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翠蘭

關翠蘭

關翠蘭,梅花大鼓演員。出生於1915年,逝世於2009年5月27日,享年94歲。

基本信息

簡介

關翠蘭,女,梅花大鼓演員。原名關秀亘。

生辰

出生於1915年,農曆乙卯年;逝世於2009年5月27日,農曆己丑年五月初四日。享年94歲。

家世

父親老姓瓜爾佳氏,滿族鑲黃旗人,祖輩為官,母親老姓溫都完顏氏。

生平

關翠蘭9歲時,父親患上精神分裂症,停薪在家養病,不久父親抽上大煙,只五六年的時間,關家徹底敗落,大宅換小房,最後搬到鼓樓附近與貧民為伍。
關翠蘭11歲接觸京劇,1927年夏天,鄰居徐榮增聽見關翠蘭唱《三娘教子》,彼此認識。後關翠蘭想學藝,由母親帶她到徐家請求拜師,擇日子訂契約,三年學藝,衣食自理,收入歸師。
徐家是子弟票友出身的曲藝世家,學藝才幾個月,徐家就讓關翠蘭跟著撂地賣藝,地點就在鼓樓後邊,離家很近。兩個月過去後,有人找他們去崇文門外萬年居茶館唱晚場,一場唱下來,連點唱的小費算上,關翠蘭能掙一塊多錢,彈弦的師哥華寶能掙兩三毛錢,在萬年居他們幹了一年多,轉過年去又到了什剎海雜耍大棚演出,晚上有時去茶館演出,關翠蘭主要唱京韻大鼓,《包公夸桑》、《昭君出塞》、《頭本藍橋會》等,有時碰見好角兒在前邊唱京韻,她後邊就改唱鐵片大鼓《武家坡》、《拆西廂》、《妓女告狀》之類的,每天掙的錢由華寶拿著,晚上回家交給師娘。華寶一家人的日子,是由14歲的關翠蘭支撐著的。
學藝三年以後,1932年,17歲的關翠蘭嫁給了師哥華寶,結婚頭幾年,他們的演出收入不錯,關翠蘭的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在北城一撥兒女角中,有了些名氣,這時他們吃上些大米白面,有時還能吃上魚肉。不過五年多以後,北京的大鼓書買賣漸漸不行了,關翠蘭和丈夫一起搭班兒去太原,這時關翠蘭已經是個角兒了,每場演出,由她攢底壓軸,她攢底的曲目很多,像《古城會》、《博望坡》、《草船借箭》、《戰長沙》、《截江奪鬥》、《坐樓殺惜》、《活捉三郎》、《大西廂》、《百山圖》、《玉堂春》等。三個月的演出契約,演了一個多月,生意不錯,這時,盧溝橋的槍聲把買賣攪了。思家心切的他們搭火車剛到石家莊,通北京的車停駛了,他們成了難民。幾個藝人先到了保定,搭了個班在當地做了幾天買賣,8月初日本人的炸彈又扔到了保定,他們繼續逃難,穿村過店,最後到了開封。在大相國寺,他們找到了賣藝的北京老鄉,生計暫且有了著落。每天她們一班女角兒排成一排坐在雜耍園子正場上,讓觀眾瞧看,以便點唱節目,當時管這叫“色藝雙絕”。不久以後,他們輾轉回到北京。
1940年代初,是他們一家最艱難的日子,關翠蘭父親貧病交加去世,她的公公投河自盡,婆婆將家產幾乎變賣一空,後來母親去世,接著婆婆又過身,一年之內,兩家四位老人都死了。
就在一家人陷入絕境時,華寶在東安市場新中國雜耍園子找了份坐弦的活兒,關翠蘭也跟著在園子演唱,日子才又緩過勁兒來。有一位欣賞她的教授,介紹她到電台去演唱,演唱的曲目有京韻大鼓也有梅花大鼓,主要是《三國》和《水滸》的段子。1945年關翠蘭第二個女兒出生之後,沒有人照顧孩子,當時雜耍園子的生意也不好,新一撥年輕的女藝人成長起來,關翠蘭便終止了她的演藝生涯,一心在家照顧孩子,這一年,她30歲,從藝17年。
擔子全落在了華寶身上了,他白天出去拉洋車,晚上到茶館給人彈弦。1949年以後,家庭婦女關翠蘭靠幹些補花的繡活來補貼家用,華寶先分到了曲藝團,“文革”前又退職了,關翠蘭便從早到晚補花,做飯,操持家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