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路

閣老路

明朝老百姓為紀念改革家張璁(世稱張閣老),將張璁曾經出入的道路稱為閣老路,予以紀念。清朝《光緒永嘉縣誌》卷首《輿圖·永嘉場圖說附》記載:“東由滄頭,西至瑤溪,俗名閣老路。”

基本信息

由來

閣老路閣老路
張璁,明代改革家,曾任兵部侍郎、內閣首輔等職,人們稱之張閣老。張璁主政期間革除弊政,扭轉了正德以來的統治危機,為國為民作了大量貢獻,如清理勛戚莊田、罷鎮守太監、裁革冗員、改革科舉、減免老百姓賦役等事,張璁致仕之時,國家太倉積貯頗充盈。《明實錄》評價:張璁“剛明峻潔,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終歲而一時風紀肅清,積弊頓改。在內閣,自以受上特知,知無不言。密謀廟議,既同事諸臣,多不與聞者。至於清勛戚莊田,罷鎮守內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絕,海內治矣。”
明朝老百姓念其功德,就將張璁經常出入的道路親切地稱為閣老路,一直流傳至今。

史書記載

清朝《光緒永嘉縣誌》卷首《輿圖·永嘉場圖說附》記載:“東由滄頭,西至瑤溪,俗名閣老路。”

評價

閣老路在地域歷史中具有極其重大的作用和意義,作為一個地名,人民仍然說講述它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