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

關於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

《關於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於1638年出版的著作。中譯本由武際可譯。 該著作由伽利略用數十年寫成,以對話的形式總結了伽利略在落體、拋體和動力學基本規律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描述了如何通過大量實驗為新科學(材料力學和動力學)奠定基礎。該著作是伽利略最重要的科學論著之一,是物理學、力學、數學和哲學方面重要的經典文獻。

主要內容

伽利略在《關於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中,提出了固體的強度問題,介紹了他最早進行的梁的強度的實驗,提出了等強度梁的概念,討論了在重力作用下物體尺寸對強度的影響,提出了落體最速下落曲線問題,給出了重力場下能量守恆的早期敘述,給出了簡單情形下的虛功原理,討論了大氣壓力問題,敘述了擺的等時性現象,第一次將音樂的聲調與物體的振動聯繫起來,提出了光傳播速度的概念並且給出了一種測量光速的構想,等等。

其中,在該著作中記錄的理想斜面實驗 (一小球沿傾斜平台滾向水平面,表面越光滑小球滾得越遠 ),推理“如有一足夠長而絕對光滑的表面,將沒有東西 ( 摩擦力 )能阻礙小球運動,所以小球一直繼續運動或者直到有東西 (外力)阻礙它”,以及結論“物體在自然狀態下會維持原有運動而非趨於停止”,打破了自公元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以來的陳舊觀念,但仍未擺脫其影響。這一結論很接近慣性定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又稱慣性定律,其首先是由伽利略發現的 ),對後續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 (Isaac Newton,1643—1727)總結牛頓運動定律奠定了基石。

書籍目錄

•卷首圖:比薩城內伽利略的出生地

•英譯者前言

•序言(安托尼奧·法瓦羅作)

•1638年版的書名頁

•出版人致讀者

•伽利略致傑出的諾阿耶伯爵的一封信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附錄

書名爭議

據1638年萊頓(Leyden)版的原文,書名應當讀作《關於力和局部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論證》。但該書名非伽利略的建議,而是出版商所做的改變。中譯時,本著作一般譯為《關於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