋
陳家大屋坐東南向西北,建於一片開闊地段,背靠馬鞍型的高山,前面有一池塘和一大片稻田,兩邊是茂盛的翠竹。整座古屋以磚木構架為主,結構對稱嚴謹,布局採光合理,造型古樸而實用,採用青磚砌築,青瓦蓋頂,青石鋪底,沒有飾檐,屬典型的清代湖南民居

古屋包括主房、書房、廚房、轎房、倉庫等各式用房,占地共5000平方米;保存完好的主房分三進六廂,共108間,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宅內有15個呈長方型的天井。正廳有一大兩小共3個天井,廳與廳之間由雕飾的木幃欄隔開,但這些裝飾大多已在“破四舊”的年代被破壞。古屋的排水溝設計很巧妙,水溝分明溝和暗溝,青石板鋪底,屋內天井的水走暗溝,屋外檐的水走明溝,下再大的雨都從未浸濕過室內。

據了解,喬下村村民均姓陳,從江西遷徙至此已有600多年了。有100多年歷史的陳家大屋、陳家牌坊,有300多年歷史的陳石泉宗祠,均保存完好,規模頗大。

平陽文物

陳家大屋浙江溫州平陽陳家大屋
陳家大屋位於浙江平陽縣順溪鎮,地處平陽縣西部山區,屬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南雁盪山腹地。周圍群山聳立,層巒疊嶂,林木蔥蘢,清溪環繞。現保存基本完整的陳家大屋大型民居建築共有10座,總建築面積達25200平方米,多建於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粉牆黛瓦,沿溪而築,布局恢宏,體量巨大,構建精巧,給人以古樸、深邃、莊重的感覺,是浙南溫州古代民居建築體系的重要類型之一,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館”美譽。

隆慶年間(1567—1572),居住在昆陽附近大岙底的平陽鳳凰山陳姓大族的一支20世祖陳育球,舉家翻山越嶺西行上百里,從鰲江下游平原來到四面環山的順溪山坳定居下來。或許當時陳育球並未想到,他的後裔們經過400多年的篳路藍縷,使昔日山重水隔、近乎荒蕪的山坳發展為鰲江上游的重要集鎮之一,如今總人口有15000多人,成為浙南地區罕見的聚族而居的大家族,村中90%的居民為陳姓。

陳氏遷徙順溪百餘年之後,傳至清初陳嘉詢(1691—1760)一代,陳家開始大興土木,營造第一座大屋——陳氏祖屋。其子陳永千育有七兒:陳顯仁(1747—1819),陳安仁(1749—1813),陳為仁(1751—1782),陳作仁(1752—1818),陳深仁(1754—1787),陳景仁(1758—1808),陳崇仁(1767—1847)。經過歷代苦心經營,積聚了大量財力,大規模的建設活動此起彼伏。除陳深仁和陳景仁外,均從祖屋分出,各立門戶,擇地建造大屋,其樣式皆似祖屋,惟面積大小有別。至今留存的順溪陳家大屋古建築群主要為陳嘉詢支派所建設,計有陳氏祖屋、老大份大屋、老四份大屋、老七份大屋、老二份大屋、新大份大屋、新二份大屋和陳氏宗祠8座。另外,其他支派於溪北村建陳迢岩大屋和陳有相大屋,總計10座大屋。

湖南文物

陳家大屋湖南郴縣陳家大屋
湖南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原是郴州一陳姓舊宅,成為“陳家大屋”為清末建築。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進抵湘南,與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組織發動了湘南起義。1928年2月4日,朱德陳毅便率中國工農革命第一師占領了郴州,同月7日,便成立了郴縣蘇維埃政府,機關初設在中山北街26號美國教會福音堂,後才遷至位於興中街的陳家大屋,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朱德、陳毅在全縣進一步開展了武裝起義和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

80年後的陳家大屋由於久經風雨,早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政府部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陳家大屋進行修繕。在黨史辦文物處工作人員的修繕和布置,維修後的陳家大屋已恢復了當年郴縣蘇維埃政府的摸樣,原有的政府辦公室、秘書處、聯絡委員會、經濟委員會、會議室等也都按照原來的實景進行了擺設。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在陳家大屋設定了湘南起義展覽室,以展示整個湘南起義的概況,展覽分《湘南大地起風雷》、《起義烈焰遍湘南》、《波瀾壯闊的土地革命運動》、《偉大的戰略轉移》、《親切關懷》5個部分,全方位的展示了湘南起義的歷史。

陳家大屋湖南陳家大屋
陳家大屋坐東南向西北,建於一片開闊且環境優雅的地方,背靠馬鞍形的高山,前面有一池塘和一大片稻田,兩邊是茂盛的翠竹。整座古屋建築以磚木構架為主,結構對稱嚴謹,布局採光合理,造型古樸,實用而經濟,採用青磚砌築,青瓦蓋頂,青石鋪底,沒有飾檐,屬典型的清代湖南民居。古屋包括主房、書房、廚房、轎房、倉庫等各式用房,占地共5000平方米;保存完好的主房分三進6廂,共108間,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宅內有15個呈長方形的天井,其中分布在兩邊廂房內的天井每廂6個,正廳的是一大兩小共3個天井,廳與廳之間由雕飾的木幃欄隔開,裝飾遺存仍能感受到昔日雕刻的古樸精緻。古屋的排水溝設計很巧妙,水溝分明溝和暗溝,青石板鋪底,屋內天井的水走暗溝,屋外檐的水走明溝,下再大的雨都從未浸漬過。

江西文物

陳家大屋江西陳家大屋
陳家大屋位於江西修水縣桃里鄉。是清代湖南巡撫陳寶箴所建,建築為兩棟相連的磚木結構,右邊是一棟老屋,建於清乾隆時期,一進兩重,面闊三間。寬17.4米,深17.4米,高6.3米,天井兩側廂房為客廳、官廳,上下堂前廳房為臥室、書房,陳寶箴曾居住上廳房內,陳三立生於此。左邊一棟是新屋,建於清光緒年間,寬12.7米,深15.6米,高6.3米。屋內的生活用具比較原始質樸,主要是用木材和竹子做成,如地基、搖籃、獨龍車、風車、飯桶、織布機。

陳家大屋“鳳竹堂”的牆上有幅很大的”陳氏故居改造效果圖”,下面是修水縣人民政府豎立的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誌。”鳳竹堂”的名字來源於”蓋鳳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鳳有仁德之名,竹有君子之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