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凡·高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四川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6月1日)
平裝: 3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1029327
條形碼: 9787541029325
尺寸: 23 x 17.2 x 1.6 cm
重量: 699 g

作者簡介

劉冶貴,1943年生,四川邛崍人。1964年大學畢業,即從事出版編輯工作,曾任四川美術出版社社長、四川少兒出版社副社長、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有《無聲的對話》(1993年)、《凡·高》(1998年)、《中國繪畫源流》(2003年)。

內容簡介

在電影《凡·高傳》里,預言家描述了凡·高的一生“你會去倫敦、巴黎,在那裡賣畫;你還會戀愛,遭到拒絕。丟掉工作後,在一個煤礦當傳教士。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一個藝術家,和一個妓女結合。畫了八百幅畫。在普羅旺斯發瘋,在醫院住了一年,三十七歲時自殺。一生只賣出一幅畫……”凡·高的一生,就是這樣充滿坎坷卻不失傳奇色彩,飽受冷落和貧窮的打擊而作畫不斷。
這個孤獨的藝術家離開我們這個世界已經一百一十多年了;而他距離我們這個時代,似乎更為遙遠。然而,即使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在談論藝術的時候,誰又能避開“凡·高”這個名字呢?事實上,在世界的不論什麼地方,只要有兩個愛好藝術的人碰在一起,凡·高的名字就是神聖的;在世界的不論什麼角落,即使是藝術的門外漢,也都聽說過凡·高割下自己耳朵的故事。海明威說,一個像凡·高這樣的藝術家對我們的啟示,要比來自一個作家的啟示多得多。凡·高,這個熱愛生活並創造了藝術之美的短命天才,對於我們的藝術的創造,對於我們的人生的啟示,對於我們的心靈的滋養,也就不是可有可無的。
凡·高並不遙遠,讓我們走近凡·高。
走近凡·高的唯一途徑,是閱讀凡·高。
凡·高的意義是多重的,他的人生與藝術是如此豐富與深邃,在不同的閱讀中,必然會有不同的取向。有時候,他的書信中所記述的瑣碎的事,他的繪畫作品中所表現的細微的技巧,其間所蘊涵的某種東西,往往能打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停下來思索。本書在編排上有別於常規傳記,而是從閱讀凡·高的繪畫作品進入,並呈現可資切換的凡·高主題,讓讀者用“點擊” 的方式任意選擇,進入情景閱讀。這是一種互動交流的閱讀方式,是與凡· 高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讀者在聆聽凡·高聲音的同時,也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在觀賞凡·高繪畫作品的同時,也獲得自己情感的釋放與共鳴。
本書在凡·高繪畫作品的解讀和凡·高主題的敘述中,引用了大量西方美術史家和評論家的著述——是包括從觀念到形式、從風格流派到精神意蘊的多個層次多種視角的經典闡釋。雖然我們無須匍匐在權威的腳下,不假思索地趨從,但也不可忽略,前輩的智慧可以引領我們走近凡·高的世界。
閱讀是一種體驗,心智的體驗。
閱讀凡·高,將獲得一種“有價值的生活”。
讓我們穿過紐南的沼澤地和蒙馬特爾的小巷,在阿爾的麥田裡,在聖雷米的星月下,閱讀凡·高。

媒體評論

書評
一個天才的畫家,一個孤獨的思想家,一個憂鬱的文學家,一個偉大的瘋子!凡·高的一生,充滿坎坷卻不失傳奇色彩,飽受冷落和貧窮的打擊而作畫不斷。這個孤獨的藝術家離開我們這個世界已經一百一十多年了,他距離我們這個時代似乎很遙遠。但他留給我們的遺產卻又那么鮮活生動。現在就讓我們走近凡·高,閱讀凡·高。讓我們穿過紐南的沼澤地和蒙馬特爾的小巷,在阿爾的麥田裡,在聖雷米的星月下,閱讀凡·高……

目錄

《自畫像》
《有藍綠色漩渦背景的自畫像》
《悲哀》
《彩票局門前的人群》
《織布工人》
吃土豆的人
《教堂墓地和老教堂塔》
《打開的》
《秋景》
《麥田》
《阿尼埃爾的橋》
《餐廳內景》
《有石膏像的靜物》
《一雙鞋》
《湯基大爺像》
《阿爾的吊橋》
《克勞風景》
《聖瑪利的漁船》
《落日下的播種者》
《紅色葡萄園》
《開花的桃樹》
《郵差魯林像》
《朱阿夫兵像》
《姑娘》
《向日葵》
《農民》
《詩人》
《獻給高更的自畫像》
滿天星斗下的羅訥河
夜間咖啡館
《露天咖啡館》
《黃房子》
《阿爾的臥室》
《塔拉斯康的四輪馬車》
《鐵路橋》\《特林蓋戴耶橋》
《詩人的花園》
《回憶埃頓的花園》
《落日下的播種者》
《凡·高的椅子》\《高更的椅子
《搖搖籃的婦女》
《雷伊醫生像》
《吸菸斗的人》
《阿爾醫院的庭院》
《阿爾的果樹園》
《絲柏》
《越過圍牆眺望群山》
《鳶尾花》
《有絲柏的麥田》
星月夜
《收割的人》
《月出》
《有小屋的山》
《橄欖樹》\《橄欖林》
《聖雷米病院》
《播種的人》
《峽谷》
《落日下的松樹》
《白薔薇》
《開花的杏樹枝》
《阿爾的女人》
《有星星的絲柏》
永恆之門
加歇醫生像
《彈鋼琴的加歇女兒》
《奧弗的教堂》
《杜比尼花園》
《奧弗平原上的麥田》
《麥田上的鴉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