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烏派

阿利烏派,與正統教派在教義上的主要區別的是:阿利烏教派強調基督的人性,否定基督的神性;而所謂正統教派認為基督既是真正的神又是真正的人。由於否定基督的人性就在實質上否決了教會的神聖性,因此阿利烏教派必定被認為是異端。

在君士坦丁時代,基督教在教義、經典、組織和禮儀諸方面尚不統一,教派爭端激烈.當時正統的基督教會在神學教義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主要有兩派:其一為三位一體派,流行於帝國西部與埃及,代表人物為阿塔那修(一譯亞大納西,希臘教父,約293——373AD),主張三位一體論,認為耶穌既是受造物又是上帝的一部分,是聖子,與聖父同性同體。另一派為阿利烏派,流行於利比亞和帝國東部,代表人物為阿利烏(Arius,約250——336AD,利比亞教區主教),他反對三位一體論,主張聖子不是上帝,只是來自上帝,與聖父非同性同體,僅屬於受造之物。兩派都通函帝國各地教會互相攻擊,激烈辯爭,幾乎所有的教會都捲入了這場紛爭。
阿利烏教派與正統教派在教義上的主要區別的是:阿利烏教派強調基督的人性,否定基督的神性;而所謂正統教派認為基督既是真正的神又是真正的人。由於否定基督的人性就在實質上否決了教會的神聖性,因此阿利烏教派必定被認為是異端。
從基督教產生以來,其基本教義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今天亦然。爭論的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首先是基督的性質問題,即:基督究竟是人還是神?抑或既是神又是人?顯然,這是基督教的最基本的問題。因此,阿利烏教派是基督教歷史上最早的能稱之為教派的派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