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小培

閆小培

閆小培,女,漢族,1956年3月出生,重慶人,英國留學歸國,博士研究生,教授。1989年5月加入致公黨。 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專職副主席、致福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74.04——1977.01,四川蒼溪縣知青

1977.01——1978.09,西南師範大學氣象站氣象員

1978.09——1982.07,西南師範大學地理系學習

1982.07——1991.02,西南師範大學地理系助教、講師(其間:1985.08——1987.09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地理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1.02——1993.11,中山大學地理系講師、副教授

1993.11——2000.03,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導(其間:1995.03——1997.12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2000.03——2002.12,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2002.12——2004.04,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2004.04——2004.09,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2004.09——2007.12,致公黨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2007.12——2010.06,致公黨中央常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2010.06——2011.12,致公黨中央常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2011.12——2012.01,致公黨中央專職副主席、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2012.01——2013.03,致公黨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2013.03——,全國人大常委、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致公黨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山大學教授、博導

2018年3月,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擔任職位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獲得榮譽

閻小培曾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教育部、廣東省各類科研項目多項,獲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廣州“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女職工等稱號。2001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研究工作

閻小培主要從事城市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發展與城市化、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等。在國內人文地理學界率先系統地研究信息產業與城市發展的互動關係,開拓了中國城市地理研究的新領域。通過揭示生產性服務業是策動大都市經濟成長的新動力,對傳統的城市發展經濟基礎理論做出新解釋,提出新的理論模式,豐富和發展了城市地理學理論。在國內外首次提出和運用由地價法、交通流量法和指數法相結合的綜合方法,對城市中心商務區(CBD)範圍進行界定,解決了長期以來僅用指數法界定CBD帶來的科學性和準確度不夠高等問題。

科 研 項 目:

A、 作 為 項 目 主 持 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服務業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2002-200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1年度重大項目“港澳珠江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2002-2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高密度開發城市的交通系統與土地利用研究—以廣州為例”2001-2003。

國家建設部與廣東省政府資助項目“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經濟與社會發展”專題),2003,

佛山市政府委託項目“佛山市總體發展概念規劃”,2002-2003。

粵港合作研究項目“中國市場化下住宅搬遷與城市重構”2000-2001,香港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資助

粵港合作研究項目“香港生產性服務業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研究”2000-2001,香港政府大學

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生產性服務業與廣州大都市空間轉換的互動機制研究”1998-2000。

廣州市城市規劃局委託項目“廣州市土地供應研究”,2002。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系統與廣州城市土地利用研究”1999-2001。

中加合作研究項目“中國大都市交通系統規劃與管理研究(廣州、上海、蘭州為例)”,1997-2001

加拿大國際開發署資助。

廣州市城市規劃局委託項目“廣州市琶洲地區發展戰略研究”,1999。

中日合作研究項目:“亞洲六個三角洲意象景觀研究”,1996-1998,日本文部省資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國信息城市形成過程中空間結構變化研究-以廣州為例”,1994-1996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信息網路與廣州城市空間結構變化的互動機制研究”,1995-1997。

中山大學基礎性研究前沿項目“信息密集服務業與中國大都市空間轉換的互動機制研究-以廣州為

例”,1995-1998。

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資助項目“信息產業與廣州城市發展研究”1992-1993。

西南師範大學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國鄉村人口研究”,1989-1990。 B、 作 為 項 目 主 要 參 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重點項目“港澳—珠江三角洲及其外圍地區協調發展的研究”,1999-2002。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珠港澳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研究”,1999-2001。已完成。

中英合作研究項目“制度創新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研究”,1998-1999,已完成。

粵港合作研究項目“珠江三角洲區域發展與管理研究”,1998-2000,已完成。

中加合作研究項目“中國人類聚落研究”,1991-1997,加拿大國際開發署資助,已完成。

中美合作研究項目“中國自下而上城市化比較研究”,1994-1996,美國魯斯基金會資助,已完成。

粵港合作研究項目“起步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研究”1995-1996,香港大學資助委員會資助,已完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沿海城鎮密集地區經濟人口集聚與擴散的機制和調控研究”1994-1996,已完成。

恩平縣人民政府委託項目“恩平中心城區總體規劃”,1993-1994,已完成。

南海市大瀝鎮人民政府委託項目“大瀝鎮鎮域規劃”,1992-1993,已完成。

南海市人民政府委託項目“南海市市域規劃”1991-1992 ,已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