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吉

陳夢吉

陳夢吉,為清末廣東民間第一狀師,四大訟師之首,敢稱“扭計祖宗”,其功力與智慧已被嶺南民間視之為神了。明代嘉靖人士,出生於廣東新會城鏟灣街(今屬江門市新會區),是南宋陳鳳台第七子陳仁翁的後裔。傳說自幼經歷已十分傳奇,剛出生時竟然不哭不鬧,家人都以為天生聾啞,後經高人教化,其過人天賦、才華橫溢漸漸顯露。後來在廣州城成為傳誦一時的“橋王之王”。夢吉性格諧趣,文筆璨美,常為貧寒人士代筆訴訟,以鋤強扶弱得到百姓愛戴,常與另一著名狀師方唐鏡相鬥。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夢吉陳夢吉

陳夢吉,明代嘉靖人士,出生於廣東新會城鏟灣街(今屬江門市新會區),是南宋陳鳳台第七子陳仁翁的後裔。陳夢吉自小聰明過人。他幼年喪父,歷經艱辛,養成了同情弱小、憎恨豪強的思想品格。他機敏、無私地奉獻才智,為當地百姓伸冤雪憤,疏解生活煩難,從而深受百姓的喜愛與誇讚。於是,關於他的故事便流傳開來。

傳說自幼經歷已十分傳奇,剛出生時竟然不哭不鬧,家人都以為天生聾啞,後經高人教化,其過人天賦、才華橫溢漸漸顯露。後來在廣州城成為傳誦一時的扭計祖宗、橋王之王。

此橋字在粵語中就是點子之意,越聰明機靈之人想的辦法就越多,古怪刁鑽、稀奇古怪,往往出人意表。陳夢吉的傳說中不乏這位祖宗級大師的經典故事,由於他的點子之妙之多冠絕羊城,他自然也就被譽為橋王之王了。

陳夢吉公的處世哲學就是使天下人信之,必使先自信,他對信的理解就是騙,在公堂上要駁倒青天大老爺和悠悠眾口,就是要所有人都認為自己講的就是真理,一萬個正確,就算自己講的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也要說得天花亂墜,人人俯首拜服。而要使天下人信之,就必須連自己都相信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總之到最後自己說的自己怎么都相信,恐怕很快也會得精神病了。若非有這扭計祖宗的天縱聰明,恐怕其他人不能輕易辦到。

廣東民間傳說中的方唐鏡與陳夢吉乃是死對頭,前者乃衙門刁鑽師爺,平時自命足智多謀,作為官老爺的白紙扇,與訟師陳夢吉少不免就有交鋒了。粵語黑白殘片的陳夢吉系列就有很多這樣優秀的品目,兩人的鬥智奇謀,觀眾看時既覺得屎橋師爺的精明惡毒,又被聰明機靈的橋王之王所折服。二人的對決就像高深的圍棋布局,絲絲入扣,連環穿心,差之毫厘,就滿盤皆輸。

陳夢吉墓

陳夢吉陳夢吉
陳夢吉墓位於鶴山市凌村管區長山西南方的山半腰,是用砂灰建造的一座古墓。扭計師爺陳夢吉助人為樂、好打不平、整蠱貪官污吏,美名遠揚,成為家喻戶曉、萬代傳廣的著名歷史人物。陳夢吉是明朝人物,出生於新會城剷灣街。凌村陳氏族譜記載,宋元大戰崖門失璽後,凌村部分兄弟離開大康里,遷往新會城創建剷灣街大康里。這部分兄弟是大節祖分支,因此,族人有陳夢吉與凌村深園裡兄弟是同一支之說法,但陳夢吉究竟是剷灣街第幾代孫?屬於陳氏家族第幾世祖?我族譜並無記載!因為族譜無法事事盡記,對於遷出的兄弟一般都是記錄遷往何處,或因日久難於聯絡的,只能寫上居處不明,致使後人相見如同陌路人,因此也出現了姓氏宗親聯誼和尋根問祖等活動。
古時還未發明水泥,能用沙灰建造的陵墓多數是名門望族,平民百姓的山墳一般是用泥土堆成,貼上草坯就是。陳夢吉墓別具一格,呈石牛狀,所以特別顯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