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播令

限播令

中國的螢屏節目逐年在豐富,但電視劇仍然是支撐國內大多數電視台節目內容的“主打產品”,越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電視台,這個特徵越是明顯。缺乏節目的原創能力,缺乏購買大量內容的財力,使得電視劇成為填充螢屏最廉價也最實用的內容,同時在電視劇播放中夾雜的廣告時常也是越來越多。

簡介

所謂限播令有兩個含義:一是電視劇超長播放限播令。為了規範衛視播出電視劇的制度,廣電總局“限播令”規定,衛視晚間黃金時段(19:00至21:30)只能播出兩集電視劇;衛視晚間時段(18:00至轉天凌晨1點)同一部劇播出不得超過3集;衛視白天時段同一部劇播出不得超過6集;每天電視劇播出量不得超過衛視總節目量的45%。同時,“限播令”還規定,每集電視劇時長不得超過46分鐘,不得少於30分鐘,此規定是防止將幾集剪成一集,或是將一集分成兩集的“非正常”播出。而“限播令”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是限制衛視對一部熱劇無休止的瘋狂連播;二是廣告限播令。是指廣電總局出爐的《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規定,黃金檔的電視劇只能插播1次商業廣告,且時長不得超過1分鐘。同時也有很多的內容限定以及形式的限定。

推出背景

廣告限播令:過去電視台為了增加廣告收入,想方設法延長廣告時間。短時間內確實能帶來廣告銷售額的提升,但也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觀眾看電視的目的是收看電視節目,廣告是一種干擾。

廣告限播令橫空出世廣告限播令橫空出世

如果廣告過多,超過觀眾的忍耐極限,觀眾勢必換台以及對電視台產生不滿意,不利於電視台的長期經營以及品牌的打造。

電視劇超長限播令:限播令的出台源於“團長大戰”,當時四家地方衛視為了搶奪《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收視率各出奇招,手段令人瞠目結舌,有的衛視推出“零點首播”,有的衛視一天滾動播出16集,有的衛視播“精編版”先透露結局,最為誇張的是雲南衛視,打出了“全天24小時滾動播出”。儘管廣電總局組織各衛視負責人就惡性競爭開會研討反省,但後來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和《我的兄弟叫順溜》的播出中,此類現象依舊很難杜絕,最後連央視也加入其中,一度《神探狄仁傑2》每天播出達8集。這種惡性競爭其實也與廣告收益有一定的關聯,但它帶來的後果則使觀眾每天被同一部劇狂轟濫炸,也讓這些電視劇製片方在二輪、三輪買賣中處於劣勢,變相擠壓了盈利空間。

電視劇限播令2010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電視劇限播令2010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

相關解讀

廣告限播令

衛視回應:收入恐下滑 口碑必定升

幾乎現下流行、也就是電視台收益主要來源的廣告形式,都將於《辦法》出台後絕跡螢屏。不少競爭力較弱的電視台,對調整後的廣告收益顯得較為憂心,但都對該管理辦法報以歡迎的態度。湖南、安徽、江蘇等“大台”的看法較為一致:收入或許會有稍微的下滑,但是收視率、口碑和廣告含金量必然會有所上升。

廣告限播令廣告限播令

規定出台前 先徵求衛視意見
湖南衛視總編室主任李浩透露,廣電總局對廣告泛濫的現狀,早就有“整治”的決心。在這項管理辦法出台前,總局已專門向各大衛視徵求了意見:“總的來講,整個電視屆的廣告運營還是不錯的,主要是從客群的角度看,需要規範。”安徽衛視媒介專員胡鑫的看法不謀而合:“總局跟電視台相互溝通過,我們認為,電視台不能完全是商品、市場的操作,它應該還有一個媒體的屬性在。”

廣告限播令:衛視收入下滑口碑升廣告限播令:衛視收入下滑口碑升

大台影響小 地面頻道衝擊大
受訪的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安徽衛視,幾乎占據了地方衛視收視率和廣告收入的半壁江山。在他們看來,總局的這項管理辦法,對各自平台的收入影響並不大,地面頻道所受的衝擊可能更強。胡鑫和江蘇衛視總編室的劉先生看法一致:“電視廣告肯定不能沒有,短期內會對更小的衛視,尤其是地面頻道,衝擊更大一些。我覺得對我們家影回響該不大。”李浩更對此報以樂觀的態度:“我覺得不是打擊,是對整個節目的收視率、創新都有好的影響。以今年的快女為例,我覺得跟這個規定不謀而合,3個小時只有10幾分鐘,價格卻不比同樣時段機率的廣告低,它的含金量在上升。”

多平台創收 內容創新是根本

受衝擊小的電視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多平台創收。無論是自製電視劇,還是節目創新,都保證了一定的收視群體,從而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含金量,也保障了廣告收益。以江蘇衛視為例,其“影響不大”的信心正來源於此:“我們都是集團化多行業發展,譬如今年我們投了《建國大業》、《南京,南京》等電影,這也是創收。”安徽台的信心更多的根植於內容:“媒體一定要有自己的內容大,有了內容就擁有了自己的觀眾,不能改變自己本質的東西。我們自製《幸福一定強》,就拒絕了1000多萬的植入廣告。”

廣告限播令廣告限播令

專家看法:植入式廣告或風行
搜狐娛樂隨後也致電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尹鴻教授,在為總局規定叫好的同時,他也分析到,植入式廣告或將風行螢屏。
植入廣告 未來或將風行螢屏
在廣電總局出爐該管理規定的前夕,湖南衛視用一部《一起來看流星雨》,再次向觀眾強調了何謂“廣告植入”,在總編室主任李浩看來,新管理辦法中的限定,並不包括植入式廣告在內。尹鴻對此亦報以樂觀的態度:“植入性廣告,只要不影響觀眾的觀看,它可能相對更軟性一些,對觀眾的干預也會少一些,這兩年已經有了這樣一個趨勢。”

電視劇超長播放限播令

製片方:“限播令”避免惡性競爭
對此,相關電視劇製作方表示全力支持。《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製片人吳毅表示,他聽說了廣電總局正在醞釀這個草案,“《團長》的播出是不正常的,這個行業已經到了要好好規範的時候。這個規定有利於電視劇的良性發展。”電視劇導演沈悅表示,這有利於電視劇出精品:“我知道美劇是每周播一集,而國內一天可播3集,甚至五六集,一部劇很快就播完了。這樣的快速消化不僅降低了電視劇本身的檔次,觀眾也會產生審美疲勞。”更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電視劇的年制播量已達到16000多集,成為世界第一的電視劇生產大國。電視劇多了,電視台的選擇空間本應更大,但現在經常出現幾家衛視同時搶播一部電視劇的情形,可見如今的電視劇缺的是精品。“限播令”不僅能避免各衛視之間的惡性競爭,也能鼓勵製片方多出精品,引導觀眾欣賞一部有水準的好劇。

電視劇限播令電視劇限播令

電視台:廣告收入將減少
某衛視的購片人員告訴記者,電視台之間之所以出現爭搶播出一部劇是有原因的。一般意義上,目前衛視七成的廣告收入來自電視劇廣告,熱播劇更是重中之重,而廣告商目前則是根據收視率和衛視商談廣告價格。熱劇能換來不錯的收視率,自然是各個衛視爭搶的對象,這是和電視台的利益息息相關的。此外,目前電視劇的收購價格也是節節攀升,因此在晚間播出之後還要在白天播才划算,才能收回成本。因此,衛視狂播熱劇也是基於利益原因,“限播令”顯然將影響到衛視的廣告收入。
限播令加劇了競爭更促進了整體升級
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表示,儘管限播令加劇了競爭,但也會促進產業整體升級,有利於促進國產電視劇面向國際市場展開競爭,因此短期內的影響對長遠發展會更有利。
其實,各電視台依託電視劇的基礎,都在尋求新的出路。以湖南衛視為例,它早已不和其他衛視進行連播競爭,而是明確自身定位,播放獨播劇、自製劇,培養品牌欄目。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安徽衛視、上海東方衛視等電視台都開始一邊培養名牌欄目,一邊涉水自製劇。因此,限播令的出台和實施對衛視來說總體是好事,可以防止電視劇的過度播出,防止電視台變成一個錄像櫃。限播令出台後,可以把更多的空間留給自辦節目,對於那些已形成自身品牌的衛視來說,電視劇限播令還是有益的。
平心而論,“限播令”只是一種約束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我們應該把“限播令”轉化為原創力,逐步樹立“獨播意識”,惟有如此,才能為觀眾提供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可以預見的是,限播令將讓本已競爭激烈的衛視黃金檔資源變得更加稀缺,一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兼併重組大戲將悄然拉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