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月刊

 閩劇最早的刊物是《閩劇月刊》,創刊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六月十日,由田劍光任主編,陳肇英封面題簽。

由福建省閩劇改良會出版,福州民友印書館印刷,福州各書店與劇場發售。由於“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者大肆入侵我國,抗戰全面爆發,於是《閩劇月刊》只出3期,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初被迫停刊。
《閩劇月刊》一創辦,就得到各文藝界名人的支持與廣大讀者的歡迎。著名作家郁達夫,不但喜歡到劇場觀看閩劇,而且還積極寫稿,先後寫了《看閩劇》、《說閩劇的布景》等。除了讚賞名藝人的表演藝術外,也十分中肯地指出閩劇舞台上的一些陋習,諸如當時演員流行鑲金牙,或用黃銅套作假金牙,演員知識不高、隨地吐痰,演悲劇人物卻裝出滑稽樣子等等。他建議閩劇要編演如閩王開國、蔡襄造洛陽橋、鄭成功東渡、梅妃謝賜珍珠、鄭和下西洋等,建議閩劇要開發地方題材,真是慧眼獨具,很有指導意義。
《閩劇月刊》開闢許多欄目,有劇本,如刊登嚴天鐸的《蔡松坡》、林琴舫的《墦間祭》、《上金台》,葉邦香的《鳳儀亭》等;有隨筆,如陳啟肅的《改良閩劇的一些意見》,曹挺光的《閩劇為什麼需要改良》,唐守謙的《戲劇與教育》等;有音樂,如唐崇煊的《紫玉釵全劇詞譜》;有演員介紹,如張江水、林芝芳、陳芝卿、謝意濤、江傳柱、潘逸錚、黃珊惠、黃奇惠、葉秋芳、關傳勝、何生瑜、唐生佛、朱小妹等。此外,還有劇界訊息,幕後人語等,內容十分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