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Alfredo Stroessner Matiauda)(台譯:史托斯納爾)(1912年11月3日—2006年8月16日 ) 巴拉圭總統、獨裁者(1954年8月15日-1989年2月3日)。 曾就讀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大學,亞松森軍事學院炮兵科和陸軍大學畢業。參加過同玻利維亞的查科戰爭。他當政35年,成為拉丁美洲獨裁政治的“標本式人物”。

基本信息

簡介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

斯特羅斯納生於巴拉圭恩卡納西翁,他的父親烏戈原是德國巴伐利亞啤酒廠的一名會計,移民到巴拉圭。母親Heriberta Matiauda是當地一個富裕家庭的女兒。他的名字被拼寫為Stroessner、Strössner或者Strößner。他於1929年進入亞松森軍事學院學習。在17歲斯特羅斯納參加了巴拉圭軍隊,二年後成為了一名陸軍中尉。他參加了1932年反對玻利維亞的廈谷戰爭。隨後他在軍中平穩地晉升,1948年他獲得了準將軍銜,成為了南美洲最年輕的將軍。1951年,他從炮兵部隊指揮官升至武裝部隊總司令。1954年5月4日斯特羅斯納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總統費德里科·查維茲,同年7月起任總統。此後1958, 1963, 1968, 1973, 1978, 1983, 1988年他8次連任總統,1977年起成為終身總統。

他在執政30多年裡,積累了約50億美元財富。

生平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

1935年任迫擊炮部隊司令。

1940年去巴西受炮兵訓練。

1945年任第一炮兵團團長。

1948年因參與政變被迫流亡國外。

1950年回國任炮兵司令。

1951年任武裝部隊司令。

1954年發動政變,7月出任總統。此後又連任7屆總統。曾是國家共和黨(紅黨)最高領袖。

政績與流亡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上將 阿爾弗雷多·斯特羅斯納·馬蒂奧達上將

他向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與巴西合建當時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伊泰普水電站,這座耗資160億美元的水壩是上個世紀70年代全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水電站解決了巴拉圭的自來水問題。

任內實施專制統治,鎮壓不同政見者。1989年2月3日被安德烈斯·羅德里格斯發動政變推翻,流亡巴西。2004年9月,巴拉圭政府正式下令逮捕他,並要求將他從巴西引渡回國接受審判。

2006年8月16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去世。

收留戰犯

由於斯特羅斯納是德國人後裔,因此他對納粹戰犯特別慷慨。

收留納粹戰犯約瑟夫·門格勒,門格勒是關押猶太人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德國軍醫。

尼加拉瓜前獨裁者安納斯塔西奧·索摩薩·德巴伊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