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誰

語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阿誰:唐宋時期口頭語言,也常用作禪林語。意即‘誰’。‘阿’字乃發語詞,其音為‘屋’,對人親匿之稱多冠以‘阿’。魏晉以後,其風尤盛,或冠於名上,或冠於字上,或冠于姓上,如三國志所載吳國呂蒙有‘吳下阿蒙’之稱,乃至於俗呼小兒常稱阿某,故‘阿誰’即為‘誰’,乃‘何人’之意。於禪林中,常用來轉指佛性,如‘他是阿誰’、‘阿誰話斷紙’,均為參究公案時之口頭用語。蓋參究人人本具之佛性乃宗門之大事,於‘他是阿誰’一語中,特以原為疑問用語之‘阿誰’作為‘佛性’之代稱,並以之為參究對象,令學人領悟‘他是阿誰’之主詞‘他’,既非向外求取可得者,亦非執著內心而能求得者。如禪宗無門關第四十五則(大四八·二九八下)︰‘東山演祖師曰︰“釋迦彌勒猶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