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郎

陌上郎作者是賀鑄,是一首宋朝時期的詩詞。

詩詞展示

陌上郎
 
 賀鑄
 
西津海鶻舟,徑度滄江南
 
本無情,鴉軋如人語。
 
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
 
何物系君心?
 
三歲扶床女!“
 

詩詞鑑賞

賀鑄詞作鑑賞
 
 此詞運用將物擬人、以物語言已情的手法,以“艣語”譴責、批判了玩弄女性的負心之徒,對於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女子予以深切同情。
 
起首兩句,濃墨重彩地描繪出一幅滄江煙雨送別圖。一派煙雨之中,那艘輕捷的船兒離開渡口,徑直地渡過滄江,消失迷茫的遠方。這裡,詞人沒有直接去寫送者和行者,更沒有直接去寫送者的悲慟和行者的決絕,而只以津、舟、江、雨所組成的渾茫開闊的圖畫把二者都包容其中。詞人“度”之前加一“徑”字,大有深意,尤言即使是妻悲女啼,情意綿婉;即使是氣候惡劣,雨急浪險,船還是一點也不猶豫,一點也不留戀地徑直而去。
 
以下兩句,詞人採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雙艣(即櫓)搖動時連續而又低沉的鴉軋聲當作觸媒,產生“荒誕”而又入情的構想。連這本無生命,本無感情的“雙艣”過片為“艣”“人語”之內容,實際上也就是詞人的內心獨白。前兩句用典,以對偶句出之。劉向《列女傳》:魯人秋胡外出作官,五年乃歸。未至家,見路旁婦人採桑,悅之,以金引誘,遭婦堅拒,回家後始知為其妻。這裡借秋胡以指那些用情不專、二三其德的男了。又《太平寰宇記》卷一○五《太平州·當塗縣》載:“望夫山,縣西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失,乃化為石。”這裡指純樸堅貞、忠於愛情的妻子。這兩個各自獨立完整的故事,現被詞人借雙櫓之“口”把二者並列一起,頓時就產生極為強烈的效果:一方無行,一方痴情;一方薄倖,一方堅貞。
 
最後兩句,以反詰的形式誠摯委婉地勸慰負心漢,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詞人“何物系君心”這一問之中,已經包含了對負心丈夫的譴責。接著,又以家中還有剛剛能夠扶著床沿走路的三歲女兒來進行再一次的勸喻,感情色彩更加強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