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

阿賴耶

阿賴耶(ālayavijñ;āna),梵語alaya之音譯;大乘佛教術語,意譯為“藏識”,為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基本理論基礎之一。梵語的譯音。意譯為“藏”。謂能藏一切。 范文瀾《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與阿賴耶互相為因。” 阿賴耶是語根 ālaya 的衍生語,意思就是“收藏”,出於《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勸請品·第十九》中的一句話:“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此文同巴利S.vol-1p.136的:“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將此句譯為中文,就是:“又彼諸人是樂阿賴耶、喜阿賴耶、悅阿賴耶。”

基本信息

識性實不可滅,不生不滅,本來清淨

阿賴耶阿賴耶
後學者當知一切法不生不滅,皆如幻影,不滅自滅,學佛者應以大乘佛經為根本,後論及唯識論等,皆著文字相,應當自悟,故佛在

楞伽經云: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佛言:“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謂相續生及相生,相續住及相住,相續滅及相滅。諸識有三相:謂轉相、業相、真相。大慧!識廣說有八;略則唯二:謂現識及分別事識。大慧!如

明鏡

中現諸色像,

現識

亦爾。大慧!現識與分別事識,此二識無異,相互為因:大慧!現識以不思議熏變為因,分別事識以分別境界及無始戲論習氣為因;大慧!阿賴耶識虛妄分別種種習氣滅,即一切根識滅,是名相滅。”

“大慧!相續滅者,謂所依因滅及所緣滅,即相續滅。所依因者,謂無始戲論虛妄習氣;所緣者,謂

自心所見分別境界

。大慧!譬如泥團與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與莊嚴具亦如是。大慧!若泥團與微塵異者,應非彼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泥團微塵應無分別。大慧!轉識、藏識,若異者,藏識非彼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然彼真相不滅。大慧!

識真相不滅,但業相滅。

若真相滅者,藏識應滅;

若藏識滅者,即不異外道斷滅論。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說:取境界相續識滅,即無始相續識滅。大慧!彼諸外道說,相續識從作者生,不說眼識依色光明和合而生,唯說作者為生因故。作者是何?彼計勝性、丈夫、自在、時及微塵為能作者。”

“複次,大慧!有七種自性。所謂集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種自性、因自性、緣自性、成自性。複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所謂心所行、智所行、二見所行、超二見所行、超子地所行、如來所行、如來自證聖智所行。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法自性第一義心。以此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最上法;以聖慧眼,入自共相種種安立;其所安立,不與外道惡見共。大慧!云何為外道惡見?謂不知

境界自分別現

,於自性第一義見有見無而起言說。大慧!我今當說:

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現;則滅妄想、三有苦及無知、愛、業緣

。”

“大慧!有諸沙門婆羅門妄計非有及有,於因果外顯現諸物,依時而住;或計蘊、界、處依緣生住,

有已即滅

。大慧!彼於若相續、若作用、若生、若滅、若諸有、若涅盤、若道、若業、若果、若諦,是破壞斷滅論;何以故?不得現法故,不見根本故。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種不能生牙;此亦如是:若蘊、界、處法已現當滅,應知此則無相續生,以無因故,但是

自心虛妄所見

。”

“複次大慧!若本無有識,三緣合生,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所作事業,悉空無益。大慧!三合為緣,是因果性可說為有;過、現、未來,從無生有。此依住覺想地者所有理教及自惡見薰習餘氣,作如是說。大慧!愚痴凡夫惡見所噬,邪見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佛說第一義法勝經:

大仙人言:“瞿曇,豈不斷煩惱耶?” 佛言:“大仙,煩惱斷不了,我了煩惱非斷煩惱。”

大仙人言:“若如是者,汝則自在。” 佛言:“大仙,如是,如是,以不實故我則自在。”

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諸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圓滿十想。謂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淨想。死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厭食想。斷想。離想。

滅想

。如是

諸想不可得故

。”佛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皆以說六根清淨,而不說六根可斷,是不斷而斷,六根寂靜是也,故佛說涅槃,不說斷滅,本無生滅故。

小品般若波羅蜜多經: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當知是菩薩發大莊嚴而自莊嚴。何以故?薩婆若是不作不起法,為眾生故發大莊嚴,是眾生亦是不作不起法。何以故?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無縛無解故。”

富樓那語須菩提:“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無縛無解耶?”

須菩提言:“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無縛無解。”

富樓那言:“何等色無縛無解?何等受、想、行、識無縛無解?”

須菩提言:“幻人色是無縛無解,幻人受、想、行、識是無縛無解,無所有故無縛無解,離故無縛無解,無生故無縛無解,是名菩薩摩訶薩發大莊嚴而自莊嚴。”

據攝大乘論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經之說,及俱舍論卷十六所引契經(或即指雜阿含經)之說,可知阿賴耶思想之萌芽,源於原始佛教時代。據

轉識論、攝大乘論本卷上、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三、俱舍論卷十六、

大毗婆沙論卷一四五等所舉,部派佛教時代之諸師皆依愛欲緣起說,將阿賴耶解釋為愛著、貪愛,或為愛、樂、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時代,則先後有

馬鳴造大乘起信論以論釋阿賴耶識之義,

彌勒、無著、世親等亦分別造論闡述唯識緣起說,以一切萬有皆緣起於阿賴耶識,遂成立唯識哲學之思想系統。其中,無著依

阿毗達磨大乘經、

解深密經等,解說第八根本識(阿賴耶識)為有情總報之果體,並於所著顯揚聖教論卷十七中,舉出八種理由以論證阿賴耶識之存在。

無著於其另一著作攝大乘論本卷上,將阿賴耶識分為自相、

因相、果相三種,並提出迷、悟二種境界,皆由

薰習於阿賴耶識中之種子所生起,此即‘種子薰習說’,亦即主張阿賴耶識為真妄和合之說。又世親著之

唯識三十頌,至唯識分流時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釋,而較聞名者則為護法、

安慧等十大論師之注釋;

玄奘即以護法之注釋為主,糅合其餘諸師之說,編譯出成唯識論十卷,對我國、

日本、

韓國之唯識思想影響甚深。

據成唯識論卷二所舉,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即︰(一)能藏,謂第八識善於自體中含藏一切萬法之種子。(二)所藏,指現行熏種子義而說,亦即此識為七轉識薰習諸法種子之場所。(三)執藏,謂第八識恆被第七

末那識

妄執為實我、實法,故又稱我愛執藏。

此外,窺基根據成唯識論所述,於所著

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就自相、

因相、果相三相,舉出阿賴耶識體之三位,即︰(一)我愛執藏現行位,指第八識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識自無始以來,恆被

第七識愛執為我,故稱我愛執藏現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薩,或二乘中之有學聖者皆屬此位。(二)善惡

業果位,指第八識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識系由無始以來之善惡業所招感之

異熟果,故稱善惡

業果位。此位通至

十地菩薩之金剛心,或二乘之

無學聖者。(三)相續

執持位,指第八識之

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

盡未來際。因第八識

執持色心之萬法種子,令五根不斷失,故稱相續執持位。依此,從凡夫以至佛之轉迷開悟,第八識為眾生所依止,故阿賴耶識又稱所知依。護法之唯識思想,由其弟子戒賢論師傳予玄奘,而盛行於我國。

阿賴耶

阿賴耶意識

以上的介紹大都是參考“阿賴耶識”詞條的解釋。實際上,關於“阿賴耶”,在現代各種文化、信仰領域也都有全新的解釋。阿賴耶區別於阿賴耶識,是獨立存在的一個個體,而並非阿賴耶識的簡稱。

在現代的許多動漫產業中都有提到,阿賴耶是人類集體無意識,和蓋亞意識相對。蓋亞意識是地球本身的抑制力,而阿賴耶意識則是人類的抑制力。蓋亞意識的產生,是保護地球的正常發展,阿賴耶意識的產生是維護人類的正常發展。

在《命運守護夜》(《FATE STAY NIGHT》 )中就有提到關於,而在《叛逆的魯魯修》中也隱約提到了人類集體無意識的存在。詳情可以參考各種同人小說。

阿賴耶吧

阿賴耶吧是2012年2月份創建的一個小貼吧,真正開始發展到了2月末。阿吧創建的宗旨是,圍繞一切有關意識的話題進行交流探討。在吧規範圍內絕對自由。不管是意識形態還是非意識形態的東西;不管是阿賴耶這個人物設定還是阿賴耶識這個佛教術語都可以成為討論的內容。大家可以在這裡自由自在地聊天,也可以發表自己不同見解的文章,我們的目的是打造一個和諧文明的娛樂愛好交流平台。現在阿吧已經走上了正軌,主題數超過180個,帖子數超過6000,會員數也達到了30個。

但是,現在阿吧人氣還是不夠,大家甚至還不知道“阿賴耶”及“阿賴耶吧”的存在。希望廣大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們踴躍參與進來,和我們一起愉快地聊天、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