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田鎮

關田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西南部,距縣城29公里,全鎮面積118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126人,全鎮耕地面積7686畝,森林面積138242畝。

基本信息

關田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西南部,距縣城29公里,全鎮面積118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126人,全鎮耕地面積7686畝,森林面積138242畝。
境內鎮民風淳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三節龍燈舞、繽紛多彩的剪紙等民間藝術廣為流傳。境內名勝古蹟及旅遊景點眾多,具有特色的明清石板古街,歷史達500多年,周長6.3米、樹高42米的江南油杉王,驚險神奇的章江源頭探險游等吸收了眾多遊客。
2005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389萬元,工業總產值6521萬元,農業總產值2260萬元;財政總收入28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98元,比上年增長了11%。
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23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0.1%;實現農業總產值2563萬元,年均增長12%;實現工業總產值7512萬元,年均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00元,年均增長10.7%。尤其是通過農村稅費改革,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農民從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收入大幅提高,2006年僅沙溪村人均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入力度加大,財源培植效果明顯。通過走活上爭、外引、內聚三條路子,每年增加工業技改、礦井改造、公路建設等項目建設投入300萬元以上,形成了以青山子、楓樹坑、坳頭三大礦區為龍頭的支柱財源,以石溪一級電站、龍頭電站、石泉洞電站為重點的新興財源,以關聶公路改造、中心圩鎮建設為主體的機會財源,年均新增財稅收入100萬元以上。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通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最佳化了投資發展環境,成功引進外來客商投資合作開發錫坑新礦區建設、盛竹公司技改擴建、石溪一級電站建設和縣城管道液化氣開發項目,2006年,實際引進內資1550萬元,列全縣第二名。2006年,在全縣鄉鎮目標管理考評中,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榮獲整體工作第一名,有四個單項工作進入前兩名,創歷史最好成績。
——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優勢產業強勁發展。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經濟結構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變,由以農業為主向以工業為主兼顧農業方面的轉變。通過主攻工業戰略,大力推進了礦山開採秩序整治、礦井巷道改造和選冶技改擴建,著力扶優扶強了青山子、楓樹坑、坳頭三大礦業開採加工龍頭企業,礦業經濟呈現強勁增長勢頭;通過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和農業機械化耕作,著力扶持發展了青梅、麻羊、臍橙、油茶、筍竹豐產林,出台了《關於加快竹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農業產業政策措施,2006年,全鎮完成竹林斬山撫育1. 2萬畝,深挖施肥200畝,建立了沙溪田面子等一批“百畝千元”竹林示範基地,全部兌現了縣鎮二級扶持發展竹產業的有關政策,充分調動了林農發展竹業的積極性,竹業、油茶等產業正在逐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通過外資嫁接、激活民資,做大做強了盛竹有限公司,形成了年加工竹地板20萬平方米的生產規模,年產值達到1800萬元,提供稅收80餘萬元,安排就業200餘人;不斷發展了友林竹製品廠、半坑竹製品廠,穩定發展了關田膠合板廠,全鎮竹木加工業呈現規模擴張、效益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通過引資增投,新建了石溪一級電站、龍頭電站和石泉洞電站,新增水電裝機2000千瓦,總裝機容量突破5000千瓦,水電正成為增強我鎮經濟發展後勁的一項新興產業。
——基礎建設大力推進,鎮村面貌大為改觀。道路交通日臻完善。五年累計投資700萬元,完成關聶公路關田段11.5公里改造,建成下關、洞上、沙溪、鏡尾通村公路9公里;贛豐線二期公路改造全面開工建設,積極穩妥做好沿線民眾征地拆遷工作,安廈、壩上移民安置新區正在規劃建設。中心鎮建設拉開框架。全面完成墟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重點啟動“一河二路三區四橋”墟鎮框架拉動工程,關田公務大樓、派出所、地稅分局、商貿街、關田村、鏡尾村辦公樓、圩鎮自來水二期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竣工,長飛一橋、關田河河堤修築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正在開工建設。圩鎮管理得到加強。大力推行專業治理和群管群治相結合,組建了墟鎮物業管理中心,制定了圩鎮管理文明公約,大力實施了墟鎮美化、亮化、淨化工程,實現了墟鎮管理的長治久安。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以村莊整治為重點,對44個自然村莊進行了規劃編制,兩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60餘萬元,完成下關龍頭、鏡尾黃泥丘兩個示範點及沙溪村老屋場,田心村大坌、葉屋、瓦屋,關田村石陂頭,鏡尾村潭前五個建設點的村莊整治,“三清三改”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新農村建設整體工作連續兩年位居全縣第三。
——各項改革縱深推進,社會事業長足發展。農村稅費改革取得成效。2004年起全面取消農業稅,全年減免農業稅14.56萬元,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18.25萬元,農民負擔大為減輕。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成效明顯,通過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範流轉,有效調動了林農耕山育林、護林的積極性,建立了章源沙溪民營林場,加快了社會辦林業的步伐,林業發展動力進一步激活。農村合作醫療改革穩步推進,年均參合率達到85%以上,有效解決了“有病難醫”、“因病返貧”等問題。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等改革相繼實施並穩步推進。教育事業長足發展。關田中學、中心國小綜合樓和學生公寓相繼竣工並投入使用,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民眾文化豐富發展。成功舉辦了“七·一”男子籃球聯賽,修建了甘屋祠堂文化中心,形成了一批山歌、龍燈、嗩吶等文化專業村。衛生事業明顯進步,通過爭取國債項目,新建衛生院住院大樓,醫療設施有效改善。大力抓好計畫生育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的實施,加強人口綜合管理,穩定了低生育水平。關田中心敬老院正在開工建設,農村低保、大病救助等社會救濟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並擴大覆蓋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