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才

陳三才

陳三才(1902—1940),名定達,號偶卿,1902年8月4日出生於江蘇崑山錦溪。自幼聰明好學,1916年於江蘇省立笫二中學畢業,保送清華大學,1920年畢業,赴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留學。期間曾任留美學生會主席,並擔任足球隊、網球隊隊長。1924年畢業得學位併入美國著名的西屋電機公司實習工作。1926年回國後在上海經營北極公司,平時關心國事,熱衷慈善,曾擔任清華同學會會長、聯青社社長。1931年發起組織中國工程師學會。抗日戰爭期間,他積極投入,出錢出力,親赴抗日前線,協助軍隊構築工事。後因參與刺殺大漢奸汪精衛未成,被76號特務逮捕,1940年10月2日被殺害於南京雨花台,就義前,視死如歸、氣壯山河。 陳三才犧牲後,蔣介石親書“烈並常山”的題詞對陳三才的抗日壯舉表示褒獎。2001年清華大學九十周年校慶時,陳三才的名字被刻入清華英烈紀念碑。2014年12月江蘇省民政廳追認陳三才為烈士。

基本信息

早期經歷

陳三才 陳三才

陳三才(1902—1940),

名定達,號偶卿,崑山錦溪人,出生於1902年8月4日。陳三才幼承家學,聰敏過人。1916年畢業於蘇州江蘇省立第二中學,當年即被保送入清華大學,"。他在學校性情溫良,平易近人,而且多才多藝,他的功課成績優良,文學數學均為前列,在年級中算是一個出色的學生。在課外活動中,他會打球,會樂器,會表演,整天忙個不停。他參加學校的樂隊,吹了幾年喇叭,吹得很好。他並不死啃書本,但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才華橫溢,文武雙才,首屈一指。
陳三才不僅是一位孜孜以求的有志學生,而且還是一位愛國的熱血青年。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陳三才與同學們積極參加遊行,抗議當局的賣國行為,要求釋放被捕學生。他還與北京各大學的學生一起用報紙鋪地,睡在天安門前請願,反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

留學美國

陳三才與校友合影 陳三才與校友合影

1920年夏,陳三才從清華大學畢業。全年級79人由王文顯教授率領從上海坐船起程赴美留學。經過24天的旅行到達舊金山。後同學們各奔前程。陳三才入伍斯特理工學院,專習電氣工程。此時他雖遠在異國他鄉,如同在清華一般,學習上勤奮努力,按時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四年之內先後當選為工學會、電工學會和科學會的委員,那時習慣用掛表,他的表鏈上總是掛滿了各種學術團體的榮譽鑰匙。還擔任過中國留學生同學會秘書長,辯論協會副主席和中國學生會副主席等職。在體育方面,他比在國內時更有進步,曾擔任伍斯特理工學院的網球隊和足球隊隊長,榮獲過網球單打冠軍。如今,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的檔案里,還保存著對陳三才的記載:陳三才是我校最值得信賴的同學之一。

實業救國

陳三才 陳三才

1924年,陳三才畢業後即進入美國著名的匹茲堡威斯特浩斯電氣製造公司實習。

他刻苦鑽研電氣、冷藏技術,居然成為一位在美國很有名望的電氣工程師,但他決心回國搞實業,走辦實業救國的道路。
1926年回國後。在上海靜安寺路989號(今茂名北路口)經營了一家北極公司,專銷美國"弗里吉代爾"牌(Frigidare)冰櫃。還經營製冰機器、調節空氣、自動煤機、電器風扇、儀器馬達、防衛器械、鋼鐵汽鍋、調節儀器等電器設備。陳三才親任總經理,並為美國冷氣、電氣、暖氣、通風等工程學會會員。同時又是總部設在德拉瓦州的美國工程有限公司的副總裁。他還任上海聯青社社長,清華同學會會長之職,並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工程師學會。

在那個年代裡,電冰櫃是一個新奇的高科技產品,許多富豪人家紛紛購買北極公司的冰櫃,因此,陳三才的生意十分興旺,經營的業務有了很大的發展。從而,他的生活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汽車、洋房,一切應有盡有。
1930年,陳三才與在美國留學時的朋友,美籍白人安妮桑梅史在杭州西泠飯店舉行了隆重的婚禮。不久,育有一子,取名陳華倫。事業的成功,家庭的美滿,對一般人來說,人生一大滿足了。可是陳三才仍不減當年初衷,雖然,他富裕了,並且生活在那醉生夢死的社會裡,他始終沒有忘記對國家,對民族的義務,仍積極參與多種社會活動以及福利事業,理想著實現他那實業救國之美夢。這時,另一方面,他還經常做一些樂善好施的事情,凡學校、醫院、孤兒院等遇到困難,只要找到他,他總會慷慨解囊。這在當時的工商界人士中,對他的這些善事,真是有口皆碑。
然而,這位有學問,有抱負的愛國商人的實業救國的夢想,被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行徑破滅了。

投身抗戰

陳三才(前排中) 陳三才(前排中)

1932年,日寇發動一二八事變,

把侵略的魔掌從東北三省伸向了我國的工商業中心,妄圖進而一舉吞噬掉中國的大好河山。當時,駐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等人率領全軍將士奮起抵抗。上海民眾成立義勇軍,組織救護隊,積極支持前線,此時此刻的陳三才,他的實業救國的道路走不通了,但是他那滿腔愛國熱情並沒有熄滅。在上海軍民與日寇殊死浴血奮戰的愛國激情鼓舞下,積極回響宋慶齡、何香凝等著名愛國人士的號召,投身於這場如火如荼的反擊日本侵略者戰鬥中去。他慷慨解囊,出錢出力,置身家性命於不顧,冒著危險,直接參與爆炸在黃浦江上橫行霸道游弋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的抗日活動。
陳三才生前好友楊小佛先生回憶說:"抗戰時期在上海,陳三才先生將中央銀行收集的大量一分銅板,秘密藏於北極公司某倉庫里,以免遭日寇搜去製作子彈,殺我軍民"。由此可見,在那個時期,陳三才已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國的鬥爭中去了。

孤島鋤奸

《陳三才傳》 《陳三才傳》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祖國大好河山遭受日寇鐵蹄任意蹂躪,

中華民族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形勢。此時,各類漢奸賣國賊等醜類紛紛登台露相,認賊作父,助紂為虐,殘害百姓。1938年12月,汪精衛逃離重慶,出走河內,發表艷電,公開叛國投敵,軍統局長戴笠派遣陳恭澍等人潛往河內刺殺汪精衛,終未成功。全國人民對於汪精衛破壞抗戰,賣國求榮的可恥行徑,一致聲討嚴加譴責。在日本特務機關的支持下,於1939年8月,一批叛國投敵的民族敗類在上海極司非爾路(今萬航渡路)76號,成立了偽中國國民黨鏟共救國特工總部。它是殘害抗日誌士,危害革命人民的罪惡淵藪,上海民眾稱之為"滬西歹士",為此談虎色變。就此,76號成為汪偽特工組織的代名詞。陳三才是一位忠於中華民族的愛國的血性男兒,對於做亡國奴的痛苦實在無法忍受,對汪偽集團賣國的罪惡勾當更是義憤填膺。他決心拋卻所有的一切,不顧身家性命,出於道義,出於為民除害,毅然南下香港,在港期間,他接觸了多方面的人士,尤其是接受了進步人士的思想影響,幡然悟出了殺敵救國的真諦:擒賊要先擒王。
陳三才由港返滬後,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獨夫民賊,為虎作倀,"國人皆曰可殺"的大漢奸汪精衛身上,秘密參加鋤奸地下工作,策劃刺殺汪精衛。
首先,陳三才曾參與了把炸藥埋在76號與74號之間的一條小溝邊的泥地里,原定計畫打算從74號處裝上引線,點燃雷管,一舉端掉這個殺人魔窟。可惜他們的行動被特務察覺,功敗垂成。
接著,陳三才把目標直接鎖定在汪精衛身上。他不惜重金買通一個叫伊萬諾夫的俄國人。他們打算,當汪精衛因肝病要到一家日本醫院內施行手術時,就由這個白俄再去買通一個能與汪接近的白俄女護士,尋機向汪下毒。當時,雙方言明先交費部分,候汪入院時,再付一部分,等事成後重賞付清。這一刺殺汪精衛的辦法,陳三才蓄謀良久,從獲取情報,到物色下毒人員,都經過周密策劃,且不吝財帛,重金籠絡,只求達到鋤奸報國之心愿。不料,汪精衛十分狡詐奸猾,突然改變就診場所,致使陳三才的計畫遂告流產。可惡的是,這個俄國佬竟一再要挾,漫天要價,當騙得巨款後,還昧著良心向日偽告密,又去向76號討賞,出賣了陳三才。於是陳三才不幸在1940年7月9日上午,在上海大西路美麗園(今延安西路)附近,被潛伏已久的特務,連車帶人關進了殺人魔窟76號內。在獄中特務們對他施以種種酷刑,抽皮鞭、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上電刑等等,無所不用其極。陳三才雖身負重傷,但堅貞不屈。 7月17日陳三才被押往南京,汪精衛親自提審,逼供同謀,要其說出指使者。陳三才破口大罵:"汝輩漢奸喪盡天良,出賣祖國、出賣民族,人人皆得而誅之,全國同胞皆吾同謀之人也!今唯求速死而已。 "

壯烈犧牲

陳三才烈士紀念館 陳三才烈士紀念館

陳三才在獄中時,他的家屬賄通汪精衛的連襟諸民誼,要他向汪精衛進言,開釋陳三才。此時,上海清華同學會,大廈大學理學院院長邵家麟,上海聯合廣告公司經理陸梅僧等人也竭力營救,甚至連周佛海、李士群等人亦認為,陳三才是自發性謀刺行為,且在國內外又是頗具聲望的實業家,而非政界人物或特工人員,可不致定死罪。但汪精衛早已鐵了心,殺人早已紅了眼,對行刺的人,決不寬恕手軟,於是當即批字"著即槍決"。陳三才便成了刺汪行動中的又一個犧牲者。於1940年10月2日下午2時在南京雨花台從容就義,年僅38歲。
陳三才就義時鎮定自若,表露出一代豪傑氣壯山河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此種赫赫精忠報國心的大無畏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陳三才先生就義後,他的遺體由其親屬及生前好友從南京移至上海殯儀館,後安葬在靜安公墓。訊息傳到大後方。1942年1月28日,重慶清華同學會,聯青社,中國工程師學會等團體,由陳立夫、吳國楨、黃炎培、顧毓琇等四十一人發起,於2月1日在重慶夫子池新運模範區忠義堂舉行追悼會,並呈請蔣介石頒發"烈並常山"挽額表彰陳三才義烈,追悼會由張一麟主祭,馮玉祥發表演講,重慶各界人士參加。黃炎培先追悼會前夕,發表了題為《陳三才》的悼詩,將他比作謀刺秦王的英雄荊軻,詩云:"書生作賊賊計滋益凶,書生殺賊殺術或未工。金風剪剪鳴秋風,白郎林袖藏龍鍾。左手捉其腕,右手指其胸,一擊不中毀全功。壯哉三才人中龍。負笈萬里重洋通,百工有學君是宗。餘澤既及千兒童,大義感奮冠發沖,謹厚亦復心理同。嗚呼漢賊不兩立,敵我不兩容。請讀虜庭侃侃君親供,人憎柔靡三吳風,從此鄉恥雪闒茸。民紀廿九秋涉冬,雨花台血翻天紅。嗚呼殺賊不成兮,君當為鬼雄"。
抗戰勝利後,於1945年10月14日,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寫了一篇"散記",題為《陳三才》。該文發表在1945年10月20日出版的《周報》第七期上。在這篇文章中,鄭振鐸先生以十分惋惜的語氣說道:"戰爭使我們分別出黑與白,邪與正,忠與奸來。戰爭使社會的'渣滓'們沉淪下去,而使清新的分子浮現了出來。雖然那些清新的分子們被犧牲、被殺害了不少,而留下來的卻都是建國之寶。可惜的是,陳三才先生卻永遠不能參與這個建國大業了! "文中表露著鄭振鐸對陳三才懷念和欽佩之深情。
1945年10月2日下午,陳三才的生前好友顧毓琇先生在上海國際禮拜堂(今衡山路53號)舉行的追悼會上致悼詩。

1947年,陳三才的家鄉,崑山縣在縣立崑山中學校園內修建"忠烈祠",並立碑公祭。碑中記道:"若及其殉也,無不驚天地泣鬼神。今擇其尤卓卓可傳者,凡得陳三才等若干人,豈不偉歟! "。在當時,陳三才的英名經由《新華日報》、《申報》等新聞媒體,四處流傳於神州大地。
一個出生名門望族的富家公子,既是學有所長的美國留學生,又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實業家,且是一個風華正茂、前途無量的"有錢人"——陳三才,卻為什麼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會捨生忘死地冒險投身於抗日救國的活動中去呢?這個問題,似乎感到不可理解,但從陳三才就義前在獄中寫給家屬的一封長信中作了回答。這是陳三才最後所寫的遺書,是由一位同獄室上下鋪的清華校友(33級)徐文祺幫助暗藏,然後設法送出交給陳三才的表侄女湯靖宇,原信是英文,是他的家屬把它翻譯了出來。
陳三才的這封遺書寫得那么懇摯而真切。他不僅談到了自己必須要在生活方式上加以改變,而且還要從人生哲理上改變自己的觀點,"我差不多費了十三年的工夫了解:一個人的幸福不在乎自己有所得,而在乎為別人服務"。這句話說得多么好啊!字裡行間滲透著深邃的哲理,其思想已升華到一個具有相當高度的境界了。

2001年,清華大學九十周年校慶時,陳三才的名字被刻入清華英烈紀念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