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詩竹

關帝詩竹

《關帝詩竹》畫中藏詩,原為關公借物寄情,表達關羽雖不幸被俘,但仍不肯屈服,思念義兄劉備的忠肝義膽,讀來令人回味。

歷史典故

三國名將 關羽 三國名將 關羽

關帝詩竹,相傳為三國名將關羽所作,據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第25至27回情節演繹而來。眾所周知,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亦是劉備手下的得力將領。在下邳城外同曹軍作戰中,關羽被曹軍俘虜。

曹操愛其英勇善戰,忠義凜然,即用金錢美女、並請漢獻帝封賜“漢壽亭侯” 爵位,同時相贈金銀美女,千方百計使關羽歸順。

關羽節操高尚,不為所動,一心繫念著結拜兄長劉備。後來過五關,斬六將不辭而別。他思索著給劉備寫封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 臨走時,留下這首詩來表達志向。於是就畫了這幅詩竹畫:“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

關羽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富貴不能誘的忠義品格,此即後人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由來。

作品注釋

作品原文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詞語注釋

劉備 畫像 劉備 畫像

第一句中的“東君”指的是曹操,意思是謝絕曹操對他的厚意。第二句中“丹青”,原意指筆墨丹青,此處引申為史冊,意留下忠義的好名聲。

第三句中“孤葉”指的是劉備,意思是雖說劉備戰敗失利,勢力薄弱猶如孤葉一般。

最後一句的含義是:失敗是暫時的,終有一日,劉備還會東山再起,興旺發達。

作品賞析

這部詩文作品表達了關羽對劉備的一片忠義之情。這首詩流傳到明末清初,一位無名氏畫家仰慕關羽,遂將這首詩畫成了這幅竹畫,並巧妙地把全詩藏進了這片片竹葉之中。

因此,人們把這幅畫稱之為竹葉藏詩。畫中竹節寓意“節操”,畫竹表達忠義氣節,這是漢文化的傳統題材。這幅融詩歌、故事、金石印章和文人竹畫為一體的畫作,稱得上是件令人賞心悅目、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得到了世人的由衷喜愛。

發展演變

關帝詩竹,目前最早見於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韓宰臨摹的刻拓本,千百年來僅此一幅。

關帝詩竹,是《三國演義》通俗小說的智慧藝術演繹品,結合了詩書畫於一體,又充滿道德性、神靈性,與關羽成神仙成菩薩一樣難得。

全球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世界道教協會會長,世界宗教文化產業集團公司張建富先生以數十年研究詩書畫印的深厚功力再現關帝詩竹的歷史最高境界,極富收藏與投資價值。

河北省武強縣的年畫中也有《關帝詩竹》題材的作品。

山西關公故里劉澤民的“關帝詩竹”剪紙《風竹新容》,獲2012年中華頌竹大賽一等獎,入編《中國竹子詩書畫大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