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基

陳啟基

陳啟基1946年生於貴州石阡。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貴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代表作品有:《邊緣-鏡像》《對山集》。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啟基 陳啟基

陳啟基,貴州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貴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展出記錄

個展

2005貴陽《中國家庭》

陳啟基《中國家庭0711》 陳啟基《中國家庭0711》

2004昆明《中國家庭》2002貴陽《邊緣-鏡像》

1993北京《造型藝術展》

《中國家庭0711》布面丙烯100x80cm 2007年

1987貴陽《現代藝術展》 聯展:

2000貴陽《土地-生存》特展

2000貴陽《折射藝術展》

1996貴陽《首屆學術邀請展》

1994貴陽《素描邀請展》

群展

1987 《現代藝術雙人展》 貴陽市文化宮/貴陽/中國

1991 《第四屆國際鞋箱雕刻展》 夏威夷/美國

1993 《貴州省民間藝術展》 國際藝苑/北京/中國

《造型藝術》二人展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北京/中國

《貴州油畫大展》 貴陽/北京/香港

1994 《第八屆全國美展》 貴州省展覽館/貴陽/中國

2000 《長征——一個行走中的視覚展示》 烈士陵園/遵義/貴州/中國

溫莎堡藝術沙龍·《折射》觀念攝影展 溫莎堡咔啡廳/貴陽/中國

《土地·生存》當代藝術特展 貴州省愽物館/貴陽/中國

2001 《第一屆中國貴陽油畫雙年展》 貴州省美恊畫廊/貴陽/中國

《雅戈爾艦旗店體貼》當代藝術展 雅戈爾艦旗店/貴陽/中國

2003 《第二屆中國貴陽油畫雙年展》 貴州師範大學/貴陽/中國

2005 《月亮鄉》Ilimitrof中法藝術交流計畫 花溪、烏當/貴陽/中國

2006 《玩在六、七十年代》藝術特展 金陽/貴陽/中國

《月亮鄉》Ilimitrof中法藝術交流計畫 里昂/ 法國

2007 《東拼西湊》西南風當代藝術邀請展 西南風書店/貴陽/中國

《底層人文——當代藝術的21個案例》 宋莊/北京/中國

《欲望現實》城市零件作品聨展 斯民藝苑/新加坡

《角落——城市零件作品聨展》 貴州畫廊/貴陽/中國

《貴州的當代美術——貴陽美術館2007學術提名展》 美術館/貴陽/中國

《中國當代藝術的身份與轉化》當代藝術展 Uddevalla Bohusläns,瑞典

《中國當代藝術的身份與轉化》當代藝術展 諾地卡/昆明/雲南/中國

《角落——來自貴陽的當代藝術》展 K·畫廊/成都/中國

《口傳與耳聞的四方》第叄屆貴陽藝術雙年展 美術館/貴陽/中國

2008 《中國當代藝術的身份與轉化》當代藝術展 Kalmar/瑞典

《欲望現實》貴陽城市零件主題展 杭州/中國

《輸家與贏家》當代藝術四人展 By Gallery Dong Xi/東西畫廊/挪威

《和諧南明——城市零件聯展》 貴州畫廊/貴陽/中國

2009 《滲透》 798/北京/中國

2009 《建國六十周年》 美術館/貴陽/中國

《視覚》 美術館/貴陽/中國

2010 《以靈命愛中蕐,當代藝術巡迴展》 798/北京/中國

參展

2003貴陽雙年展

2001貴陽油畫雙年展

1994貴陽《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3貴陽北京香港《貴州油畫展》

1993北京《貴州民間藝術展》

1991美國《第四屆國際鞋箱雕刻展》

收藏:

1997深圳油畫《微風》

1996法國油畫《黃昏》

1996法國設色紙本《荒野中的人和馬》

1993北京國際藝苑《木雕》(3件)

1993香港油畫《依存》

1992澳門壁掛《黑色的舞蹈》

畫集

2002貴陽《邊緣-鏡像》

1995吉林《對山集》

作品概述

陳啟基 陳啟基

由董重策劃、管郁達做藝術主持、陳啟基實施的《中國家庭》藝術計畫已做了好幾年。它以新老圖片形式講述了我身邊二十多個朋友的家庭史。老照片以它虛幻的、發黃陳舊的歷史感深深吸引了陳啟基,但它畢竟是採集來的照片。近 來陳啟基以在文革中多年從事刊頭畫的方法將它們轉換為繪畫。像蠶裹絲、牛耕地一樣,用鋼筆在紙上一點一點描繪。加上水彩,做完一批紙上作品後又轉入了布上丙烯。 在董重關照下,陳啟基進駐了“城市零件”當代藝術工作室,董重以他巨大的凝聚力,讓一批具有潛力的年青藝術家籠罩在當代藝術的氛圍中,他們朝氣蓬勃,勤奮作畫、廢寢忘食。喝酒時豪放無拘,就像一個個西部大俠。在這裡我沉浸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自然而然地變成了沒有年齡的人。

“城市零件”坐落在一座樹林密布得像原始森林一樣的大山腳下,各類植物鬱鬱蔥蔥。從車水馬龍的環城大道相寶山路口對直而上。就是每天給我們送便當的“老六小飯館”上來沒幾步,也有一個年輕女人開的“岩洞小飯館”,探頭一看,果然有一半在岩洞裡。再走幾步一股帶霉味的涼氣襲來,那是存儲香蕉的山洞,經常有巨大的卡車在這裡裝卸。前面不遠處還有一個垃圾堆放點,據說前兩年曾發現一袋被剁碎的屍體。上去的右面是一大片陡斜得一直伸到天空的原始森林。若干年前曾有一隻老猴在此棲息。這是我每天通往“城市零件”的必經之路。

陳啟基利用了中國民間傳統的這種方式,也就是把親朋好友的照片裝入鏡框掛在牆壁的做法,將其採集到的每一個家庭的照片製成獎狀的形式,重新編輯成一本本圖像的、視覺的家譜,並現場邀請觀眾與其作品中某個家庭的成員合影。試圖用這樣的行為來重新喚醒人們對傳統“中國之家”的文化記憶,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傳統“中國之家”衰敗的傷感。此外特別要提及的是,陳啟基的個人經歷也對其採集工作產生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對家庭圖像的興趣和關注直接與他早年的經歷、童年時父母雙亡的情結有關。陳啟基的童年是在一種飄泊的狀態中度過的,他將這種經歷、感情全部投射到圖像的經驗裡面,利用了老照片這種現成品的方式來講述一個個“中國之家”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所以在中國藝術家有關家庭的圖像社會學表述中,陳啟基的這個作品應該算得上一個精彩的案例:他的工作為我們提供了近幾十年來中國家庭完整的圖像記憶。在這些圖像中,我們最先看到的是“中國之家”早年的合影,人與人之間不喜歡挨得很近,包括夫妻都很鬆散,而且每個人都顯得那么中規中矩;接下來在五十年代的合影中,每個人的表情都呈現出高度的同一性;而六、七十年代的合影中,人物則有些虛擬的革命化、儀式化的動作,很像是道具;到了八、九十年代,休閒、旅遊的圖像多了,合影更多的帶有一種擺拍的痕跡和浮誇的歡樂。我還注意到,在六、七的一些老照片中,黑白照片被塗上了彩色,是不是因為彩色照片在當時是一種高品質、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徵呢?在黑白照片上塗色,可能意味著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另外一種關於理想“中國之家”的想像。

藝術家陳啟基用老照片編撰的“新家譜”其意不在修志編史、尋祖問宗的學術考據,而是將這些中國家庭的故事用藝術的方式講述出來,以喚醒我們重新回家的感動。

個人評價

陳啟基 陳啟基

啟基在貴州,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畫家和攝影家,但沒想到的是,他竟寫起文學作品來了。啟基說他正在寫一本紀實性的散文,3個月後,當啟基真的把他那本《我的石阡》書稿拿給我看時,才在心裡震動了一下。看完書稿後,我才豁然明白,啟基不僅是在寫對故鄉的回憶以及故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遷,而且也在寫他的命運、他的歷史、他的追求。啟基從小就失去父母,生活與生命歷盡了艱辛。他是在與同時代人相對懸殊的環境中生存和成長的。因此,他比別人更深刻地感受、體驗了“懸殊”帶給他心靈的創傷。而與許多在逆境中生存、生活的人不同的是,他不是一個甘心於被“懸殊”現實擠壓下去的人,他要與命運博弈,努力縮小乃至“擺平”甚至顛倒與別人的“懸殊”。歷經二十年三十年努力後,他終於崛立起來,成為了一個知名畫家、攝影家。他走進了文化藝術的殿堂,並成為這個殿堂中的一名佼佼者。2005年上半年的啟基,應該說是很風光了,不僅上報、上書成為貴州文化界名人,而且電視也把他作為有成就的藝術家推薦給了觀眾。在常人看來,近60歲的啟基,應該是躊躇滿志了,但他給我的感覺,並沒有飄飄然,也沒有歇下來。他的精神和生命依然充滿了進取的張力。他在追求一個潛伏在內心深處的目標———活出生命尊嚴。這個目標,是他生命的終極目標。這個目標是他所經歷的命運為他確立的。

在《我的石阡》里,在那些啟基經歷的滄桑、坎坷與苦難里,我知道啟基已經用眼淚、思想和精神意志構建了這個目標。當這個目標日漸清晰,日益走近時,他對故鄉石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父老鄉親親朋好友傾注了深摯的感情記憶。他沒有忘記故鄉的石城、北塔、龍川河,沒有忘記故鄉的碾坊、縴夫與渡船,沒有忘記故鄉饑荒的歲月、最後的老人和有陽光的日子……

當啟基回望在故鄉那段刻骨銘心的歷程時,他是稍感欣慰的———他終於走了出來,而且走得比較燦爛。但冷靜下來,又覺得離目標還有距離,還要繼續走下去。與所有優秀人物一樣,他的生命也在路上。於是,在寫《我的石阡》的同時,他與我四次走近了黔西北最邊遠的貧困地區———烏蒙山區,去實現一個多年蘊藏在我們心裡的共同夙願。

如此風塵僕僕地行走,如此風塵僕僕地創作,已成為啟基的生命形式。文如其人。啟其的文字,質樸、淡雅、清純,如同行雲流水,流動得極其自然、生動、親切,讓人有一種走進其環境走進其氛圍走進其現場的感覺。只要閱讀者產生這種感覺,就可以說,《我的石阡》有收穫了。啟基不是從事專業文學寫作的,能把文字寫到這個份上這個水準,已經是很難得,很令人欽佩了。

我是一個不敢追求“多元化”的人,對於啟基轉而從事寫作,開始我很不理解:一個人怎么能連魚連熊掌都要收進囊中呢?直到與啟基零距離、接觸交流後,才知道《我的石阡》和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追求生命尊嚴,才漸漸理解了他。我知道啟基無論早晚無論如何都會寫這本書。這本書是他對生命過程的記錄,是他對故鄉的深情眷念,是他走向生命尊嚴的必然追求。

不敢說我與啟基就絕對是好人,但我們對生命尊嚴的追求,卻是一致的———至少是有共識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