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唐代李白詩作]

《陌上桑》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該詩脫胎於漢樂府,詩中讚揚了羅敷的堅貞自潔,詩人也用以寄託自己對國、對君的忠誠。

作品原文

美女渭橋東, 春還事蠶作。

五馬如飛龍,青絲結金絡。

不知誰家子? 調笑來相謔。

妾本秦羅敷,玉顏艷名都。

綠條映素手,採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顧,況復論秋胡。

寒螿愛碧草,鳴鳳棲青梧。

托心自有處,但怪旁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躕。

注釋

渭橋:漢唐時代長安附近渭水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春還:春回。

事:從事。

蠶作:養蠶工作,養蠶的作坊。

五馬:漢時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因借指太守的車駕。

青絲:黑絲韁繩。

金絡:金質的馬絡頭。

子:女子。

調笑:戲謔取笑。

相謔:互開玩笑。多指男女間互相戲謔狎玩。

玉顏:美玉般容顏。形容美麗的容貌。多指美女。

艷:光艷。艷羨。

名都:著名的都城。

素手:白皙之手。

城隅: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曠處。

使君:漢時稱刺史為使君。尊稱州郡長宮。對出使官員的尊稱。

況復:何況又。

秋胡:春秋魯人,婚後五日,遊宦於陳,五年乃歸,見路旁美婦採桑,贈金以戲之,婦不納。及還家,母呼其婦出,即採桑者。婦斥其悅路旁婦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憤而投河死。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魯秋潔婦》。後以“秋胡”泛指愛情不專一的男子。

寒螿:即寒蟬。借指深秋的鳴蟲。

鳴鳳:鳴叫之鳳凰。

青梧:梧桐。樹皮色青,故稱。

但:唯有。僅僅。徒然。

傍人:旁人。

徒令:空使。

暮:晚,將盡。

高駕:高大的車駕。對對方的敬稱。

踟躕:徘徊猶豫。

作品譯文

美女行在渭橋東,春來採桑事蠶作。

路上奔來五馬拉的車如飛龍騰越,青絲結著金馬絡。

不知車上是誰家小子? 竟然來調笑相謔。

小子!告訴你,妾名秦羅敷,玉顏艷麗名滿都城。

綠桑枝條映著素手,來城隅採桑葉。

皇上的使君我且不理睬,何況你這個秋胡輕薄小子。

寒螿蟲蟲愛碧草,鳴鳳棲息在青青的梧桐。

托心自處要有原則,只是路人愚蠢,色眼迷迷。

高駕空自踟躕,感覺不到白日的光。

簡析

《陌上桑》,樂府《相和歌辭》舊題。詩中讚揚了羅敷的堅貞自潔,詩人也用以寄託自己對國、對君的忠誠。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大李杜”。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