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意獻張水部

閨意獻張水部

《閨意獻張水部》,是唐朝詩人朱慶餘的詩作,意在向別人諮詢意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閨意獻張水部》
【作品別名】《近試上張水部》
【創作年代】
【作者姓名】朱慶餘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閨意獻張水部》詩意畫
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注釋譯文

【注釋】
(1)張水部:指張籍
(2)舅姑:公婆。
(3)無:否
(4)停:留置
【譯文】
昨夜新婚,洞房裡還放著紅紅的蠟燭,新媳婦我靜靜等著天亮到堂前去拜見公公和婆婆。精心梳妝好,再輕聲問丈夫:我畫的眉毛顏色深淺,符合現時流行的樣式嗎?

作品格律

此詩用韻方式為首句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七虞;可“六魚七虞”通押。
洞房昨夜停紅燭,
⊙○●●○○●
待曉堂前拜舅姑。
●●○○●●△ 
妝罷低聲問夫婿,
⊙●○○●○●
畫眉深淺入時無?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鑑賞

以夫妻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從《楚辭》就開始出現並在其後得到發展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此詩也是用這種手法寫的。
這首詩又題為《近試上張水部》,說明是在應試不久前獻給張籍的。同時這另一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的作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以希求其稱揚和介紹於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朱慶餘此詩投贈的對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張籍。張籍當時以擅長文學而又樂於提拔後進與韓愈齊名。朱慶餘平日向他行卷,已經得到他的賞識,臨到要考試了,還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張籍憐才惜士,喜獎掖後進。據《全唐詩話》說“慶餘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籍)索慶餘新舊篇二十六章,置懷袖而推贊之。時人以籍重名,皆繕諷詠。慶餘作《閨意》一篇以獻,籍酬之云云。是以朱之名流於海內矣。”成史上佳話。
古代風俗,頭一天晚上結婚,第二天清早新婦才拜見公婆。此詩描寫的重點,乃是她去拜見之前的心理狀態。首句寫成婚。洞房,這裡指新房。停,安置。停紅燭,即讓紅燭點著,通夜不滅。次句寫拜見。由於拜見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絕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照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裡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後半便接寫她基於這種心情而產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後,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於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好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於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為極其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僅僅作為“閨意”,這首詩已經是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於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係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闊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擬來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來,讀者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鵰的技巧感到驚嘆。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讚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首句寫這位姑娘的身份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這時,她剛剛打扮好,出現在鏡湖的湖心,邊采菱邊唱著歌。次句寫她的心情。她當然知道自己長得美艷,光彩照人。但因為愛好的心情過分了,卻又沉吟起來。(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為暗自忖度、思謀。)朱慶餘是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古代越國所在地,越地自古多出美女,鏡湖則是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將他比為越女,而且出現於鏡心。這兩句是回答朱詩中的後兩句,“新妝”與“畫眉”相對,“更沉吟”與“入時無”相對。後半進一步肯定她的才藝出眾,說:雖然有許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齊地(今山東省)出產的貴重絲綢製成的衣服,可是那並不值得人們的看重,反之,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一步打消朱慶餘“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可謂珠聯璧合,千年來傳為詩壇佳話。

作者簡介

朱慶餘
唐代詩人。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一作閩中人。生卒年不詳。公元826年(寶曆二年)進士及第。官秘書省校書郎,曾客游邊塞。詩學張籍,近體尤工,清麗淺切,而巧思動人。有《朱慶餘詩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