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戰鬥

弱守強攻是戰爭的基本規律。防禦戰鬥自產生以來,一直被多數人視為是被迫的或暫時的戰鬥行動,常常被置於被動或輔助的位置。但隨著現代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廣泛套用于軍事領域,傳統防禦戰鬥理論和行動逐漸發生變化。客觀辯證地認識它的本質特徵,對於理解防禦戰鬥的演變和發展,更好地指導未來作戰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它也是較強的戰鬥類型,防禦者憑藉地形和待機之利,可以節省兵力,以逸待勞,以少抗多、以劣制優,揚長避短,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最終由被動守勢轉為主動攻勢,逐漸形成和確立戰鬥主動權。

防禦戰鬥

正文

抗擊敵人進攻的戰鬥。通常在保衛重要地區或目標,阻敵增援,斷敵退路,掩護主力部隊集結,鞏固占領地區或陣地等情況下實施。目的是殺傷、消耗敵人,爭取時間,保障其他方向上的進攻,或準備直接轉入進攻。
防禦戰鬥因任務、陣地性質和準備時間的不同,一般分為野戰陣地防禦戰鬥、運動防禦戰鬥、倉促防禦戰鬥和堅固陣地防禦戰鬥。由於地形、氣候的不同,還有海岸、島嶼、城市、熱帶山嶽叢林地、沙漠地、嚴寒地等特殊條件下的防禦戰鬥。①野戰陣地防禦戰鬥。是依託臨時構築的野戰陣地進行的戰鬥,通常在任務較緊迫,工事不夠堅固、完善,組織準備工作不夠充分的情況下進行。如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進行的黑山阻擊戰,部隊的準備時間僅有2天,只構築部分野戰工事便開始戰鬥,堅守陣地3天,為主力殲敵創造了條件(見遼瀋戰役)。②運動防禦戰鬥。是在指定的地區和時間內逐次轉換陣地、節節抗擊敵人的戰鬥,具有防禦正面寬、縱深大、翼側暴露等特點。如1946年9~10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在龍堌集運動防禦戰鬥中,依託4道防禦陣地,節節抗擊,交替掩護,阻敵11天,斃傷國民黨軍2400餘人,完成了保障主力殲敵的任務。③倉促防禦戰鬥。是預先沒有準備或準備時間極為短促的戰鬥,通常在任務緊迫、受敵威脅的情況下組織實施。如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在黃草嶺組織防禦時,部隊剛到達指定地區便倉促進入戰鬥,邊打邊構築工事、邊完善防禦配系,守住了陣地,保障了主力部隊殲敵。④堅固陣地防禦戰鬥。是依託以坑道等永備工事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堅固陣地進行的戰鬥。這種防禦戰鬥,具有準備時間充裕,組織工作完善,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如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防禦作戰中,部隊依託坑道和野戰工事,與敵反覆爭奪陣地達43天,挫敗了敵人的進攻。
防禦戰鬥通常以劣勢兵力抗擊敵人的進攻。基本原則和要求是:樹立積極頑強的思想和全局觀念;有重點地部署兵力,控制要點,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充分利用地形構築工事,建立以反坦克為主的要點式的縱深梯次的陣地體系;組成縱深、立體、環形的火力配系;設定多道、多種類的障礙物;周密地組織協同動作和各項保障;嚴密組織對核、化學、生物武器襲擊的防護。組織防禦要抓住重點,力求周密完善。準備時間短促時,要邊打邊組織邊準備。戰鬥中要積極打擊開進、展開之敵,殺傷、消耗和遲滯敵人;採取各種措施和手段,抗擊敵人的火力準備和衝擊;適時機動兵力火力,消滅敵空降兵;抓住有利時機,集中兵力,出敵不意地實施反衝擊、反擊和出擊,消滅衝擊或突入陣地之敵。
現代條件下,由於大威力的殺傷兵器和直升機的廣泛使用,在防禦戰鬥中保存有生力量更加困難,兵力兵器的配置更加疏散,防禦正面、縱深明顯增大,反機降(見反空降戰鬥)成為戰鬥的重要內容。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