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壩鎮

陝壩鎮

陝壩鎮北靠蠻會鎮、西與三道橋鎮為鄰、東與臨河區接壤、南臨二道橋鎮。是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旗委、旗人民政府駐地。鎮域總面積206平方公里,人口12.0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6萬人,農業人口3.46萬人。城區規劃面積17.8平方公里。陝壩鎮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城鄉建設,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取得了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鎮、全國七十二個小城鎮示範鎮之一、全區阿吉奈甲級衛生城鎮、全區“十佳”文明城關示範鎮、自治區丙級組八星級文明城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陝壩鎮區位優越,環境優美。地處以京津為龍頭的“呼(市)包(頭)銀(川)青(海)”經濟帶,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交通便利。包蘭、臨策鐵路和110國道,丹拉(丹東??拉薩)高速公路橫穿而過。陝壩鎮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是典型的塞上園林城市,曾被評選為全市人居杯競賽第一名、全區十大魅力名鎮之一。

通行語言

陝壩鎮的官方語言是漢語國語和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但陝壩鎮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多為晉語,陝壩話屬於晉語的五台片方言。

經濟發展

陝壩鎮地處河套衝擊平原的腹地,境內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是全國光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盛產小麥、玉米、花葵、番茄、西瓜、蜜瓜、青紅椒、黃瓜、豆角、西紅柿等各種作物,有9個農產品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康爾徠園區是精心打造的高科技農業園區,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的“康爾徠”品牌綠色無公害蔬菜享譽全國。幾年前,由銀川東線旅遊集團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的中國河套大院已破土動工,項目建成後,將充分展現我國著名農業大區內蒙古河套平原悠久的農耕文明,讓遊人領略集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於一體、多種文化和諧共生的河套文化的獨特魅力。

康爾徠生態園

康爾徠生態園位於陝磴二線公路4km處,規劃用地1000畝,中心園占地500畝,涉及四個自然社,205戶,820人,是全區新農村建設示範嘎查村之一,規劃建設目標為集生態農業、生態養殖業、生態林果業、生態旅遊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生態園建設過程中的整體產業格局:

(一)生態農業:按照日光溫室占地0.7畝,鋼架大棚占地1.3畝,露天瓜菜占地1.0畝的三元梯次模式,已建成48戶,150畝的設施農業示範區,在管理過程中,大力施用農家肥,葉面噴施沼液,根部澆灌沼渣,張掛黃板誘殺害蟲,從源頭上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生產的各類瓜菜完全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形成了梯次種植、周年生產、四季供應的生產格局,實現入園戶年收入不低於25000元的目標。

(二)生態養殖業:農村能源建設入戶率達到100%,暖棚養羊、養豬效益明顯,農家散養區各種家禽種類全、品種多,一方面為蔬菜種植提供了有機肥料,實現了安全無污染、節本增效的目標,另一方面為生態餐飲提供原料保障,增加農民收入。

(三)生態林果業:在完成渠、溝、路、井、電配套的基礎上,新植垂柳9500株,規劃人工採摘果園150畝,葡萄、李子、山杏、蘋果、櫻桃搭配合理,成活率高,可實現當年掛果的效益。

(四)休閒旅遊業:與寧夏東線旅遊集團正式簽約,規劃休閒綠地及生態餐飲、娛樂場所400畝,打造中國河套大院,實現名品效應,帶動當地農民的生產發展和三產繁榮。

(五)新農村建設:本著民眾主體、規劃先行、示範帶動的原則,按照生產區、生活區、養殖區三區分離的目標,已建成示範戶12戶,戶均占地1.2畝,配套暖棚羊舍、青貯池、路、水、電、暖、林、訊、氣等設施,按照5?10 年的規劃目標,建成120戶,500人以上的康爾徠中心村。

生態園整體建設上突出體現綠色環保、休閒宜居、田園風光、健康消費四大特色,形成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產業鏈條,集中體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城郊型新農村建設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奮鬥中學

陝壩鎮 陝壩鎮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古鎮陝壩。1942年,愛國將領,時任綏遠省主席的傅作義先生在綏西河套地區指揮抗戰期間,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創建了私立奮鬥中學。傅先生在建校之初,崇尚“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1952年,私立奮鬥中學改為公辦,與普愛中學、陝壩師範合併,稱“陝壩中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10月,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1961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1989年恢復“奮鬥中學”校名。2002年、2007年兩度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5年、2007年、2009年三度榮膺“中國百強中學”稱號。

2014年,奮鬥中學已發展成為占地總面積2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萬平方米,教學班89個,在校學生總人數5566人的歷史名校。教學主樓“奮飛樓”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15380平方米;教學附樓“奮進樓”亦於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3614平方米;圖書藝術大樓“德馨樓”200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綜合科技樓“格物樓”於2006年投入使用,建築總面積11000平方米;實驗樓“知行樓”於1997年建成,建築總面積3400平方米;一、二號“啟德”“明德”公寓樓分別於1997、2000年建成,建築面積為9600平方米;三號公寓“崇德樓”於2005年建成,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文體藝活動中心於2003年建成,面積為4066平方米;國家級標準體育場2006年建成,綠化、美化、硬化,占地面積為38662平方米(合58畝),建築面積為38662平方米,由大型塑膠跑道、籃球場、人造草坪、足球場組成。這是一個綜合的大型體育場,完全可以承辦省級以上的各項大型體育賽事。北運動場13000平方米,2006年修建,用於每周升旗儀式和球類活動場地。學生餐飲中心“飴和樓”於2006年建成,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在“格物樓”內建有天文館,內部設定自治區一流,充滿了科學趣味。奮鬥中學有四個閱覽大廳,能同時容納1500名學生就座閱讀,藏書25萬餘冊,報紙、雜誌230多種,還開闢了一個裝備現代的電子閱覽室。學校擁有總價值1580多萬元的實驗電教儀器和校園區域網路、校園演播系統,演播大廳燈光璀璨、富麗堂皇,設施先進,是校園眾多亮點之一。每個教師都有一台電腦,全校各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