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實驗

阿希實驗

阿希實驗是研究從眾現象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在40多年前設計實施的。

基本信息

定義

所謂從眾,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實驗就是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進行明顯錯誤的判斷。

實驗

阿希實驗阿希實驗
阿希請大學生們自願做他的被試,告訴他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情況的。當某個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的時候,他發現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裡了,他只能坐在第6個位置上。事實上他不知道,其他5個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試(即所謂的"託兒")。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判斷共進行了18次。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確判斷的。
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假被試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於是許多真被試開始迷惑了,他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還是說出一個和其他人一樣、但自己心裡認為不正確的答案呢?
結果當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但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

原因

那么,人們為什麼會從眾呢?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對規範的主流社會影響所作出的反應。遵循主流社會規範(即大多數人認同的)往往可以得到獎賞和正向激勵。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對信息的社會影響所做出的反應。尊重規範並不是人們從眾的唯一原因,人們從眾還因為團體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第三個原因是,當任務有難度時從眾現象會增加。

結論

結果當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但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一般認為,女性的從眾傾向要高於男性,但從實驗結果來看,並沒有顯著的區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