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北仔

阿北仔也可簡稱為北仔。在閩南語中指代非閩南人! 一般閩南人都認為北方人比較不講衛生,並且吃穿不講究,風俗習慣比較離譜。與“阿北子”意思相同的還有個詞叫“猴鳥公”(這個詞具有非常的貶義與蔑視)。讀音跟國語是差不多的,但初來乍到的肯定聽不懂。

阿北仔

閩南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作為中國自古以來的港口城市,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其中最獨特的就是“海洋文化”這種“愛拼才會贏”的精神,能吃苦,敢闖敢拼,熱情大方……同時,深受著大陸文化的影響,有著“重儒”跟“輕儒”的思想觀念。

同義詞

阿北仔,又名“阿北子”和“北子”,都是本地人對外地人的一種統稱。

劃分方法

按泉州人的歸納方法,世人所有的人只分為三種:一種是本地人,一種是阿北仔,一種是外國人。其中本地人並不單指泉州人,而是泛指一切使用閩南語的地方,如廈門、漳州乃至台灣。泉州人是絕不會稱廈漳、台灣人為阿北仔的,它們另有美稱,那就是廈門仔、漳州仔和台灣仔了。那么阿北仔指的是哪裡人呢?它指的是一切不會講閩南語只會講國語的中國人。不論你來自漠河以北亦或是曾母暗沙,也不論你出身高官貴族或者只是平頭百姓,更不論你是印尼的“番客”還是美國的華人,只要你不會閩南語而只會國語,那一概統稱為阿北仔,簡稱北仔。在這一點上,一視同仁,決無例外。至於外國人呢?那就是即不懂閩南語又不懂國語的老外了。不過有時泉州人也會將日本人與其它外國人區分開來,特稱日本人為“日本鬼仔”,簡稱“鬼仔”,以示對日本人的厭惡與鄙視。 哆里哆嗦一大堆,只不過想說明一個問題,泉州人是以語言,而不是以地域來區分人的。因此也決不存在什麼地域岐視。至於為什麼會按語言來區分,我想大概有兩個因素,一個是語言習慣的因素,另一個是風俗習慣的因素。很多人都知道,泉州人日常交流都習慣使用閩南語,某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甚至不會講國語,而泉州的風俗習慣尤其是某些涉及到禮貌(泉州人稱之為禮數)的風俗和其他閩南語地區大體雷同,和別的地方卻差別很大。千百年來,泉州人使用著特有的語言,遵循著特有的“禮數”,保留著特有的習慣,延綿至今,倒也並沒覺得有什麼不方便。不過近年來,隨著泉州開放程度的日益加大,許多不懂閩南語的外地人紛紛落戶泉州,泉州人一張口就是閩南語和以特有的“禮數”規範自己同時也約束他人的習慣終於遭遇到了種種尷尬。為避免這種尷尬的繼續,泉州人想出了用語言區分人的方法,把一切不懂得閩南語言和不懂得閩南風俗的人統稱為阿北仔。假如你的老闆讓你去應酬一個客戶,老闆特別交代客戶是一個“北仔”,那意味著你不能一見面就嘰哩咕嚕的大講閩南語,要使用國語,以免人家不知所云;如果你給該客戶泡茶而該客戶並沒有將“五指按在桌上其中中指不住輕扣桌面作磕頭狀”,那也不算客戶“失了禮數”,你也大可不必因此而耿耿於懷。 綜上所述,泉州人稱某部份人為阿北仔,只不過為了生活及工作方便罷了,不知情者千萬別想當然誤會這是泉州人對你們的岐視稱呼而憤憤不平,甚至於因而對泉州人群而攻之,製造不和諧的聲音,影響了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