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手[職業]

阻擊手[職業]

阻擊手是指在敵方部隊通過的道路上設防布陣,以此達到阻止敵人行進或殲滅敵人的目的,可以採取隱蔽的方式進行,也可以是公開的。阻擊一般屬於陣地戰,使用的武器也大多是常用兵器,包括重武器。

簡介

(圖)阻擊手阻擊手

狙擊是“伺人不備,突然襲擊”之意。狙擊手(Sniper)原指從隱蔽工事射擊的人,現在人們常常把經過特殊訓練,掌握精確射擊、偽裝和偵察技能的射手稱為狙擊手。狙擊手已經成為今天特種作戰行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擊手常常是特種戰鬥行動決定性的關鍵因素,甚至,一名出色狙擊手的行動本身,就可能是一次特種作戰的全部。越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0萬發子彈,而一名狙擊手卻平均只需1.3發。

起源

關於狙擊手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個詞源於1773年前後駐紮在印度的英國士兵的一種遊戲,那裡的士兵經常獵殺一種名叫沙錐鳥(Snipe)的敏捷的小鳥。由於這種鳥非常難於擊中,因此長於此道的人被稱為sniper。後來,sniper成為專業狙擊手的正式叫法。

第二種說法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義勇軍的一位夏普少校發現,子彈如果用鹿油包裹,不但能夠方便裝填,還能提高射程與精度。他帶領一支獨立機動的槍手隊伍,以不可思議的遠距離精確射擊,射殺了許多英軍高級軍官,多次以極小的代價換得極大的勝利。於是,人們將射擊精準又冷靜沉穩的射手稱為夏普射手(Sharp Shooter)。在訓練及作戰中,夏普射手由於要長時間貼腮瞄準,所以常常頭戴類似於今天特種部隊戴的面罩以保證其專心一意.還有一種為Marksman,此詞源於美國西部打靶比賽,人們豎一根木棍或木板當靶,在中間用紅筆圈出一個圓點作為靶心,即為mark,標記的意思,在這場比賽中獲勝的人即為markman,後來宣傳變成為了Marksman.

第三種說法是,真正現代意義的狙擊手這一名稱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德軍挑選士兵組成自由行動的狙擊手,他們大多具有獵人和護林員的背景,對東西兩線的英法軍隊和俄軍造成了重大殺傷。為此,在戰爭末期,英軍專門成立了狙擊手學校以培養反狙擊手人才。

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德國法西斯的第9、第10裝甲師,仗著優勢火力與兵力,氣熱洶洶地向英軍第1空降師一部發動圍剿。可是,這些戴著紅色貝雷帽的英軍士兵大都經過狙擊手的射擊訓練,幾乎個個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德軍的進攻步步受阻,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增派反裝甲火箭、自行火炮和火焰噴射器部隊,才在第4天達到目的。這些英軍戰士超群的作戰本領,後來為他們贏得了“紅魔鬼”的赫赫威名。

Sniper應為狙擊手之意,Sharp Shooter則為神槍手,兩詞Sniper為美軍用詞,Sharp Shooter為英軍用詞,而Marksman便為精確射手之意。

歷史

《北齊書》記載,斛律光和斛律羨兩兄弟,自幼練習射箭。每天一早,小哥倆吃完飯就被老爹撒出去打獵,晚上帶著獵物回來交賬。不論是走兔跳鹿,還是山雞野豬,每次都是斛律羨帶回的獵物多。結果卻是,斛律光在老爹的一片讚揚聲中洗洗睡了,斛律羨卻得脫下褲子,撅著屁股等著挨板子。

面對正義民眾的質疑,老爹斛律金解釋說,別看小兒子斛律羨獵物多,他是隨處下手,得哪射哪,而斛律光的箭全射在獵物後背上,所以斛律羨“其數雖多,去兄遠矣”,數量雖然多了一些,但是射箭的水平和他哥哥比可差大發了,打他屁股那是毫無懸念。

在獵物多少與射箭的精確度之間,斛律金這桿天平明顯地沉向了後者,這與弓箭在軍事領域裡的重要地位是分不開的。

據南宋華岳在兵書《翠微北征錄》中的記載,兵器有三十六種,弓為老大。武藝分一十八般,弓為第一。明朝人茅元儀在《武備志》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

早在西周時,人們就非常重視射箭,學校里有射箭課,男人們自幼練習,以不會射箭為恥。到了戰國,戰爭更是射箭蓬勃發展的助推劑。為了激發百姓習射熱情,有誰犯了罪過,不拿刑具拿弓箭,往懷裡一塞,射吧,射中回家過年射不中從嚴治罪。這樣一來,老百姓像瘋了一樣練習射箭,沒日沒夜。這事記載在《韓非子·內儲》里。

在冷兵器時代,射箭是最有效的狙擊方式,遠距離隱蔽攻擊,保證了自身的安全,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回收再利用。對於箭手來說,要精確命中目標,和現代狙擊槍手一樣,既要考慮距離、風速,又要考慮溫度、濕度的影響,可惜很難在史書里找到如此專業的記載,這與時人的認識有很大關係,許多箭手能夠在複雜的環境條件下射中目標,憑藉的並不是多么科學的數據計算,而是多年實踐積攢下來的經驗。《三國志》卷四十九記載,大將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虛發”,一次討賊時,賊在屯子裡的樓上叫罵,手扶著樓棟,太史慈引弓射之,箭穿透其手掌狠狠釘在樓棟里,史載“矢貫手著棼”。遠距離射中手掌這么小的目標,而且還是在不斷移動的過程中,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儘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 為了儘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外力對射箭精度的影響,提升箭射出的初始速度是最簡便可行的辦法,這需要力氣,按史書的說法就是要“有膂力”。《魏書》對某射手有“有膂力,鐵厚一寸,射而洞之”的記載,充分驗證了大力出奇蹟的道理。絕對力量能夠最大限度地彎弓,把箭最穩、最狠地射出去,從而減少了外力對行進在空氣中的箭的干擾,避免其偏離目標。

《金史》記載有一神箭手郭蝦蟆,在一次守城戰鬥中,城外一敵遠遠坐在胡床上,認為該處“箭力不及”,以此對守軍表示鄙視。郭蝦蟆奉命幹掉這廝,於是手持弓箭等待時機。平日裡蝦蟆射箭,專攻敵人腋窩,因為那裡沒有甲冑掩護,因此“無不中”。這次依樣畫葫蘆,只是力道要加大,不一會兒不知是舉杯喝酒還是打哈欠捂嘴,“坐者舉肘”,蛤蟆眼疾手快,將其射死。對於神射手,獎勵是多種多樣的。像前文提到的斛律光,長大後因射中大雕被皇帝和宰相譽為落雕都督,得到的是名聲。太史慈一箭穿敵手掌,得到的是敬仰。《北史》記載,魏孝武帝將銀酒杯懸掛於百步之外,“命善射者十餘人共射,中者以賜之”,這大概是最早的獎盃。最幸福的應屬唐高祖李淵,憑藉兩箭射中畫裡孔雀的雙眼,贏了個老婆。這段故事記載在《舊唐書》里,讓人看後好生羨慕。

宋朝民間射箭風氣頗盛。北宋時期,民間有“弓箭社”,有數十萬成員,他們“帶弓而鋤,佩劍而樵”,或訓練或競技或娛樂,培育出相當多的神射手。《宋史·兵志》記載,有官員對於“射中者,視暈數給錢為賞。”暈,就是圈,類似現在靶子上的環,當時為考核射箭精準與否,在靶子上畫出大小不一的同心圓為目標,然後召集士兵在距離二十步的地方引弓射箭。除了沒有說出八環、九環這樣的術語,與現如今的評比方法沒什麼分別。

到了元朝,射箭不再受政府支持。元朝一統江山之後,政府即刻把射箭列為限制級活動。據《元史·刑法志》記載,除了給類似刑警等幾類特殊職業配置弓箭,其他人等一律禁用。而且不只是不能用,就是私藏也不行,當時以一張弓三十隻箭為一副,凡家有私藏,不足一副者鞭打五十七;四副以下,鞭打七十七,勞改二年;五副以上,杖打九十七,勞改三年;私藏十副者,二話不說直接處死。

就這樣,本該廣受讚譽的神射手,在王朝更迭的漩渦中眨眼間就換了角色。

發展

早在17世紀初光學儀器發明的同時,狙擊手的發展即已經開始了,但歷經了整整2個世紀,狙擊的發展卻因槍械工藝發展緩慢而未曾展露頭角。直到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義勇軍的一位夏普少校(Maj,Sharp)以特別改造過的槍械與各種小技巧(例如將每發圓球形的子彈都以浸透油脂的鹿皮包住,在裝彈時不但更方便,射程與精確度亦隨之提升),帶領一隊獨立、高機動性的槍手,以不可思議的長距離精準狙擊,射殺了多名英軍高級軍官,多次以極小代價挽回一場戰役的局勢,而從此英文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單字——夏普的射手們(sharp shooters),意指射擊精準而又冷靜沉著的射手。為了長時間的貼腮瞄準與防止野外環境導致分心,夏普射手們在進行狙擊任務時,經常頭戴類似今日特種部隊戴的面罩,因此又有一個新字為Marksman,直譯為戴面具的人,但在英文中亦意指槍法或射擊精準的人,而這兩個字在今日則由Sniper這個字所取代,也就是狙擊手。南北戰爭期間,Hiram Berdan將軍曾招訓一個特別小組,針對射擊與狙擊的精要一一加以闡述,此舉可視為美軍正式訓練狙擊手的發源。而在第一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與英國的射手們在壕溝間相互狙擊,也促使英軍的Hesketh Pritchard少校開辦了第一間軍事狙擊手學校,課程內容包括了觀察、目標搜尋、斥堠與尖兵訓練以及狙擊與射擊技巧;成立學校的目的,則僅是因為英軍方面認為德軍那邊一定也有一間類似的學校在教一樣的東西;事實上德軍並無此種學校,德軍的狙擊是家族傳統的訓練與普魯士軍人的自尊所養成的。一次大戰後,大部份國家因和平時期的到來而放棄了狙擊藝術的發展,除了俄國人。當時的蘇維埃領導階層顯然認為:以如此低的代價而獲得極高收益的軍事投資是值得的,於是1930年開始訓練與裝備狙擊手,並使每位狙擊手都獲得踏實的訓練。希特勒的東線指揮官們在1940年也認同了這種想法,於是普魯士軍事專業與家族傳統所培育的貴族射手,與農工子弟苦練而成的苦行槍兵,在廣大荒涼的俄羅斯平原展開對決,雙方互有勝負。

同一時期,大不列顛帝國在承受了敦克爾克大撤退後,痛定思痛之餘,對部隊的訓練更加不遺餘力,特別是各種基本訓練(其中自然包括射擊);如此一來,英軍部隊中百步穿楊的高手隨手拈來,個個都是一等一的射手。第三帝國黨衛裝甲軍第9、第10師的官兵可以證明這點:1944年9月20日前後,配備優勢火力與兵員的SS禁衛軍與黨衛裝甲兵,在圍剿英軍第1空降傘兵師(又稱紅魔師)的殘部時,即因英軍傘兵的精準射擊,致使德軍亡慘重、推進受阻,最後出動了鐵拳反裝甲火箭、自動推進炮(亦稱自走炮或驅逐戰車)與火箭發射器才達成任務,但那已是4天以後的事了。

1980年福克蘭群島上的阿根廷部隊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且阿根廷部隊使用FAL步槍,英軍使用L1A1步槍,都是FN廠的同類產品,其差別僅在阿軍的FAL可以選擇半/全自動,而L1A1僅可半自動射擊。英軍的精確射擊使敵人印象深刻,給盟友的感覺也是一樣,特別是美軍。在二次大戰期間,美軍並無狙擊手的編制,訓練與裝備亦付之厥如,美軍對付德軍狙擊手的反狙擊手,亦只使用M1、M1C或1903型步槍充當狙擊槍使用。到了韓戰期間,承襲蘇聯老大哥的訓練,北韓與中共的狙擊手亦對美軍造成不少傷害與困擾,當時進行地面戰鬥的美國陸軍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們,亦指派不少狙擊手進行狙擊與反狙擊任務,但只配備M1D步槍與M84狙擊鏡(僅有2.5倍的固定倍率),裝備粗劣,無任何訓練與特別裝備支援,甚至連指揮官們對任務的指定與派遣時機都是一片混亂。為了改善各自為政的狙擊手訓練計畫,以及正確的教導指揮官了解與運用狙擊手,美國步兵訓練學校於1955~1956年間成立了美國陸軍射手訓練營(USAMTU,The United States Army marksmanship Training Unit,簡稱MTU),此即為美軍狙擊手學校的前身,每一位學員在受訓的第一天就被教導狙擊手6大定律,此亦為該校成立的宗旨與目的: 對付敵方狙擊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訓練有素的狙擊手。 一個狙擊手其本身必須是一級射手或特級射手。 狙擊手必需精確的操作特殊武器進行狙擊任務。 狙擊手必需是受過完整戰鬥技能訓練的士兵。 任何規範不完整的教條、或不被一般世俗所接受的觀念,不得被使用於狙擊手的訓練中。 任何指揮官都不能在未確定或尚在準備中的情況下,派遣狙擊手進行任務。

目標

事實上,射擊敵軍人員一般只占狙擊手任務的一小部分,敵軍的車輛、直升機、通訊設施與油槽、水塔等往往是更重要的狙擊目標,這就更需要狙擊手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以狙擊一輛裝有防彈玻璃的運兵車為例,狙擊手可以先發射一發穿甲彈以擊破防彈玻璃,並直接殺死車內人員。如果第一發未能得手,他就應當選擇穿甲燃燒彈,以其高溫進一步破壞防彈玻璃的防彈性能,並緊隨其後,以連續兩發穿甲彈繼續進行殺戮。如果任務仍未完成,那么狙擊手的第5發子彈就應當再換成穿甲燃燒彈,並將射擊目標調整為車輛的油箱,造成油箱爆炸。對於僥倖逃出的敵軍士兵,狙擊手則應以一般的子彈一一加以消滅。

理論上說,狙擊手的射殺行動可分為軟性與硬性兩種。射擊坦克裝甲車的通訊天線、車長的潛望鏡與外掛油箱,使乘員下車查看,再進行射殺,屬軟性獵殺。硬性獵殺行動中,狙擊手常常要與反坦克部隊協調配合。先是狙擊手以穿甲燃燒彈引燃坦克車的主動反應裝甲塊,等主動反應裝甲塊燃燒而喪失防禦能力時,反坦克部隊再以反坦克飛彈將坦克擊毀。狙擊手有時也獨立實施硬性射殺。以7.62毫米的半自動狙擊槍狙擊一架俄羅斯制米-8直升機,射擊其鏇翼軸等外露且脆弱的部位,20發左右子彈就能致之於死地。其他像通訊基地、飛彈發射基地、彈藥庫、油料庫等,也都有可供狙擊手發揮天才射擊本領的薄弱環節,關鍵是看狙擊手是否具有足夠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職業思維

世界各國的狙擊手大都選擇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使用水袋與吸管,而摒棄了常見的軍用水壺。這點巧思,是由狙擊手的職業特點決定的。因為他們往往需要長時間紋絲不動地潛伏在一個隱身處,等待剎那間到來的猛烈決戰。於是,飲水只能改為吸水。

同樣道理,狙擊手的乾糧,也都是高熱量的壓縮食品。一塊5立方厘米的食品,就可保證人體18個小時的熱量供應。如果有半個飯盒這樣的食品,那么,狙擊手就能半個月不用為餓肚皮而憂心了。唯一的缺憾是這種食品的口味稍差了些,據說嚼起來像是吞肥皂。

1997年夏天,美國海軍第7艦隊旗艦“藍嶺”號和飛彈驅逐艦“麥凱恩”號訪問青島。一支美國海軍陸戰隊也隨艦來訪,其中就有擔任狙擊手的士兵。看他們的服裝,真可謂“衣衫檻樓”。從頭到腳,背部、後腿全都錯雜地釘掛著綠色、黃色的布條,臉上更是塗抹得黑一道綠一道的,連狙擊步槍上也都纏滿絲絲縷縷的布帶。這種裝束站在軍艦上顯得異常醒目,可一旦隱入叢林,就能立即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難以區分。這也是為了長期隱蔽的苦心設計。

“孤獨而漫長”,這5個字可謂是狙擊生涯簡單而生動的概括了。長時間的野外生存,需要有方便而安全的隱蔽場所。狙擊手所在的位置本身就可視為一個小陣地,它常常被設計成適於偽裝與隱蔽的觀察點,寬約3米,高約1米。通常留兩個出口,一個較大的出口供人員進出,另一個較小的供觀察與射擊使用。射擊口內部往往有平滑的坡度,以使狙擊手在長時間臥姿觀察時,肘部有所依託而上半身不至於過分勞累。

觀察點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長時間隱蔽的需要,既要靠近水源,又要保證雨天干燥不積水、熱天涼爽可通風。不破壞周圍環境,儘量與環境巧妙融合,是偽裝的首要原則。因此,觀察點在建立的過程中應儘量不使用人工物體,而直接採用天然的樹枝、草葉、植被和岩石,如果能利用天然的涵道、岩縫、空心樹幹和樹根,那就更理想了。

開始“孤獨而漫長”的隱身生活之前,狙擊手還應該在周圍撒上催淚瓦斯,以防止好奇而嗅覺靈敏的野生動物湊過來,使狙擊行動暴露,甚至傷害狙擊手。

狙擊手漫長的等待過程,並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靜與悠閒。他需要獨立地完成野外觀察與追蹤、地圖判讀、情報蒐集與分析、進入與撤退路線安排、作戰計畫擬定等準備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無法確知敵情會在何時出現,他只知道,在某一瞬間,他必須以兔起鶻落般的快捷,去奪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對於狙擊手來說,每一分一秒寂靜的等待,都充滿驚心動魄的氣氛。這種漫長與短暫、孤寂與激烈的強烈反差,已不是單純生理與技術的充分準備能夠勝任的了。這要求狙擊手的心理素質也超乎常人。

價值

以最小的成本使敵軍付出最大的代價,這是當今世界各國不遺餘力對狙擊手大加訓練的根本目的。狙擊手常常執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殺、巡邏狩獵、非硬性裝備破壞、隨隊觀察警戒及火力支援。

執行指定狙殺任務,可以是一名狙擊手,也可以是2人小組,其中一人偵察,一人狙擊。指定狙殺任務要求狙擊手不擇手段地達到目的。槍枝之外,弓箭、弩、刀也都是值得一試的利器。

狙擊手還應當有近身搏鬥、格殺的準備和技能。

巡邏狩獵要求狙擊手主動而自由地伏擊任何值得痛下殺手的目標。實戰條件下,戰場環境往往撲朔迷離,形勢變化難以預測。由於情報所限,狙擊手在無法接受明確狙殺任務的情況下,就可以以巡邏狩獵的方式,自主殺戮,以期收到奇效。這種任務常常是為了保證戰場形勢於我有利,即使巡邏狩獵失敗,損失的也只是2名狙擊手,可謂是本小利重的買賣。

狙擊手的目標不僅僅只是殺傷對方的人員,實際上他們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無法達到的戰術作用。例如狙擊手可以通過對坦克成員,車輛的油箱、水箱、輪胎,直升機的主鏇翼與尾鏇翼、光電觀測器、機載彈藥,潛望鏡和通訊設備的射擊使其喪失戰鬥力;可以通過毀傷關鍵設備來遲滯敵方基地的作戰行動等。另外,類似於彈藥庫、油料庫、指揮部等薄弱環節也非常容易成為狙擊手的高價值戰術目標。油庫的狙擊可以先用1發包鉛的軟彈射穿油桶,等燃油外瀉遍地皆是時,再用1發燃燒彈或曳光彈加以引爆,一定會造成不可收拾的混亂局面。

狙擊手進行裝備破壞活動時,往往會順手牽羊消滅掉駕馭裝備的人員。要阻止一整隊車輛的行進,狙擊手可以先從最後面的車長或駕駛員殺起,再從後往前一一收拾。一般情況下,車內其他人員要意識到車長被殺,至少需要四五十秒時間。這段時間對於神槍手而言,足夠又準又狠地射出更多子彈了。

配備在特種作戰小組中的狙擊手,常常是整個小組成員的“保護神”。他負有隨隊觀察與火力支援的責任。當小隊受到敵人遠程火力攻擊,一時又無法得到援助時,狙擊手就應該立即進行敵火觀察,並進入有利的射擊陣位,將最有威脅的敵人依次射殺。與此同時,狙擊手還應當是選定撤退路線的“逃跑專家。”他有義務向小隊指揮官提供最佳的撤退路線,並進行全程掩護。必要的時候,狙擊手還要充當孤膽英雄,將敵人火力吸引到自己身邊,以掩護大部隊轉移。

作為德國國防軍在二戰中狙擊手射殺記錄第一名的馬蒂亞斯·海岑諾爾,他的記錄為345次獵殺。他曾經表示,衡量一個狙擊手的成功之處不在於他射殺了多少人,而在於他能對敵人造成如何的影響。狙擊手如果能擊斃敵軍軍官,往往能夠挫敗敵人的進攻。二戰中,蘇軍充分認識到狙擊手的戰術價值並加以推廣。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狙擊手使德軍部隊產生了很大的恐懼心理,對於打擊德軍的士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5萬發子彈。越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20萬發子彈,然而同時期的一名狙擊手卻平均只需1.3發。

狙擊手並不僅僅只能影響某一場戰爭的發展,有時還可能改變歷史的進程。在北美獨立戰爭中,英國軍隊中的派屈克·弗格森上校倡議建立和發展的狙擊手們被大陸軍稱為英國殖民軍中最危險的部隊。弗格森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狙擊手,然而使他揚名的卻是他那著名的“未開的一槍”: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日耳曼城附近,當時弗格森在125碼距離上瞄準了一名美軍軍官,由於這名軍官轉身離去,弗格森可能是因為紳士風度而沒有向他後背開槍。他本來可以改變整個歷史,因為被他瞄準的這個人正是領導美國獨立的喬治·華盛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弗格森本人卻在1780年10月被大陸軍的肯塔基步槍手在450碼距離上打死,他的部隊投降後,英軍將領康華利將軍被迫放棄了對北卡羅來納州的進攻。與此相反的是,1777年10月7日,北美大陸軍肯塔基步槍隊中的一名狙擊手墨菲在薩拉托加戰役中擊斃了率隊偵察的英軍將領西蒙·弗雷瑟將軍。弗雷瑟的死直接影響了戰局,導致英軍將領約翰·伯格因的突圍計畫破產,薩拉托加戰役由此成為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狙擊手墨菲射出了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顆子彈。

如此兇猛強悍、全能多變的狙擊手,他的剋星是誰?答案很簡單,對方的狙擊手,只有對方的狙擊手才可能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因此。世界各國的狙擊手都會謹記:同行是冤家,消滅敵方的狙擊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標。

措施

同樣也是廣義上步兵的一員,其實狙擊手和步兵的界限十分漠糊,差別僅在訓練水平和所用槍械上。在以往的戰爭中,他們給敵我雙方帶來的傷亡或許是最少的,但是給敵我雙方帶來的心理壓力卻是最大的!對於受到狙擊的部隊來說,通常採用對可疑方位的火力壓制來干擾狙擊手的射擊,同時迅速接近敵人,以尋找狙擊手。尋找敵方狙擊手的方法包括通過槍聲、動植物的動態、子彈的射入角,甚至是猜測敵方可能採用的有利地形來判斷。在有敵方狙擊手活動的地方行動,最好把隱蔽和掩蔽工作做好,並祈求狙擊手的第一槍千萬別打在你的身上!當發現有己方人員遭受敵方狙擊手襲擊時,在開闊地帶最好拚命疾跑,迎著槍口或背對槍口就跑Z字路線,側對槍口就採取時快時慢的跑法,直至找到最結實的掩蔽物躲藏起來。如果你與狙擊手距離較近或者對方的槍法很準的話,就別指望靠跑步避免被擊中,最好一邊跑一邊向敵方狙擊手的大致方向開火還擊進行壓制或扔發煙信號彈進行干擾。如果確認了敵方狙擊手的確切位置,最好用機槍進行壓制,因為機槍的有效射程與狙擊步槍基本相近,在機槍的壓制掩護下讓己方步兵靠近狙擊手的藏匿地進行反擊。或者以狙對狙,掩護己方的狙擊手進行反狙擊作戰。如果是美軍這樣的主兒,在伊拉克對付反美武裝的狙擊手時,甚至會動用炮兵和飛機對狙擊手的藏身地來個地毯式轟擊。

1955—1956年間,美國步兵訓練學校成立了美國陸軍射手訓練營,這就是美軍狙擊手學校的前身。該校的訓條主要包括:對付敵方狙擊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對於狙擊手的戰術來說,發現目標是很重要的一環。獵殺對方的狙擊手,有一種被稱為SLLS的追蹤方式,即停止(stop),觀察(look),聽(listen),聞(smell),其目的是時刻意識到可能會有人在監視你,而決不要貿然暴露自己。

一旦認定有敵方狙擊手在駐地附近時,執行反狙擊任務的狙擊手就要蒐集情報、研究地圖或航拍照片,判斷敵軍狙擊手的可能位置;他應該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完成任務?另外還可以引導地面偵察小組搜尋敵人可能躲藏的位置以及遺留的物品、腳印等等。

在反狙擊行動中,狙擊手還應該與指揮官協調任務區域內友鄰部隊的行動路線和火力布置,安排步兵分隊或其他狙擊小組提供支援或伏擊敵方狙擊手,並以餌引誘敵方狙擊手開火以暴露他的位置,例如用偽裝服做一個假狙擊手。

在反狙擊任務時,狙擊手必須忽視周圍正在發生的戰鬥,他必須專注於他眼前的敵方狙擊手。另外,在找出和消滅敵方狙擊手前,已方部隊應實施以下反狙擊的消極措施:

1、不要固守日常活動的時間表,如進餐時間、彈藥補給時間、各類集會或任何每天都進行的活動。

2、所有的會議、簡報或任何聚集人群的舉動都必須在掩體內進行。

3、遮蓋或隱藏所有重要設備和補給品。

4、摘去頭盔和衣領上的軍銜標誌,不要向軍官行禮,軍官們也不應該凸顯自己的領導形象。

5、增加戰場監視能力,如增加觀察哨和巡邏隊等。

6、簡短的巡邏以尋找單發消耗的彈藥、不同的偽裝材料等等。

7、當上述行動展開時,不要使你以狙擊手的裝扮出現。

8、不要輕視任何女性。有一個非正式統計認為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中有5%的狙擊手是女性。如果巡邏隊或哨所發現一名女性攜帶著一支帶瞄準鏡的步槍,那她就是一個致命的對手。

要求

通常來說,狙擊手分為兩種:一種是受過完整正規狙擊訓練的具有正規編制的狙擊手,另一種是在戰時臨時挑選的槍法準確的射手。對於一名狙擊手來說,強健的身體和鋼鐵般的意志是必備的前提條件,而好槍法只是基本的素質而已。對於狙擊手的訓練,除了要求其貫徹狙擊概念和熟練掌握武器系統外,還包括如何計算風差影響和測距,要學會潛伏行進,選擇戰術機動路線,構築射擊陣地,隱蔽地進入和撤出陣地,觀測和發現隱藏的目標等。狙擊手還要善於觀察戰區,確定可疑聲音的方位,善於使用人工和天然材料進行偽裝,能夠迅速機動,具備忍受長時間潛伏的能力等。此外,狙擊手還需要準確判讀地圖和戰場航拍照片的能力,這往往能夠幫助狙擊手迅速、安全地進入和撤離陣地和戰場。

對於在野外“狩獵”的狙擊手們來說,通常會選擇兩個以上的撤出路線,而安全撤退計畫早在進入陣地前就已制定好了。

訓練

(圖)阻擊手阻擊手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對狙擊手的訓練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一名狙擊手的基本訓練時間為6個星期。這個時間的約定俗成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狙擊教官一般來自前線部隊,他們在狙擊學校呆滿6周后往往要回到前線。相比之下,狙擊槍械和裝備的變化卻日新月異,尤其是在觀瞄設備上,從光學瞄準器材一路發展到紅外和微光觀瞄設備。

現代的狙擊任務一般以小組的形式完成,通常包括一名狙擊手和一名觀測員,後者有時候也是第二狙擊手。一般來說,除了必備的狙擊步槍外,狙擊手的裝備還可以包括手槍、偽裝服、偽裝油彩、望遠鏡、無線電通訊設備、紅外或微光夜視儀、地圖、指南針和食物等。為了保持長時間潛伏的隱蔽性,大部分的狙擊手們都使用水袋和吸管,甚至採用流質高熱量食品。

二戰中德軍狙擊手中擁有最高獵殺記錄的馬蒂亞斯·海岑諾爾表示,一名狙擊手一定要始終專一,不能去擔任除了狙擊之外的任務。二戰德軍狙擊手獵殺記錄第二名的阿倫伯格則認為,冷靜、自信和勇氣是一名優秀狙擊手的必備素質。如何測量和修正槍枝的彈道,如何掌握射擊的時機都需要不斷地訓練和積累經驗。

著名的狙擊手之戰

(圖)狙擊手狙擊手

二戰時發生在蘇軍準尉瓦西里·扎依采夫和德軍上校、同時也是德國狙擊手學校校長的漢斯·托瓦德(註:一說康尼少校,另有說科寧斯上校,還有不確定具體被射殺者身份一說)之間。最後是扎依采夫贏得了這場對決。高手也無法永遠保持不敗,這正是狙擊的法則。被稱為“白色死神”的芬蘭狙擊之王西蒙·海耶雖然在蘇芬戰爭中獵殺了505名蘇軍,最後還是在1940年3月6日被另一名蘇軍狙擊手的達姆彈擊中面部而退出戰鬥。從這一點來說,狙擊戰的確是最強射手之間的對決。

狙擊步槍(Sniping Rifle)

“狙擊手使用的裝有光學瞄準鏡的步槍,用於對最重要的單個目標實施精確射擊,利用光學瞄準鏡可以在能見度不好的條件下進行有效的觀察,從而提高瞄準精度。夜間實施射擊時,在狙擊步槍上裝有夜視瞄準鏡或者接通光學瞄準鏡的分劃照明。狙擊步槍分為非自動與半自動兩種。半自動狙擊步槍套用最廣。”。狙擊步槍性能和構造與一般步槍基本相同,不過槍身比步槍更長,多數配裝光學瞄準鏡或夜視瞄準具及摺疊式雙腳架,有的還帶有消聲、消焰裝置,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口徑(12.7mm)狙擊步槍出現,其戰術任務主要是在較遠距離上(1500米左右)摧毀敵裝備器材。

狙擊步槍指在普通步槍中挑選或專門設計製造,射擊精度高、射程遠、可靠性好的專用步槍。軍事上主要用於射擊對方的重要目標(如指揮人員、車輛駕駛員、機槍手等)。狙擊步槍的結構與普通步槍基本一致,區別在狙擊步槍多裝有精確瞄準用的瞄準鏡;槍管經過特別加工,精度非常高;射擊時多以半自動方式或手動單發射擊。狙擊步槍的學名叫“高精度戰術步槍”,最初的狙並非專門製造,而是在普通步槍中挑選精度相對較高的作為狙使用,並且最早的狙擊步槍沒有光學和其它輔助瞄準器具。普通步槍的射程一般在400米以內,而狙擊步槍的射程一般在800米以上。狙擊步槍以其特別高的射擊精度,被人稱為“一槍奪命”的武器。

以往狙擊步槍主要用於殲滅重要的生動目標。隨著步兵裝甲化,軍事力量控制範圍和機動能力較大增強,射手無法在近距離接近目標或保證襲擊行動的自身安全;狙擊戰術的普遍套用,如雙方都配備狙擊步槍大量採用狙擊戰術;而現代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與日俱增,直升機、停機坪上的飛機、雷達、通信設備、彈藥庫、飛彈陣地和輕型裝甲車都已經成為狙擊步槍的作戰的對象。使原有的狙擊步槍在射程和威力方面感到不足,於是出現了一些大口徑和遠射程的狙擊步槍。大口徑狙擊步槍主要用於反器材,能夠摧毀1~2公里遠距離上的輕型防護目標,不是以人員殺傷為主要用途,而主要用於打擊高價值軍事目標。

戰場上高技術武器的增多,對狙擊步槍戰術使用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新技術的發展也為狙擊步槍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21世紀,狙擊步槍是輕兵器中可望採用高技術較多的一種輕武器。用於狙擊步槍上的新開發的火控系統,將以減小射手的瞄準誤差,尤其是遠距離上側風的影響。狙擊步槍的技術含量使其成為21世紀輕兵器中的“精確制導”單兵武器

著名狙擊步槍

(圖)M40狙擊步槍M40狙擊步槍

德拉貢諾夫(dragunov )狙擊步槍 ( 縮寫SVD狙擊步槍),是由蘇聯的 Evgeniy Fedorovich Dragunovis在1958至1963年間設計的一種半自動狙擊步槍。蘇聯軍隊在1963年選中了由德拉貢諾夫設計的SVD狙擊步槍代替莫辛-納甘狙擊步槍,稱為CBД(Снайперская Винтовка Драгунова)狙擊步槍,英文為SVD(Snayperskaya Vinyovka Dragunov),通過進一步的改進後,在1967年開始裝備部隊。SVD使用7.62×54R有緣彈。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支為其用途而專門製造的精確射手步槍。除前蘇/俄外,埃及、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家的軍隊也採用和生產SVD。中國仿製的SVD為1979年定型的79式狙擊步槍及改進型85式。

M21狙擊步槍是一支半自動狙擊步槍,是在M14自動步槍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美國陸軍從1969年開始裝備。[M14步槍之所以失敗在於它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被錯誤地使用。M14本身是一支相當不錯的步槍,因此精確化後的M14即M21狙擊步槍便受到使用部隊的歡迎,1969年M21裝備部隊,但直到越戰後期才成為美國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和通用狙擊步槍。M21狙擊步槍的改進型,由美國陸軍和海軍聯合研製,1991年,美軍把這種新的M21命名為M25狙擊步槍。

M40狙擊步槍1966年越戰開始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制式狙擊步槍。由著名的雷明頓M700系列警用狙擊槍槍衍生而來。M40A1是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兵工廠製造。M40A1是一種很精確的武器,浮動式槍管,發射 7.62 x 51毫米彈,最大有效射程為800米,不過海軍陸戰隊稱其最大有效射程為1000碼(約915米)。與同樣是雷明頓M700的衍生型的M24狙擊步槍 (M24 主要分別是使用不同的彈藥。曾有人專門用M24 SWS在900米距離上進行對比試驗,發現M40A1和M24 SWS的精確度相差無幾。美國人認為M40A1是現代狙擊步槍的先驅。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40A1更換槍管、槍托及其它零件的方式,陸續換裝成新型的M40A3。

G3/SG1狙擊步槍是G3自動步槍的一種變型槍,結構與G3A3基本相同。它是在標準型G3步槍的驗收過程中,將那些平均彈著點完全符合規定要求、而散布又最小的槍挑選出來,配上兩腳架、槍托貼腮板和望遠瞄準鏡,再略加改裝而成的。所以G3/SG1隻是一支用突擊步槍拼湊出來的狙擊槍。SG是“Schützen Gewehr”精確步槍的意思。HK公司在G3步槍的基礎上開發出專門的狙擊步槍PSG-1。製造公差控制得極其嚴格,一種高命中精度的專門武器,PSG是德文“Präzisions schützen gewehr”的縮寫,意思是精確射擊步槍

巴雷特M82A1是當今使用最廣泛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反器材步槍)之一,至少已裝備30多個國家的軍隊或警察部隊。M82A1半自動狙擊步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槍管短后座原理是著名槍械設計師白朗寧(John M. Browning)開發的。

瑞士SIG公司在sg550突擊步槍的基礎上研製出SG550狙擊步槍。SG550狙擊步槍實際上是使用重型槍管的單髮型SG550突擊步槍,但SIG公司強調SG550狙擊步槍是在警察和特種部隊的密切合作下研製成功的。經過嚴格徹底的功能和精度試驗,軍方便大量採購作為戰術狙擊步槍。SG550的製造成本約為標準型步槍的4倍。該槍有兩種口徑,發射5.56×45mm NATO彈的為SG550-1,發射.223雷明頓彈的為SG550-2。

斯太爾SSG狙擊步槍是斯太爾-曼利夏公司研製的新型狙擊步槍,1969年被奧地利軍方正式採用,並命名為“1969型神射手武器”(Scharfschutzen Gewehr 69),簡稱SSG69。SSG69在1970年正式交付作為奧地利陸軍制式狙擊步槍。到現在已經有超過50個國家的軍隊或警察採用這種武器。SSG69改用木槍托和覘孔式照門後也可以作為運動槍,有些運動員就使用過SSG69參加比賽。在其他國家,只是簡稱它為SSG。槍管是完全浮置式地安裝在槍托上,即只與槍管節套連線,與護木無接觸點。配用的彈藥為7.62×51mm口徑北約標準彈。

FR-F1狙擊步槍是法國在1970年代在MAS1936步槍的基礎上開發的狙擊步槍。FR-F1有雙腳架,木製槍托並附加肋貼與手槍型槍機握把,前護手(木製)不與槍管直接結合,以減少射擊時手部震動的不適與偏差。1984年,FR-F1的改進型FR-F2問世,FR-F2木製前護手改為強化塑膠絕熱套筒,此設計旨在減少環境溫差對槍管精度的不良影響。

中國的QBU88式狙擊步槍採用無腮墊、無提把的無托型結構,使用5.8毫米口徑機槍彈,小口徑槍管用於狙擊步槍。該槍槍管剛度好,與機匣連線牢固,射擊時振幅小。

M24狙擊步槍,M24 Sniper's Weapon System(狙擊手武器系統,簡稱SWS)是美國陸軍的鏇轉後拉式槍機狙擊步槍,發射M118彈。和海軍陸戰隊的M40A1一樣,M24 SWS採用雷明登700系統,重量輕而結構堅固的槍托由凱夫拉、石墨纖維和環氧樹脂合成,槍托底板可以調節長度,瞄準鏡為10×42的Leupold M3超級瞄準鏡。M24 SWS從1988年7月開始裝備美國陸軍,在1991年12月全部完成部署,當時一共配備了3510支M24 SWS。

雖然一般說M24和M40A1是一樣的,但其實還是有差別。海軍陸戰隊的M40A1是由雷明登公司提供槍機和容納部,以及槍管的鋼材,再由海軍陸戰隊自己的槍械製造廠挖出槍膛並組合起來,它的槍機座原本設計就是給7.62×51mm NATO彈用的,長度剛剛好。陸軍的M24則是由雷明登公司根據陸軍規格生產,包括了能夠在將來改進使用.300馬南格彈的槍機座,但是這個較長的槍機座讓不少狙擊手覺得不習慣。M24的精度為1 MOA。

歷史名將

(圖)約瑟夫•阿勒伯格 著名狙擊手約瑟夫•阿勒伯格 著名狙擊手

沈比利(BillySing,第一次世界大戰)-僅在加里波利戰役不到四個月(5月至9月,1915年)的時間裡,他經證實的狙殺記錄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經證實的則為201名,連奧斯曼帝國近衛軍里最優秀的狙擊手也死在了他的槍口下。FrancisPegahmagabow(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狙殺了378名德國官兵而被榮譽的狙擊手。

席摩•海赫‎(冬季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白色死神”,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有效率的狙擊手。創下用莫辛-納甘之芬蘭制Model28步槍和其傳統瞄具狙殺542(一說為505名)名蘇軍士兵的紀錄。

費奧多•歐克洛普科夫(FyodorMatveyevichOkhlopkov,俄文:ФёдорМатве́евичОхло́пков),生於3月2日,1908年,卒於5月28日,1968年,享年60歲。費奧多為二戰期間蘇聯陸軍擊殺數大約排名第八的狙擊手,一共擊殺4 29人(一說為541人)。

瓦西里•扎依采夫(Васи́лийГриго́рьевичЗа́йцев,史達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共狙殺225名德軍官兵,電影兵臨城下(EnemyattheGates)和書WaroftheRats中的主角。

馬豪斯.海茨瑙亞(MatthäusHetzenauer),二戰期間服役於東部戰線德國陸軍第三山嶽師3rdMountainDivision)擔任狙擊手。他的確認有效擊殺紀錄為345人,也是德軍在二戰中排名第一的狙擊之王;馬豪斯曾經創下1100公尺的長距離確認有效擊殺紀錄,只因為他與現場軍官賭氣,加上想要對敵軍立下馬威,因此成功創下這項紀錄。

約瑟夫•阿勒伯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東線狙殺了257名敵軍而享有「最強狙擊手」的美譽(事實上他算德軍第二把交椅)。

LyudmilaPavlichenko(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被證實狙殺了309名敵軍的蘇聯女性狙擊手。

卡羅斯•海斯卡克,越戰期間共狙殺了93名敵軍士兵,保留著被證實為最長距離(2,250米)狙殺敵人的記錄。此記錄最終在35年後,即2002年才被打破。

查克•馬威尼(CharlesBenjamin"Chuck"Mawhinney),出身於美國奧勒岡州,于越戰期間服役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從事狙擊手職務。他於服役期間創下的擊殺紀錄較傳奇的卡羅斯•海斯卡克超過10人。

阿岱伯特•渥頓(AdelbertF.WaldronIII),生於1933年3月14日,卒於1995年10月18日,享年62歲。阿岱伯特隸屬美國陸軍第九步兵師狙擊手,官階為上士(StaffSergeant,SSgt.),並于越戰期間于越南服役,他的確認擊殺數為109人,台面下數字不詳。

歌曲狙擊手

歌手:tank

專輯:fighting!生存之道

作曲: tank

作詞: tank&顏璽軒

天上的父首先我必須求求你原諒我的罪

我的這雙手沾滿了許多人的血

我認清了一個事實

我是個軍人必須服從上級的命令

保守我在戰場上

有個完美的演出...a man

你看不到我找不到我感覺不到我

我就站在花崗岩盡頭的某個角落

你不會知道有多糟糕不懂的煩惱

到最後0.9秒我想你再也逃不掉

我站著不動動也不走走也不囉嗦

很倒霉你固守這單位只能算你衰

對我來說這是光榮的布局

我懂得冷靜思考偽裝我自己

這不是華麗的攻擊

這是一種最冷靜的反擊

也許我還需要學習

學習思考怎么走下一步

是你想也想不到的狙擊手

你不知道我注意你有多久

躲在這並不是因為想脫逃

而是在瞄準你的一舉一

這冰天雪地百米之外清醒的板機

歡迎走進來自南半球的十字準星

天知道我的成長背景改寫歷史軌跡

當你們群龍無首想找出我並不可能

像石頭像蝙蝠像靜止的瀑布

我在等待這一刻致命的一擊

對你來說這是一個光榮的遭遇

我懂得冷靜思考偽裝我自己

小說《狙擊手》

作者:一倉康人

出版社:華山文藝

內容簡介

鐵血讀書2006-2007最具震撼的年度大作。《狙擊手》中國軍迷的NO.1。根據中國軍隊“第一殺手”向小平改編的軍事虛擬小說。

來自一線戰場的中國狙擊手的鐵血傳奇。

本書曾在鐵血讀書連載,點擊率高達百萬人次以上,在廣大軍迷中享有盛名。《狙擊手》中所描寫的中國軍人向前進,已經成為中國軍人的標誌性人物形象之一。

在上世紀的某次自衛反擊戰中,從天空傳來的敵軍電波中,我通訊部隊曾捕捉到了這樣一條信息:“在戰區的某戰場,本部隊有一個月不到的時期里,竟然有31名官兵被中國軍隊的狙擊手奪去了性命。對方的子彈都是從這些陣亡的官兵的頭部或胸部穿過去,估計這些子彈極有可能是出自一人之手。”

這條敵人的信息很快被證實了,這位百發百中,給予敵軍以極大殺傷的狙擊手,就是我軍某部8連7號哨位向小平。1988年5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授予向小平“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1989年,向小平被評為全國“十佳”青年。

收復敵占領土戰鬥發起的那一天,黎明的時候,一個叫向前進的17歲戰士從隱身的灌木叢里鑽出來,濃霧散去的戰地里他看不到一個自己人。連隊已經向前推進了,他落單了。而此時前方的敵軍陣地里走出來五個搜尋隊員,散開成隊形,向著他的方向,包圍搜尋過來——他該如何面對?他的命運如何?

在生與死的血火疆場,向前進幾乎是在一瞬間完成了由一名無知少年到真正軍人的轉變。在戰地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無情殺戮中,他很快變成了一名共和國的鐵血戰士!他成長為一名狙擊手,用無情的子彈,射殺了無數個敵人!

小說《抗戰狙擊手》

(圖)阻擊手電視阻擊手電視劇

類型:網路小說.

主人公:蕭劍揚

描述: 極薦!

同名電影·1《狙擊手》1993年

外文名稱 Sniper

更多中文片名: 火戰士

導演: Luis Llosa

編劇:

Michael Frost Beckner ....(written by) &

Crash Leyland ....(written by)

主演:

湯姆·貝倫傑 Tom Berenger ....Thomas Beckett

比利·贊恩 Billy Zane ....Richard Miller

J·T·沃爾什 J.T. Walsh ....Chester Van Damme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片長:98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 秘魯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攝製格式: 35 mm

劇情

海軍陸戰隊老兵貝林格與年輕的情報員米勒被編為一組,前往巴拿馬,在大選前刺殺該國軍閥阿爾赫茲,阻止他建立軍事獨裁政權和推翻現任民選內閣的企圖。在叢林中,遠離後方支援,兩人各顯示其能,彼此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老兵在年輕人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已經失去的活力;而年輕人卻在擔心自己變得像老兵那樣冷酷無情。

同名電影·2《狙擊手》1992年

外文名稱 The Divine Enforcer

更多外文片名: Deadly Avenger.....(undefined)

導演: Robert Rundle

編劇:

Randall Frakes ....ghostwriter

Robert Rundle

Tanya York

主演:

Jan-Michael Vincent ....Father Thomas

Erik Estrada ....monsignor

吉米·布朗 Jim Brown ....King

影片類型: 驚悚

片長:90分鐘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立體聲

級別:USA:Unrated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人 Produced by:

Scott Patino ....associate producer

Scott Pfeiffer ....producer

Tanya York ....executive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Duane Sciacqua

攝影 Cinematography:Ron Chapman

剪輯 Film Editing:Terry J. Chiappe

選角導演 Casting:Jacov Bresler ....(as Jacob Bressler)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George Peirson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Daryl De Quettevill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Scott Rudolph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發行公司:

Prism Pictures[美國](1996) (USA) (VHS)

York Entertainment[美國](1999) (USA) (all media)

劇情

洛杉磯某教區內瀰漫著邪惡的氣息、毒品、幫派、更有一個瘋狂的人以吸女性血為樂,並將被害痕頭骨取走。此時有一神秘的人扮成神父,以他自己的方式執行法律,消滅了毒網、地下妓院,更將“洛杉磯吸血鬼”繩之以法,使居民不再受威脅。

電影

中文片名

兵臨城下

英文片名

Enemy at the Gates

更多中文片名

大敵當前

決戰中的較量

敵對邊緣

更多外文片名

Duell - Enemy at the Gates .....(Germany)

影片類型

愛情 / 動作 / 驚悚 / 劇情 / 戰爭 / 歷史

片長:131分鐘

國家/地區:美國 德國 英國 愛爾蘭

製作成本:70,000,000 美元(估計)

劇情介紹

在二次大戰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德、蘇兩軍對峙,成千上萬的士兵互相廝殺、屍橫遍野,傳奇性的俄國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憑著他神準的槍法,殲滅無數敵軍,他的響亮名號甚至傳到敵軍陣營,於是德軍派出最頂尖的神槍手科尼格上校和他一決高下,他們就在槍林彈雨中,展開一場個人的生死之戰。

雖然瓦西里百發百中的槍法令敵人聞之喪膽,但是他卻是一個行事低調性格內斂的軍人,一名蘇聯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認為這是宣傳蘇聯軍力的大好機會,於是把這名平實的士兵塑造成一名民族英雄,這時蘇聯紅軍連連敗退,德軍即將攻占史達林格勒,到時候蘇聯便會瓦解,於是史達林親自派赫魯雪夫到史達林格勒指揮大局。

由於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蘇俄全體軍民同胞的士氣,並激發了他們高昂的鬥志,但是後來丹尼洛夫卻對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產生妒意,更糟的是,他們兩人竟然同時愛上一名在戰場上和男同胞出生入死的女軍官坦妮婭。

這時候瓦西里的名號越傳越響亮,他的威名甚至在德軍陣營中也是人人皆知,

狙擊手科尼格上校追殺他,而就在千軍萬馬之中,這兩大神槍手展開了一場搏命殊死戰。

著名狙擊手排行:

Simo Hayha 芬蘭 542 (西莫.海亞,號稱“白色死神”的芬蘭狙擊手之王,在蘇芬戰場上狙殺了542名蘇軍,不過最後還是被另一名蘇軍狙擊手的達姆彈擊中面部而退出戰鬥)
Ivan Sidorenko 蘇聯 500
Nikolay Yakovlevich Ilyin 蘇聯 496
Kulbertinov 蘇聯 487
Mikhail Budenkov 蘇聯. 437
Fyodor Matveevich Okhlopkov 蘇聯. 429
Fyodor Djachenko 蘇聯 425
Vasilij Ivanovich Golosov 蘇聯 422
A fanasy Gordienko 蘇聯 417
Stepan Petrenko 蘇聯 412
Erwin Konig 德國 400(《兵臨城下》中的科尼少校人物原型)
Vasili Zaitsev 蘇聯 400 (《兵臨城下》中主角原形瓦西里,他出名是因為他擊斃了德國狙擊訓練學校的校長。但遺憾的是瓦西里在擊斃400敵人後不幸踩中地雷,性命得保,但眼睛受傷,再也無法作狙擊手了――否則殲敵數不止4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