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哩義

阿哩義

阿哩義,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合著的長篇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是遼國統軍兀顏光手下的二十八宿將軍之一,為其中的”婁金狗“。出現於原著第87、88回。參與”太乙混天象陣“,與梁山交戰,兵敗。

人物簡介

阿哩義是《水滸全傳》中的人物,契丹族。他是大遼統軍兀顏光帳下二十八宿將軍中的”婁金狗“,在原著第87、88回出現,為兀顏光與梁山軍交戰時排出的”太乙混天象陣“中右軍將領。後來梁山打破此陣,他的軍隊一敗塗地,生死不明。

小說原文

第八十七回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卻說兀顏統軍,隨即整點本部下十一曜大將,二十八宿將軍,盡數出征。先說那十一曜大將:

“太陽星”御弟大王耶律得重,引兵五千;

“太陰星”天壽公主答里孛,引女兵五千;

“羅睺星”皇侄耶律得榮,引兵三千;

“計都星”皇侄耶律得華,引兵三千;

“紫裇星”皇侄耶律得忠,引兵三千;

“月孛星”皇侄耶律得信,引兵三千;

“東方青帝水星”大將只兒拂郎,引兵三千;

“西方太白金星”大將烏利可安,引兵三千;

“南方熒感火星”大將洞仙文榮,引兵三千;

“北方玄武水星”大將曲利出清,引兵三千;

“中央鎮星土星”上將都統軍兀顏光,總領各飛兵馬首將五千,鎮守中壇。

兀顏統軍再點部下那二十八宿將軍:

“角木蛟”孫忠 “亢金龍”張起

“氐土貉”劉仁 “房日兔”謝武

“心月狐”裴直 “尾火虎”顧永興

“箕水豹”賈茂 “斗木獬”蕭大觀

“牛金牛”薛雄 “女土蝠”俞得成

“虛日鼠”徐威 “危月燕”李益

“室火豬”祖興 “壁水貐”成珠那海

“奎木狼”郭永昌 “婁金狗”阿哩義

“胃土雉”高彪 “昴日雞”順受高

“畢月烏”國永泰 “觜火猴”潘異

“參水猿”周豹 “井木犴”童里合

“鬼金羊”王景 “柳土獐”雷春

“星日馬”卞君保 “張月鹿”李復

“翼火蛇”狄聖 “軫水蚓”班古兒

那兀顏光整點就十一曜大將、二十八宿將軍,引起大隊軍馬精兵二十餘萬,傾國而起,奉請郎主御駕親征。

第八十八回 顏統軍數組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右軍儘是白虎旗,一代也有七座旗門,每門有千匹馬,各有一員大將。怎生打扮?頭戴水磨盔,身披爛銀鎧,上穿素羅袍,坐騎雪白馬,各拿伏手軍器,正按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七門之內,總設一員把總大將,按上界“西方鹹池金星”。怎生打扮?頭頂兜鍪鳳翅盔,身披花銀雙鉤甲,腰間玉帶迸寒光,稱體素袍飛雪練。騎一匹照夜玉狻猊馬,使一枝純鋼銀棗搠。乃是番將烏利可安,引三千白纓素旗人馬,按“西兌七炁星君”。白旗下前後護御軍兵,不計其數。正似征駝卷盡陰山雪,番將斜披玉井冰。

其中的”婁“指婁金狗,即阿哩義。

本詞條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