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古長城

阜新古長城

阜新古長城--位於為燕國北部邊境和東胡族的遊牧之地,長城長約125公里,8個古城遺址(其中有5個古城遺址是沿用青銅器時期的)、43個烽火台、4個亭障、8處古長城城牆遺址。

簡介

阜新境內的古長城象一條“土龍”橫垣在阜新大地說明阜新為燕國北部邊境和東胡族的遊牧之地;秦一統六合後,匈奴大敗東胡、阜新地區又為匈奴所占居;漢武帝打敗匈奴、扶持烏桓人進駐阜新一帶;東漢時期從北方崛起的鮮卑族南移到烏桓駐地,大量的鮮卑人遊牧於此。
公元479年北方的契丹族臣服北魏,逐漸南移阜新駐牧,契丹建大遼國後,在阜新建有大量的州城和塔。因此有了大量的遼代遺存和遼後族的墓葬。
阜新市境內燕、秦、漢時期古長城長約125公里,8個古城遺址(其中有5個古城遺址是沿用青銅器時期的)、43個烽火台、4個亭障、8處古長城城牆遺址。
從實地考察經過和出土的文物看,古長城從朝陽北票進入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化石戈鄉叉溝屯,然後到紫都台鄉、大五家子鄉、紅帽子鄉阜新鎮沙拉鎮大巴鎮、老河鄉泡子,從泡子走出後,古長城進入阜新彰武縣後到鐵嶺,最後到達終點丹東市。它的最大意義在於:重現了燕、秦、漢時期的長城,是遼寧長城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解開了數十年未解的“懸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