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白介素

阿地白介素主要成份為重組人白細胞介素,為多肽類免疫增強劑。能夠誘導干擾素和多種細胞因子的分泌。臨床用於腫瘤輔助治療和癌性胸、腹水的治療。

中文別名: 阿地白介素、阿地流津、白介素-2、重組人白介素-2 、普留淨
英文別名: Proleukin 、Aldesleukin
生產企業:
藥品類別: 其它抗腫瘤藥
藥理藥動
本品的生物活性作用與天然的人體IL-2相似,能產生淋巴因子(淋巴激活素),不但有助於調節細胞的正常生長,而且促進免疫系統細胞的分化。
IL-2與具專一性、高度親合力的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以活化的T細胞表達,此外它還存在於某些淋巴細胞內。IL-2使細胞毒淋巴細胞活化及活化的T細胞分化。IL-2激發免疫效應器細胞,產生各種繼發的細胞因子,如γ-干擾素和腫瘤壞死因子(TNF)等。
動物模型實驗表明IL-2的抗腫瘤作用與劑量及套用方案有關。對患輕度腫瘤的動物用本品治療有效。致免疫性和宿主的免疫系統狀況影響實驗動物接受IL-2治療的效果。
藥動學
IL-2的藥代動力學幾乎呈線性關係。靜脈輸注後2h達到與劑量成正比的穩坪狀態,一旦停止輸注後血藥濃度迅速下降。本品主要通過腎臟排泄。
適 應 症
治療成人(18歲以上)轉移性腎細胞癌。
用法用量
轉移性腎細胞癌成人患者用本品治療每個療程為五天,間歇一段時間重複治療五天。
成人劑量:每日靜脈輸注1mg/平方米(體表面積),連續5天,停藥2~6天,再每日靜注1mg/平方米,連續5天。間歇3周后再重複。若腫瘤縮小不需重複下個療程。若腫瘤繼續生長,本品治療最長可達12個月。出現不良反應,應停藥而不是減少劑量。
維持量:每日靜注1mg/平方米,連續5天。間歇4~5周再如前重複,至多4次。兒童不宜使用。
[製劑與規格]注射用凍於粉針劑。每瓶22或18MIU。
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可能由於血管血液滲漏綜合徵所引起的包括發熱、寒戰、體重增加和低血壓,但由此引起的死亡率較小。
255例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單用本品治療的因藥物引起的死亡率4%(11例/255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一般與劑量及用藥方案有關。多數不良反應是暫時和可逆性的,停用本品後2或3天內消除。常見不良反應有心肌梗塞、腸穿孔/梗阻,壞疽。最常見報導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腎功能障礙(尿少或無尿)、呼吸困難或肺充血、精神狀態變化(如昏睡、瞌睡、意識模糊和焦慮)。其它不良反應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炎、呼吸衰竭、胃腸道出血(需手術)、腸穿孔/腸梗阻、昏迷、癲癇發作、膿毒症和腎功能損害(需透析)。罕見關節痛、腹水、肌痛、甲狀腺機能減退、高血糖、低血鈣、高血鉀。
禁忌症
禁用於孕期及哺乳婦女,嚴重心臟病、嚴重的感染、缺氧症、主要器官功能障礙,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瘤或癲癇症及自體免疫病患者。
對本品或本品製劑中任何組分發生過敏者、肺功能試驗嚴重異常者、同種器官移植者禁用。
早期治療使用本品曾發生不良反應者,如持續室性心動過速(>5次),心律紊亂不能控制或對處理無效,兼有FCG變化的反覆胸痛、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心包填塞,腎功能障礙需透析72h以上者;昏迷或毒性精神病持續48h以上者;反覆發作或難以控制的癲癇者;腸缺血/穿孔,胃腸道出血需手術者禁用。
以下患者慎用:老年人,腎或肝功能不良者,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徵者,嚴重貧血、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者。
白介素2 的作用介紹(IL-2)
1. IL-2對T細胞的作用 IL-2是T細胞生長因子,能使T細胞在試管內長期存活,刺激T細胞進入細胞分裂周期。IL-2能增強T細胞的殺傷活性,在體外它與IL-4、IL-5和IL-6一起共同誘導細胞毒性T細胞(Tc)的產生,並使其活性大大增強,延長其生長期;在體內IL-2也能增強抗原誘導的TC活性,甚至可以輔助抗原和半抗原直接在祼鼠體內誘導產生TC¬。
由IL-2誘導產生的TC輸入體內後可產生明顯抗腫瘤作用,但TC在體內不易存活,如同時再輸入少量IL-2,則可明顯延長Tc在體內的存活時間,並增強其抗腫瘤效果。 IL-2並可誘導T細胞分泌IFN-γ, TNF, CSF等細胞因子。
2.IL-2對NK細胞的作用 IL-2可促進NK細胞的增殖,維持NK細胞長期生長。腫瘤病人經IL-2治療後,血中NK細胞數量明顯增加。IL-2在體內、外都能增強NK細胞活性。在體外,IL-2於短時間內就可使NK細胞活性增強。腫瘤病人經IL-2治療後NK細胞活性變明顯增強,且有累積效應,即隨著IL-2劑量的增加和療程的延長,NK細胞活性亦因之不斷增強,IL-2並能矯正NK細胞活性低下狀態,使之恢復正常或超過正常。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其中10%是NK細胞),經IL-2培養後具明顯的細胞毒作用,以此輸回給病人治療白血病。IL-2還能促進NK細胞分泌IFN-γ,增加其表達IL-2R+亞基等。
3.IL-2對LAK、TIL細胞的作用 IL-2可促進LAK, TIL細胞的體外存活、擴增及活化LAM(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是淋巴細胞與IL-2接觸後產生的一種具有高效抗腫瘤效應的殺傷細胞,只有在IL-2的存在下LAK才能產生,亦只有在IL-2存在下,LAK才能發揮其效果。實驗證明,淋巴細胞經IL-2培育後所得LAK細胞的活力,比不加IL-2培育的強100~1000倍,而且LAK只識別腫瘤抗原,對宿主正常細胞沒有影響。LAK與IL-2合用,對原發性及轉移性腫瘤,均有明顯抗腫瘤作用。
LAK與IL-2合用治療腫瘤雖取得了臨床效果,但在製備LAK時須抽取病大量周圍血單個核細胞,須多次回輸並伴用大劑量IL-2,價格昂貴且毒副作用大,於是人們極力尋找一種抗腫瘤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方法於1986年從實體瘤組織中分離到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 ),在體外經IL-2激活可大量擴增,並對腫瘤細胞具高度殺傷作用,其體外殺傷腫瘤的效果比LAK強50~100倍,並僅須伴用少量IL-2就可發揮明顯抗腫瘤效果,毒副作用小。
4.IL-2對B細胞的作用
IL-2可促進B細胞表達IL-2R,促使B胞增殖和產生免疫球蛋白,並刺激巨噬細胞,提高其吞噬能力。近年發現,重組IL-2可刺激某些中樞神經細胞的生長和成熟,並作用於嗎啡肽受體,產生鎮痛作用。有關白細胞介素一2 (IL-2 )的調節免疫作用。
5.IL-2對腫瘤細胞的作用 IL-2的抗腫瘤作用除與LAK, TIL有關外,還與其誘導NO的產生有關。實驗發現對LAK無效的Meth A小鼠皮膚癌,用IL-2治療可見存活期延長,且小鼠尿中NO2¬¬¬-含量較對照組高8倍;如同時套用NO誘導抑制劑L-NMMA,使尿中NO含量下降60%,同時使IL-2組的存活期大大縮短,提示IL-2誘導NO合成,是其抗腫瘤作用機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