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坪街道

陳坪街道

陳坪街道於2004年12月成立,為原陳坪鄉和陳官營街道合併建立。陳坪地處區境東端,東鄰七里河崔家崖鄉,南接西固區金溝鄉,西與原西固鄉毗鄰,北臨黃河。原陳坪鄉東西寬3公里,南北長9公里,總面積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46人。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陳坪街道位於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東大門。地處區境東端,東鄰七里河崔家崖鄉,南接西固區金溝鄉,西與原西固鄉毗鄰,北臨黃河。於2004年12月由原陳坪鄉人民政府和原陳官營街道合併而成。陳坪原陳坪鄉東
西寬3公里,南北長9公里,總面積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46人。原陳官營街道總面積10.0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75.14人。現轄區內共有陳官營社區西固中路社區蘭煉廠前社區、福利東路社區4個社區。陳坪街道距離市中心約10公里,東與七里河區的崔家大灘村接壤,南與金溝鄉毗鄰,西至蘭煉廠前十字,北靠黃河。312國道從街道門前穿行而過,下轄8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村改居4個)和2個行政村,總面積40.22平方公里,總人口28910人,其中農村人口2814人,耕地總面積4129畝。街道機關下設4辦2所2站1部,即黨政辦公室、經濟管理辦公室、城市管理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財務所、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所、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站、農村經濟監督管理站和人民武裝部。現有幹部職工56人。下轄黨總支、支部23個,黨員785名。先後被國家、省、市命名為“中國鄉鎮之星”、“鄉鎮企業發展十強鄉”、“民政工作模範鄉”、“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鄉”、“省級五好標兵先進鄉鎮黨委”等稱號。

經濟發展

街道以抓住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把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放在重要位置。拓展三產和非公經濟的發展服務思路,提高街道經濟總量的進一步發展。轄區內的陳官營陶瓷市場、陶瓷建材市場、鴻安家居廣場、荔城陶瓷市
場、荔昌陶瓷市場、閔興建材市場等產品多元化、經營規模化的商業大型綜合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圍繞“服務、依託、聯合”的方略,整和土地資源,發揮區域優勢,進一步加強陶瓷市場、石材市場、西部建材城、物流中心等規模市場的專業化、規範化、檔次化建設,增強市場的輻射力和競爭力。從政策上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放寬市場準入,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興辦非公經濟組織,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社會經濟團體參與非公經濟組織等,促使街道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街道現有中小非公企業689家,其中企業經營戶248家,個體工商戶441家;工業企業11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建築業4家;批發零售業285家,住宿及餐飲業67家,社會服務業218家。目前主要產業基本形成了以製造、塑膠、農膜、防水材料、淨水劑、化工產品、潤滑油等為主流的產品,湧現出了蘭州騰達液壓氣動成套有限公司、興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長城機械化工廠、蘭州淨水劑廠等一大批隊伍專業化、技術服務配套化和加工機械化的顧客滿意放心品牌、名牌企業;也湧現出了金天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六合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大陸橋鋼管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產品多樣、質量過硬、技術先進、民眾信的過的新骨幹企業。

農村經濟

推動新農村建設仍是街道工作的重點。街道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圍繞培育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無公害農產品,擴大了百合、花卉、精細蔬菜、奶牛產業
規模。2007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引導下,我街道繼續堅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堅持走城市農業的發展道路,加大對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精細蔬菜繼續走“精、細、鮮、特”的路子,新增精細蔬菜種植面積100畝,新增百合種植面積200畝,積極引進產銷對路的 個蔬菜新品種。花卉種植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增面積 畝,種植的品種、技術、檔次、數量進一步提高和改進。街道、村委會,在政策、資金、服務上繼續給予大力支持,壯大養殖規模,新增奶牛100頭,足額發放了上級財政部門下撥7500元的母豬專項補助資金。強化對農業的服務力度,採取政策引導、扶持、補助的方式,發展設施農業100畝,新增日光溫室 畝,新增沼氣池3個。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堅持科教興農,以“突出引進、加強示範、不斷創新”的路子,強化培訓,組織舉辦各類培訓班3期,參加培訓人員達300多人次,發放宣傳材料2000餘份。預計年底農業增加值可達到2490元,比去年超額完成1.2%,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年底完成率為100%。據統計,全街道96%以上的農戶住進寬敞舒適的新房,彩電、冰櫃等高檔家電普及率達 以上,電話入戶率達 。

社會事業

轄區教育、醫療機構完善,蘭州市第二十一中學、陳坪衛生院坐落其中,各村都設有國小和衛生所。近年來,街
道黨工委辦事處以鄉街合併為契機,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富民政策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共同富裕,提高居民素質為目標,以全面落實城中村改造等五場硬仗和“3211”工程為載體,以新農村建設和“五化”建設為抓手,走以社會化管理為基礎,強勢工業為龍頭,商貿物流中心為主體,城市型農業為補充,城鄉統籌,全面發展的路子,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抓項目,促發展,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措施,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積極開展文明爭創活動,舉全街之力,爭創全國文明街道。使街道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健康協調發展。促進了街道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先後被中央文明委、國家民政部及省市區黨委政府評為“全國文明鄉鎮”、“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鄉鎮”、“五好鄉鎮黨委”、“五好標兵鄉鎮黨委”、“雙擁模範鄉”、“人口與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