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由梵谷於1885年4月作。現藏國立文森特·梵谷藝術館。

吃土豆的人簡介

吃土豆的人吃土豆的人
《吃土豆的人》梵谷
英文名稱 The Potato Eaters
創作時間 1885年4月
創作地點 紐南 Nuenen
類型 畫布畫板油畫 Oil on canvas on panel
尺寸 72x93cm
阿姆斯特丹國立文森特·梵谷藝術館藏。

作品介紹及評價

梵谷早期接觸社會下層,對勞動者的貧寒生活深有感觸。他受米勒影響,想當一名農民畫家。 《吃土豆的人》便是他該時期的代表作。這幅畫,充分反映了梵谷的社會道德感。他選擇畫那些農民,主要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與這些貧窮勞動者之間,有某種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鳴。他在給其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我想強調,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們這雙伸向盤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這幅作品描述的是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自己的食物。”
看吧,這些在一盞昏黃的燈光下吃土豆的人,他們有著骨節粗大的手,有著宜於在沉重的勞動中喘息的鼻。他們面對土豆做成的簡單食物,眼睛裡流露出渴望的光芒,以及感恩般的仁慈。在這幅畫上,樸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灰暗的色調,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畫面構圖簡潔,形象純仆。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梵谷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他說: “我不想使畫中的人物真實。真正的畫家畫物體,不是根據物體的實況,……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來畫的。我崇拜米開朗基羅的人物形象,儘管它們的腿太長,臀部太大”。有人指責他這幅畫中的形象不準確,而他的回答是: “如果我的人物是準確的,我將感到絕望,……我就是要製造這些不準確、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變現實,是的,他們能不真實,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比實實在在的真實更真實。”
介紹
1883年12月,已30歲的梵谷來到雙親居住的紐南,在這裡度過了兩年。期間,他一刻不停地作畫。他的畫受荷蘭現實主義畫風的影響,畫面深沉有力又極富鄉土氣息。這幅《吃土豆的人》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為完成這幅作品,他畫了大量的習作,包括素描,速寫,許多農民肖像,以及室內,手,瓶子,水壺等。其實只有梵谷的話最能說明他創作這幅畫的目的:“我想清楚地說明那些人如何在燈光下吃土豆,用放進盤子中的手耕種土地…老老實實地掙得他們的食物。”“我白天畫油畫,晚上畫素描,幾乎整天埋首在繪畫之中,我反覆以這種方式畫了30多遍…每天晚上在農舍的燈光下畫畫,幾乎是夜色暗到調色板都看不清的時候才停止,這樣我才能了解夜晚時燈光的效果…”
這幅畫作於1885年4,5月間,雖受現實主義影響,但他當然不滿足荷蘭精確寫實的繪畫傳統,而他的目的在於用繪畫傳達其內在感受。所以,有書上寫:“《吃土豆的人》是梵谷第一幅嘗試用表現主義風格創作的畫。”

《致梵谷書》(組詩1)
耿 翔
《吃土豆的人》
深入紐南鄉村的心臟
目光敏銳的梵谷,選擇從一些樸素的
事物身上動筆
一片暗淡地,從頭頂打下來的光
把一堆簡單的土豆照亮
把吃土豆者,一臉聽天由命的神情照亮
也把他們捏土豆的手
照亮在一家窮人
吃土豆的過程中
這是世界的秩序
他們必須勞動著,從泥土裡下手
必須用同一種姿勢,白天把土豆刨出來
必須退回草屋,圍坐在木桌旁
所有伸進盤子裡的手,會讓有些
疼感的泥土,開始敘述
窮人的生活
吃土豆的人,當你們真實地
享用著大地上的食物時
臉頰消瘦的梵谷,卻看見了鄉村的心臟
讓它從一塊畫布上,跳進
世界的眼睛
《教堂墓地和老教堂塔》
望著教堂旁大片衰絕的墓地
我能準確地從心上,掂出信仰
在紐南鄉村的分量
一個畫過《吃土豆的人》
他筆力和情感的底線,越過大片風物
會接近一群,正在土豆下面
安息著的人。他用撐滿天空的古塔告訴我
他們活著時,一切都像
教堂一樣莊嚴。突然傳來的晚鐘
會讓田野的每一處
站起一些傾聽者
如今,我在深褐色的古塔下
卻看見他們被簡單地埋葬著
一小塊土地,一個木頭十字架
是他們在熟悉的田野上,最後留下的縮影
一切沒有言語,只有破敗的古塔暗示著
勞動者身上最原始的東西
如何從這裡消失
望著荒蕪在鄉村的教堂墓地
梵谷用繪畫告訴我:農民的生死
就是這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