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鞘膜積液

1、睪丸鞘膜積液:最多見的一類,是鞘狀突閉合正常, 精索部分形成局限性鞘膜積液,與腹腔和睪丸鞘膜腔不相通。 4、精索睪丸鞘膜積液:鞘狀突僅在內環處閉合,

睪丸從腹膜後間隙下降時,有兩層腹膜構成的鞘狀突亦經腹股溝管進入陰囊。正常情況下,在胎兒出生前後,上2/3的鞘狀突完全閉合,睪丸部鞘狀突形成一盲袋,包繞睪丸,被稱為睪丸鞘膜。睪丸鞘膜內積聚少量液體,可起潤滑劑的作用,供睪丸活動。如果先天性鞘膜囊內液量異常增多或鞘狀突閉合反常,造成囊內液體積聚,就形成積液。另外,在鞘狀突閉合正常時,由於睪丸、附睪感染,腫瘤、絲蟲病或外傷等後天性因素引起鞘膜內液體量增多,也可出現鞘膜積液。臨床上分為四種類型。
1、睪丸鞘膜積液:最多見的一類,是鞘狀突閉合正常,睪丸鞘膜內液體積聚增多而形成。
2、精索鞘膜積液:特點是鞘狀突兩端閉合,精索部分形成局限性鞘膜積液,與腹腔和睪丸鞘膜腔不相通。
3、交通性鞘膜積液:特點為鞘狀突完全開放,
腹腔內液體通過開放的鞘狀突通道進入睪丸鞘膜腔,液體隨體位改變而流動,本型鞘膜積液要與腹股溝斜疝鑑別,區別在於鞘膜囊與腹腔間的通路狹小,大網膜和腸襻不能進入鞘膜囊,只有腹腔內液體能進入。
4、精索睪丸鞘膜積液:鞘狀突僅在內環處閉合,精索部未閉並且與睪丸鞘膜腔相通。

臨床症狀

睪丸鞘膜積液臨床上表現為陰囊囊性腫物,兩側睪丸大小不一樣,從腫物特性上看,鞘膜積液大致可分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兩類:前者腫物時大時小,多在睡眠或用手壓時變小,甚至消失,但醒後下地玩時或加壓的手放鬆後腫物又恢復原狀;非交通性鞘膜積液的腫物大小不變或慢慢增大,用手觸診時感覺較硬,加壓時亦不縮小。
鞘膜積液和腹股溝斜疝很相似,而且又出現在同一部位,所以家長常把鞘膜積液誤認為腹股溝斜疝,其實,可以通過透光試驗鑑別。陰囊皮膚較薄,肌肉也菲薄,組織較疏鬆,輕易透過光線,若將手電筒從陰囊下面照射陰囊,可在陰囊表面看到皮膚及陰囊內組織呈鮮紅色,睪丸呈黑色陰影,這稱作“透光試驗”。由於鞘膜積液囊內是液體,也是透光的,所以電筒照後,光線能透過囊腫,陰囊皮膚仍呈鮮紅色,稱為透光試驗陽性;而腹股溝斜疝,疝囊內是腸管,內有混濁腸內容物,就不易透光,腫物發暗,即透光試驗陰性。此外,鞘膜積液腫物變小時沒有腹股溝斜疝變小“咕咕”樣腸內氣鳴聲。
鞘膜積液治療不必象腹股溝斜疝那樣積極,因為大部分嬰兒及新生兒鞘膜積液2歲之內能自愈。積液假如很嚴重的話,可能會妨礙睪丸的發育,可以用注射器抽出液體。不能自愈者可在2歲之後手術治療。
不嚴重的睪丸鞘膜積液可不影響生育能力,但嚴重時的鞘膜積液可使陰莖隱入陰囊皮膚之中,影響正常性生活。此外,由於液體長期壓迫睪丸會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睪丸功能障礙,影響生育能力。繼發性的睪丸鞘膜積液對生育力的影響,則取決於原發疾病的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