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艾石窟壁畫

阿艾石窟壁畫

阿艾石窟是個單體洞窟,高2.5米,長4.6米,寬3.4米。中間還殘存一個佛壇的基座,洞窟空間不大。但三壁和窟頂殘留壁畫的內容,卻非常豐富。經過研究考證,阿艾石窟系盛唐時期所建。洞窟正壁是一幅大型《觀無量壽經變》(將佛經文字用藝術形象表現的均稱為“變相”,簡稱“變”)。其中間部分保存較好,兩側壁畫脫落較重。惟在左下方留有“寶樓觀”故事的畫面,可知這是“十六觀”的一部分。根據敦煌莫高窟初唐開始流行的《觀無量壽經變》,此類經變畫,已經規範形成固定的模式。中央繪阿彌陀佛,兩側繪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此被稱為極樂世界的“西方三聖”。周圍是42身聽法的天人。圖的上方繪乘雲而來的十方諸佛,還有飄逸空中的“不鼓自鳴”樂器。“西方三聖”下方是“九品往生”的信眾。中央法會圖的兩側,繪出“十六觀”和“未生怨”的系列故事。故事是講古代印度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一位名叫阿世的國王,受壞人唆使,弒父囚母,最後悔悟皈依佛門。《觀無量壽經》通過這個故事宣揚“因果”和往生“西方淨土”求得解脫的思想。規範後的《觀無量壽經變》,完全是“中堂佩兩條幅”的中國傳統的形式了。這種形式在敦煌沿襲到元明時代,是中原大乘佛教藝術中一種成熟而普及的繪畫模式。 阿艾石窟還繪出中原大乘佛教信奉的“盧舍那佛”、“藥師琉璃光佛”,加上西方淨土教主“阿彌陀佛”,以及彌勒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幾乎羅列了唐代中原信奉的所有重要的佛和菩薩。這種集眾佛和菩薩於一窟,在各地佛教藝術中,是十分罕見的。

阿艾石窟是個單體洞窟,高2.5米,長4.6米,寬3.4米。中間還殘存一個佛壇的基座,洞窟空間不大。但三壁和窟頂殘留壁畫的內容,卻非常豐富。經過研究考證,阿艾石窟系盛唐時期所建。洞窟正壁是一幅大型《觀無量壽經變》(將佛經文字用藝術形象表現的均稱為“變相”,簡稱“變”)。其中間部分保存較好,兩側壁畫脫落較重。惟在左下方留有“寶樓觀”故事的畫面,可知這是“十六觀”的一部分。根據敦煌莫高窟初唐開始流行的《觀無量壽經變》,此類經變畫,已經規範形成固定的模式。中央繪阿彌陀佛,兩側繪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此被稱為極樂世界的“西方三聖”。周圍是42身聽法的天人。圖的上方繪乘雲而來的十方諸佛,還有飄逸空中的“不鼓自鳴”樂器。“西方三聖”下方是“九品往生”的信眾。中央法會圖的兩側,繪出“十六觀”和“未生怨”的系列故事。故事是講古代印度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一位名叫阿世的國王,受壞人唆使,弒父囚母,最後悔悟皈依佛門。《觀無量壽經》通過這個故事宣揚“因果”和往生“西方淨土”求得解脫的思想。規範後的《觀無量壽經變》,完全是“中堂佩兩條幅”的中國傳統的形式了。這種形式在敦煌沿襲到元明時代,是中原大乘佛教藝術中一種成熟而普及的繪畫模式。 阿艾石窟還繪出中原大乘佛教信奉的“盧舍那佛”、“藥師琉璃光佛”,加上西方淨土教主“阿彌陀佛”,以及彌勒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幾乎羅列了唐代中原信奉的所有重要的佛和菩薩。這種集眾佛和菩薩於一窟,在各地佛教藝術中,是十分罕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