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思考

基本信息

書名:關於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思考

關於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思考

著 者:雷加富
作 序:許嘉璐
出版者:中國林業出版社
責任編輯:劉先銀
定價:39.00元
出版者:中國林業出版社
責任編輯:劉先銀
出版:2008.6
版次:1版1次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
字數:280千字
紙張類型:膠版紙
定價:39.00元

內容簡介

《關於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思考》一書是關於中國非公有制林業前沿問題的較深入、系統的研究成果。較清晰地闡述了非公有制林業概念,揭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成就、發展歷程、地位和作用,遇到的問題;並且針對主要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希望本書的內容,能夠為政府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出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參考;能夠為從事非公有制林業研究的理論工作者和從事非公有制林業實踐工作的務林人解除心中的一些疑惑;能夠引起全社會對非公有制林業的重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非公有制林業理論研究的深入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非公有制林業實踐的健康、快速地發展。

作者簡介

雷加富,1949年出生,黑龍江綏化人,農學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8年參加工作,歷任黑龍江省葦河林業局團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局長,1990年任黑龍江省松花江林管局副局長。1991年任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副局長,1994年至2001年1月,歷任林業部(現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綜合計畫司司長、植樹造林司司長併兼任生態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和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現任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副總指揮、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非公有制林業的概念和構成

一、非公有制經濟的概念
二、非公有制林業的概念
三、現階段我國非公有制林業的構成
(一)林業個體經濟
(二)林業私營經濟
(三)林業外商投資經濟
(四)林業港、澳、台商投資經濟
(五)林業混合經濟中的內資私有經濟
(六)其他

第二章 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一、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歷程回眸
(一)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5)——“分工合作論”
(二)所有制形式升級過渡時期(1956~1978)——“非成分論”
(三)由傳統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期(1978~1992)——“補充論”
(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1993~2002)——“重要組成部分論”
(五)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2002年11月十六大召開至今)——“鼓勵、支持和引導論”
二、中國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歷程回眸
(一)林業第一產業中非公有制經濟產生和發展歷程
(二)林業第二產業中非公有制經濟產生和發展歷程
(三)林業第三產業中的木材等林產品流通領域
非公有制經濟產生和發展歷程

第三章 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現狀

一、林業第一產業中的非公有制經濟
(一)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林生產領域業績驕人
(二)非公有制經濟在花卉生產領域獨占鰲頭
(三)非公有制經濟在竹林生產領域成就非凡
二、林業第二產業中的非公有制經濟
(一)非公有制經濟在人造板製造業的突出業績
(二)非公有制經濟在家具製造業的突出業績
(三)非公有制經濟在木地板製造業的突出業績
(四)非公有制經濟在竹子加工業中的突出業績
三、林業第三產業中的非公有制經濟
(一)非公有制經濟撐起了木材流通業
(二)森林旅遊業中的非公有制經濟異軍突起

第四章 非公有制林業的地位和作用

一、非公有制林業集聚了雄厚的產業資本
二、非公有制林業吸納了大量的城鄉剩餘勞動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三、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推動和促進了所在區域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
四、非公有制林業外向型企業增多,出口創匯的貢獻越來越大
五、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促進了市場的發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林產品現代市場體系
六、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為增加國家和地方財政收入做出了貢獻
七、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貢獻

第五章 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

一、國民經濟的“黃金髮展時期”為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巨觀環境
二、法律和政策上的保護解決了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後顧之憂
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非公有制林業加快發展的又一大好時機
四、深化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為非公有制林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從國有林區改革的內容上看,為非公有制林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二)從國有林區改革的取向上看,為非公有制林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三)從國有林區改革的任務上看,為非公有制林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五、加入WTO給非公有制林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六、中國林業面臨的戰略任務,為非公有制林業提供了發展的舞台

第六章 非公有制林業發展中的問題

一、外部環境的制約
(一)還存在思想、認識和觀念上的偏見
(二)“三亂”不止,林業企業稅費負擔過重
(三)林業生產要素市場化程度較低
(四)市場準人歧視性規則沒有消除
(五)林業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六)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健全、不完善
二、非公有制林業企業內因的制約
(一)企業規模較小、分散、集約化程度較低
(二)企業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三)企業主整體文化程度不高
(四)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
(五)企業品牌意識不強
第七章 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重點領域
一、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二、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制度創新目標
(二)在林業第一產業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目標
(三)在林業第二產業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目標
(四)在林業第三產業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目標
三、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第八章 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議
一、進一步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領域
(一)降低林業市場準入門檻
(二)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三)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林業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
二、加大對非公有制林業的財稅金融支持
(一)逐步改革育林基金徵收使用辦法
(二)加大貼息扶持力度
(三)木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四)天然林保護工程稅收優惠政策
(五)林業企業進口環節稅收優惠政策
(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七)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稅收優惠政策
(八)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九)建立健全林業信用擔保體系
(十)建立森林保險
三、完善對非公有制林業的社會服務體系
(一)大力發展民辦非企業組織
(二)加強對非公有制林業的科技創新服務
(三)建立農村林業供求信息全國聯播(一站通)系統
(四)大力推動民間聯合護林防火組織建設
四、維護非公有制林業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
保護非公有制林業經濟主體的林木採伐自主權
五、引導非公有制林業企業提高自身素質
(一)加強林業產業政策引導
(二)鼓勵、扶持一批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
(三)支持開展對非公有制林業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培訓
(四)支持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六、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指導和政策協調
(一)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指導
(二)營造適合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附錄1 鄧小平同志的相關論述
附錄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附錄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附錄4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
附錄5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附錄6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附錄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附錄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附錄9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參考文獻

書摘插圖

第一章 非公有制林業的概念和構成
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的經濟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內資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外資企業迅速發展,中國加入WT0後,勢頭更為迅猛;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抓大放小”、“有進有退”;民間出資在文化、體育、衛生、福利、諮詢和研究等領域興辦的非贏利性機構日趨完善。“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林業”愈來愈多地出現在媒體報導中並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的日益多樣化、複雜化,“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林業”的內涵、外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迫切需要賦予其確切的定義。
一、非公有制經濟的概念
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所謂非公有制經濟,是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同傳統的公有制經濟相對應的個體工商業經濟、私營經濟、港澳台商投資經濟和外商投資經濟以及公有制控股混合經濟中的非國有和非集體所有部分等經濟形態的總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