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傳

陳垣傳,屬於一本圖書作品,這本圖書的語種:簡體中文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他們用科學的人生見證歷史!讓歷史和未來記住他們! 本書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科學家書系》之一《陳垣》分冊,全書詳細介紹了中國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史學大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陳垣先生的一生,書中以時間為順序,講述了其的求學之路、自學成才、保護故宮文化遺產等人生經歷。 20世紀中國著名科學家書系”選錄了20世紀以來中國高層次的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工程科學家百餘人,每人一傳,以生平為線索,側重反映科學家的科學生涯和奮鬥歷程,重點介紹科學家突出的科研成就,充分表現科學家們矢志不渝追求科學的崇高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陳垣傳陳垣傳

編輯評論

我們應當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不能作無本之學,無根之木易到,無源之水易涸。吾人論學求真非求勝也。 ——陳垣

作者簡介

張榮芳,男,1940年生於廣東廉江。196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山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1986-2002年任秦漢史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古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出版著作有《秦漢史論集》、《南越國史》,發表論文60餘篇。

目 錄

第一章 家世、家鄉與童年
1.1 人傑地靈
1.2 啟蒙教育、求學之路
1.3 開明的父親
第二章 熱血青年
2.1 不平坦的科舉之途
2.2 民主革命報人,讀書不忘愛國
2.3 志做濟世良醫,愛國不忘讀書
2.4 醫史研究結碩果
第三章 經世致用,著書立說
3.1 參與時政,當選議員
3.2 歷時十年,研究《四庫全書》
3.3 著《元也里可溫教考》一鳴驚人
第四章 大師之路
4.1 自學成才的北京大學導師
4.2 著錄敦煌,聚焦國學
4.3 清點故宮文物,保護文化遺產
4.4 轟動學術界的《二十史朔表》
4.5 “石破天驚”之作——《元西域人華化考
第五章 輔仁大學校長——風雨二十七年
5.1 輔仁社與輔仁大學
5.2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輔仁大學的國學教育
5.3 不懸日偽旗,不讀奴化書
5.4 傲骨撐天地,奇文泣鬼神——抗戰時期的“宗教三書”
5.5 “學識記里碑”式的著作——《通鑑胡注表微
第六章 新中國誕生前後
6.1 拒不南下,留守北平
6.2 致胡適的一封公開信
6.3 活躍在各種政治活動中
6.4 “陳垣先生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第七章 科教興國——北京師範大學老校長
7.1 毛澤東任命的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7.2 發展新中國史學事業的老兵
7.3 “青年們,歡迎你們來參加人民教師的隊伍”
7.4 “黨使我獲得新的生命”
7.5 生命不息,筆耕不輟——晚年的學術研究
7.6 在“文化大革命”的歲月里
第八章 交友之道,在得切磋之益——陳垣學術交往舉隅
8.1 惺惺惜惺惺——與英華的交往
8.2 忘年之交——與馬相伯的交往
8.3 “史學二陳”——與陳寅恪的交往
8.4 直諒多聞的諍友——與胡適的交往
8.5 志同道合——與尹炎武的交往
8.6 學術世交——與汪宗衍的交往
第九章 “信有師生同父子”——陳垣師生情誼拾趣
9.1 薪盡火傳——柴德賡
9.2 助手兼秘書——劉乃和
9.3 “南書房行走”——周祖謨
9.4 同鄉兼學生——容肇祖
9.5 “信有師生同父子”——啟功
9.6 私淑弟子——方豪
第十章 軼事
10.1 自己發給自己的畢業文憑
10.2 瓷製骷髏模型
10.3 唯一的一次遲到
10.4 譚白菜、紅木家具和竭澤而漁
10.5 中關村的起名者
10.6 鋦過的碗更經久
第十一章 千秋功業後人評說
11.1 學術地位與影響
11.2 學術遺著的整理與研究
附錄
f.1 陳垣生平活動年表
f.2 陳垣科學論著目錄
f.3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8-01-01
·版次:1
·總頁數:250
·印刷時間:2008-01-01
·印次:1
·字數:150000
·ISBN:9787802510371
·大小:16開
·裝禎: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第一章 家世、家鄉與童年
1.1 人傑地靈
史學大師陳恆,1880年(清光緒六年)11月12日,出生在廣東新會縣石頭鄉。
辛亥革命前的中國,一般都有修家譜的傳統,用它來維繫宗族的團結、確定家庭財產的繼承權。中國人在修家譜時,總要把有名的人物拉來作為自己的祖先,光宗耀祖,陳氏祖譜也不例外。
根據陳氏家譜的記載,新會陳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帝王虞舜。舜的第二十八代孫名胡公滿,當時已是周朝,受周武王封為陳國國王,因而以“陳”為姓。胡公滿的第三十八代孫陳寔是東漢時一個很有氣節的官員。陳寔第五代孫名陳登,三國曹操時為伏波將軍。陳登的第22代孫名陳洪,在北宋初年為官。先在金陵,後遷到福建。陳洪的第五代孫名陳寅,又遷到廣東北部的南雄保昌縣珠璣巷。陳寅的第四代孫名陳宣,有七兄弟,當時已是南宋未年。保昌縣有一名姓黃的珠寶商人,勾引皇妃蘇氏潛先逃,宋朝發兵要消滅保昌縣的百姓,陳宣兄弟又從南雄遷至珠江三角洲的順德、新會一帶。陳宣的次子名陳仲義,定居於新會縣石頭鄉,他就是陳垣的直系祖先。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