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量

降雪量

降雪量是氣象觀測人員用標準容器將12小時或24小時內採集到的雪化成水後,測量得到的數值,以毫米為單位。降雪量,在氣象上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它與降雨量的標準截然不同。降雪量是根據氣象觀測者,用一定標準的容器,將收集到的雪融化後測量出的量度。

基本信息

測量

降雪量降雪量
每次降雪由於含水量不同、溫度條件不同,積雪深度也不相同。在氣象觀測上,需要用一個標準進行界定。降雪量就是這樣一個指標,它是氣象觀測者用一定標準的容器,量降雪量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雨量筒接雪,然後將筒中的雪融化成水,用雨量杯測量,以毫米為單位;另一種是用專用儀器稱重,然後換算成毫米單位。

界定

降雪降雪
在天氣預報中,不同強度的降雪主要以降雪量來衡量,一般有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四個級別:
小雪:12小時內降雪量小於1.0mm(折合為融化後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時內降雪量小於2.5mm的降雪過程。
中雪:12小時內降雪量1.0~3.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2.5~5.0mm或積雪深度達3CM的降雪過程。
大雪:12小時內降雪量3.0~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5.0~10.0mm或積雪深度達5CM的降雪過程。
暴雪:12小時內降雪量大於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於10.0mm或積雪深度達8CM的降雪過程。
在很多地方,有時降雪量會遠大於10毫米,因此很多地方和預報也參照大暴雨特大暴雨這兩個等級引入了大暴雪和特大暴雪這兩個概念。
大暴雪:24小時內降雪量20.0~30.0mm的降雪過程。
特大暴雪:24小時內降雪量30mm以上的降雪過程。

區別

降雪降雪
降雪量和積雪深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積雪深度是通過測量氣象觀測場上未融化的積雪得到的,取的是從積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毫米為單位,是一個可以隨著積雪的加深不斷累積變化的數值。例如:2009年11月初,北京市出現降雪時,氣溫還相對比較高,而此次降雪溫度很低,雪花比較鬆軟,因此容易形成較厚的積雪。
降雪量:是氣象觀測人員用標準容器將12小時或24小時內採集到的雪化成水後,測量得到的數值,以毫米為單位。
例如:近11年北京年降水量
2002年370毫米
2003年445毫米
2004年484毫米
2005年411毫米
2006年318毫米
2007年484毫米
2008年626毫米
2009年481毫米
2010年534毫米
2011年721毫米
2012年1月至今731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