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帕契亞遺址

阿爾帕契亞遺址是西亞銅石並用時代的哈拉夫文化典型遺址。位於伊拉克摩蘇爾市以北,底格里斯河東岸 6公里處。1933年,英國考古學家M.馬洛溫主持發掘。阿爾帕契亞遺址的陶器裝飾喜用紅、黑、白、褐等色,描繪出兩色或兩色以上的紋飾。彩繪圖案有幾何紋,以羊、牛為主的動物紋,人物紋等,樣式繁多,富於變化。

遺址詳細介紹

該遺址是一個5米高的土丘,其下埋有直徑僅67米的史前定居點,以哈拉夫文化為主,其上部有歐貝德文化堆積。哈拉夫文化分為 3個時期:早斯哈拉夫無明確的建築物。陶器是哈蘇納型(見哈蘇納文化)的。中期哈拉夫出現了這一文化特有的建築:10個石基礎圓牆拱頂房,其直徑從5.5米到10米不等,牆厚達2.5米。較晚的圓房有一矩形前房與之相接。最大的一個位於村中心,門前有石砌路面,可能為公社的宗教或公共事務集會場所。晚期哈拉夫的居址有簡陋的泥牆房,但陶器極精美。還發現了制陶和制石作坊。
哈拉夫文化層出土的遺物有骨、石工具,石瓶和各種石飾物,印章,護身符(有房屋、公牛頭、男性生殖器、人手指骨、鐮刀、鳥和雙面斧等式樣),粘土母神像和鴿子像等。晚期哈拉夫文化層還出有銅針、銅鑿和鉛,這是兩河流域較早的金屬器。墓葬中的隨葬品多為石刀和陶器。從出土的穀粒和獸骨反映,當時已開始產生農業經濟,並已馴養山羊、綿羊和牛。
阿爾帕契亞遺址的陶器極富特徵,已成為哈拉夫文化的分期標準。早期陶器有平底、內曲壁淺碗和矮胖、漏斗頸的罐及直斜壁的“奶油碗”等,器形較小,質地較差,火候較低;中期“奶油碗”減少,出現了高座容器、大型的碗、罐等;晚期除中期流行的器物外,還流行精緻的內外彩繪大盤等。阿爾帕契亞遺址的陶器裝飾喜用紅、黑、白、褐等色,描繪出兩色或兩色以上的紋飾。彩繪圖案有幾何紋,以羊、牛為主的動物紋,人物紋等,樣式繁多,富於變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