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草

陰陽草

葉下珠為一年生草本,又名陰陽草,高10-60厘米,莖通常直立,基部多分枝,枝傾臥而後上升;枝具翅狀縱棱,上部被-縱列疏短柔毛。蒴果圓球狀,直徑1-2毫米,紅色,表面具-小凸刺,有宿存的花柱和萼片,開裂後軸柱宿存;種子長1.2毫米,橙黃色。花期4-6月,果期7-11月。陰陽草,屬觀葉類蘭花品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葉片紙質,因葉柄扭轉而呈羽狀排列,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10毫米,寬2-5毫米,頂端圓、鈍或急尖而有小尖頭,

陰陽草 陰陽草

下面灰綠色,近邊緣或邊緣有1-3列短粗毛;側脈每邊4-5條,明顯;葉 柄極短;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花雌雄同株,直徑約4毫米;雄花:2-4朵簇生於葉腋,通常僅上面1朵開花,下面的很小;花梗長約0.5毫米,基部有苞片1-2枚;

陰陽草 陰陽草

萼片6,倒卵形,長約0.6毫米,頂端鈍;雄蕊3,花絲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粉粒長球形,通常具5孔溝,少數3、4、6孔溝,內孔橫長橢圓形;花盤腺體6,分離,與萼片互生;雌花:單生於小枝中下部的葉腋內;花梗長約0.5毫米;萼片6,近相等,卵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邊緣膜質,黃白色;花盤圓盤狀,邊全緣;子房卵狀,有鱗片狀凸起,花柱分離,頂端2裂,裂片彎卷。

分布範圍

產於河北、山西、陝西、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省區,通常生於海拔500米以下曠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緣,在雲南海拔1100米的濕潤山坡草地亦見有生長。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有解毒、消炎、清熱止瀉、利尿之效,可治赤目腫痛、腸炎腹瀉、痢疾、肝炎、小兒疳積、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等。

陰陽草 陰陽草

【傣藥】牙海巴:全草治尿黃,尿血,尿中夾砂粒,腸炎,痢疾,腹瀉,腹痛《滇藥錄》、 《傣藥志》。【仫佬藥】低箱魚:全草治小兒疳積,目赤腫痛,夜盲痢疾,腹瀉《桂藥編》。【侗藥】罵痛:全草治小兒疳積,尿路結石《桂藥編》。【京藥】做從:全草治急性結膜炎《桂藥編》。【瑤藥】棵嘎騷,秸冠米,囊低召:全草治小兒疳積,小兒夜尿,疔瘡《桂藥編》。【基諾藥】魚戳生串:全草治高熱,瘧疾高熱;外敷蛇傷《基諾藥》。

其他信息

陰陽草 陰陽草

陰陽草,是常葉蘭花的專用語,指葉匹出兩色,一半顯綠,一半顯白,綠白兩色相映相稱。 這品蘭花,具體品種為雲南蓮瓣蘭。一叢見兩株,一株為一代苗,一株為二代苗。一代苗的葉,匹匹綠色,不出白。二代苗的葉,匹匹一半白一半綠,一半陰一半陽,這是陰陽草的特點。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塊莖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時白色,後呈黃白色。一代苗葉匹全綠起光合作用製造營養,供二代苗生髮出藝。葉匹綠白相扶相生,繁演無窮,蘭中稀有。 (《滇蘭品位識鑒》陳貴著·雲南科技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