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北襲警案

閘北襲警案

2008年7月1日早上,在上海上演了轟動全國的瘋狂一幕:28歲的楊佳持刀捅傷大門保全後,闖入上海市閘北區政法大樓多個樓層瘋狂襲警,致6名民警不幸犧牲,另有3名民警和1名保全受傷。

作案經過

閘北襲警案犯罪現場
閘北襲警案犯罪嫌疑人
兩次踩點選定目標

警方調查顯示,2008年6月12日至23日,楊佳來滬居住在距離芷江西路派出所僅20米的梅園招待所,並使用望遠鏡觀察派出所情況。據警方有關人士介紹,楊佳曾遭該派出所盤查,一直不服,決定採取極端手段報復,但由於該處不方便作案便放棄,從而選擇了公安分局。6月26日楊再次來滬,居住在閘北公安分局附近的梅園招待所。其間他購買了催淚瓦斯噴霧劑和單刃刀具、榔頭登山杖防塵面具、橡膠手套、打火機等物。

樓前縱火後竄進辦公大樓

2008年7月1日上午9點40分許,楊佳攜8個裝有汽油的啤酒瓶,在上海市天目西路警車停放處摔了兩個啤酒瓶(未燃燒),在大門西側三四米左右的花壇處投擲了5個瓶子並燃燒起火。保全見狀後,立刻前往制止並組織救火。楊佳又向保全扔出1個啤酒瓶,並趁保全救火之隙,右手持一把單刃刀具,頭戴防塵面具,腰間挎一腰包(內有榔頭、催淚瓦斯噴霧器、登山杖等物),由閘北公安分局便民服務的通道竄進了閘北區政法辦公大樓。
進門後,楊佳看見保全顧建明正在打電話,即上前用刀柄猛砸其頭部,隨後,他一手持刀,一手持催淚瓦斯在底樓大廳過道和治安值班室等不同處,先後分別襲擊了正在工作的民警倪景榮(47歲,後保處服務中心主任)、方福新(50歲,治安支隊)、張義階(56歲,治安支隊)、張建平(47歲,北站派出所)。這四位民警猝不及防,失血過多倒地身亡。

法醫鑑定,民警張建平左肩創口達21厘米;左胸創口達13厘米、右胸創口達18厘米、右腋創口達7.5厘米,3處刺傷深及胸腔;民警方福新左胸創口達16厘米並貫穿左胸左肺;民警張義階左腋創口達11厘米並深達胸腔、左手左膝均有被刺傷口;民警倪景榮左頸部砍傷達9厘米且頸動脈、頸靜脈多處血管破裂。

閘北襲警案犯罪嫌疑人
竄上樓繼續襲擊被制服

9時42分,指揮中心接到報告立即發布調警指令,指令北站派出所、分局就近GPS巡邏車和特警支隊民警立即對大樓進行搜捕,並通知相關部門,同時通知“120”救護車到現場救治受傷民警。

這時,楊佳從一樓竄入南側消防樓梯至9樓,遭遇民警徐維亞(48歲,交警支隊),楊持刀向徐發起襲擊。徐維亞全身多處被刺倒地,後因傷重不治身亡。之後,楊佳又從消防梯竄至10樓,遇民警王凌雲(27歲,交警支隊)並刀刺王,王凌雲右肩部和右胸部等處受傷。

接著,楊佳竄上11樓,遭遇民警李珂(49歲,科技科),他對著李珂連刺數刀。李珂胸腹部受到重創,後因傷重不治身亡。

閘北襲警案搶救受傷民警
隨後,楊佳返回消防樓梯跑到21樓,在2113辦公室門口刺傷正在等電梯的督察支隊民警吳鈺驊。吳鈺驊受傷後一邊高聲呼叫提醒同事注意,一邊返回辦公室尋找反擊武器。正在室內工作的督察支隊民警林瑋和李偉見狀立即起身準備圍捕。就在此時,楊佳闖入辦公室揮舞著匕首沖向林瑋,林瑋順勢操起辦公椅奮力抵擋,並巧妙與之周鏇。

與此同時,隔壁紀委監察室主任孔中衛聞訊沖了進來,奮不顧身上前抱住楊佳。孔中衛、李偉、林瑋、吳鈺驊以及隨後趕到的督察支隊副支隊長陳偉、民警容侃敏、紀委幹部黃兆泉齊心協力,用辦公椅將楊佳牢牢頂在了牆角邊上,奪下其手中的兇器,給他上了手銬。而同時,攜槍開展搜尋的特警隊員也趕到,配合將兇殘的楊佳制服。

上海市公安局表示,楊佳故意殺害、傷害多位民警及保全,手段極其殘忍,情節極其嚴重。楊佳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之規定,其行為已涉嫌構成故意殺人罪

作案起因

閘北襲警案嫌疑人棲身的招待所
源於騎租來的腳踏車遭警方盤查。2007年10月5日晚,他騎一輛無牌無證的腳踏車途經上海閘北區芷江西路普善路口時,遇芷江西路派出所巡邏民警盤查。楊佳不配合,遂被帶至派出所作進一步調查。

據楊佳交代,2007年10月5日晚,他騎一輛無牌無證的腳踏車途經上海市閘北區芷江西路普善路口時,遇芷江西路派出所巡邏民警盤查,因其拒絕出示身份證件和提供所騎腳踏車來源證明,造成市民圍觀、影響交通,遂被帶至派出所作進一步調查。但到了派出所後,楊佳仍不配合。

其間,閘北公安分局督察支隊接楊佳投訴後派員到派出所了解情況。經教育後楊佳的情緒稍微穩定後,民警一邊做筆錄,一邊向租車公司核實,在確認楊佳的腳踏車確係租用後,楊佳即騎車離開,並於次日返北京

此後,楊佳多次投訴執法民警。2007年10月16日,閘北公安分局派員專程到北京,上門走訪了楊佳及其母親,與他們進行了溝通和法律解釋。楊佳及其母親向閘北公安分局提出對事發當晚的責任民警予以開除公職的處理,並賠償他們精神損失費。民警向其耐心解釋了有關執法依據,但被楊佳當場拒絕。

2008年3月15日,閘北公安分局第二次派員到北京,上門走訪楊佳,再次說明了有關情況。此後,閘北公安分局未再就此事接到楊佳的投訴,直至7月1日案發。

作案動機

閘北襲警案犯罪過程示意圖
根據楊佳的交代,自從那件事之後,他產生了報復念頭,並預謀實施報復計畫。根據警方調查顯示,2008年6月12日至23日,楊佳來滬居住在距離芷江西路派出所僅20米的某旅館,並使用望遠鏡觀察派出所情況。6月26日,他再次來滬居住在閘北公安分局附近的某招待所。其間,他購買了催淚瓦斯噴霧劑和單刃刀具、榔頭、登山杖、防塵面具、橡膠手套、打火機等物。

2008年7月1日上午,楊佳攜帶上述作案工具竄至閘北區政法辦公大樓,實施了故意殺人行為,最終導致6名民警犧牲,3名民警和1名保全員受傷。

據楊佳交代,他點燃燃燒瓶目的是“想把此事的社會影響搞大”,戴上防塵面具和橡膠手套是為了防止催淚瓦斯傷到自己。

作案手法

閘北襲警案兇器
面對閘北分局處理意見,楊佳感到絕望,他曾經在網上試圖尋找用“槍”來實施報復行為,後因種種原因,沒能得逞。2008年6月8日東京秋葉原發生街頭殺人事件,給了他一個很重大的啟示,他認為這種做法可以效尤。

楊佳去過閘北分局多次,對閘北分局的作息時間和周圍環境十分熟悉,他精心策劃了一番:先用汽油彈引開看守等警衛人員,然後進去帶刀行兇。

涉案人員

犯罪嫌疑人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掌握的基本情況,嫌疑人楊佳,男,1980年8月27日生,漢族,北京市人。中專文化程度,未婚,無正當職業。

死亡人員

民警倪景榮(47歲,後保處服務中心主任)民警方福新(50歲,治安支隊)民警張義階(56歲,治安支隊)民警張建平(47歲,北站派出所)民警徐維亞(48歲,交警支隊)民警李珂(49歲,科技科)

新聞發布會

閘北襲警案新聞發布會
2008年7月7日上午十點,上海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閘北襲警案發生經過和前因後果做出了詳細解答。

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楊佳,北京市人,今年28歲,中專文化程度,無正當職業。據司法鑑定,楊佳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2007年10月5號晚,楊佳騎一輛無牌無證腳踏車被閘北公安分局民警盤查。由於拒絕提供身份證和腳踏車的來源證明,楊被帶回派出所繼續調查。儘管楊佳始終不配合警方調查,並多次辱罵民警、阻礙執法,但在查清其真實身份和腳踏車是租用的情況後,警方對楊佳放行。但是楊佳多次通過信訪、投訴等要求上海警方開除當事民警、賠償其精神損失。經上海警方督察隊核實後,兩次赴京向楊佳解釋民警執法過程並無不當。但楊佳還是決定採取極端手段報復閘北民警。

楊佳前後兩次前往上海踩點,購買了催淚瓦斯、單刃刀具、榔頭、橡膠手套、打火機等作案工具後,於2007年7月1號,攜帶上述作案工具,闖入閘北區政法辦公大樓實施了作案。導致6名民警犧牲、3名民警和1名保全受傷。最後多名民警合力將其擒獲。目前犯罪嫌疑人楊佳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已被檢察機關批捕。

犯罪心理

極端心理引發的暴力犯罪

閘北襲警案犯罪嫌疑人
“從各方面的報導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極端心理引發的暴力犯罪案例”,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所長許明智介紹說,看看近年來各地的新聞,暴力犯罪不斷發生,而且有不少性質嚴重的惡性案件,遠的有馬加爵殺人案,近的有女大學生雇兇殺情人分屍案,都是青少年所為,而本案的主犯楊佳的極端心理的形成,也跟他的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有關。許明智副所長分析,除了病理性精神問題外,通常青少年暴力犯罪成因都是複雜的,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心理斷奶期”,無論做事還是想問題,都較容易衝動。青少年犯罪一般沒有事前的充分考慮和醞釀過程,沒有預謀,往往只要受到某種刺激,一時衝動,就可能立即萌生惡念,突然犯罪,不計後果。

其次,逆反和愛逞強的心理也往往是造成悲劇的一個因素。青少年雖不完全成熟,但同樣渴望人格上的獨立和自立,能夠獲得平等的權利和尊重,不願被過度束縛,這種心理隨年齡的增長有時會越來越強烈,當他們受到不良行為誘導後,一旦被激怒,輕則反感對抗,重則予以報復。並且由於年輕人逞強好勝,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過程中,常常帶有很大程度的瘋狂性。

越沉默爆發力越強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楊佳的父親楊明回憶說,兒子從小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人交談,惟一的愛好是看書。父母離異後,父子倆會偶有短暫的交談,但內向的兒子很少跟他說心裡話。

許明智副所長介紹說,暴力犯罪主體常存在性格孤僻、情緒易變等人格特徵或缺陷,這些問題是導致他們違法犯罪的重要心理原因;犯罪主體的生理特點、家庭環境等因素也與其犯罪行為有著密切的關係。往往一遇到小事就表現出憤怒的人攻擊性未必強,因為他們內心的憤怒能得到及時宣洩;而那些暫時保持沉默的人,可能因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而產生的憤怒疊加埋藏於心,難以排遣,一旦爆發,將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家庭是基礎因素

犯罪嫌疑人楊佳在讀國中時父母離異,從此和母親生活。許明智副所長表示,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影響,“在少管所進行心理工作中,我常會明顯感覺到不少孩子缺乏家的溫暖。”

據調查,青少年案犯家庭狀況普遍偏差,且多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離異,有的教育不當,管理不善。家庭環境和家長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對青少年的心理、品德、愛好和思想的影響至關重要。專家提醒,父母離異,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觀察他們的日常心理和行為變化,不要欺騙孩子,或對孩子隱瞞事實,孩子雖小但他們內心敏感而且脆弱,對大人的行為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的。必要時,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找心理專家幫助。

目標泛化引起更大關注

閘北襲警案嫌疑人的部落格
許明智副所長介紹,此次上海“7·1”暴力襲警案,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往往起源於私憤,但其報複目標並不僅限於“利益直接相關人”,而出現報複目標泛化的趨勢,進行“無差別傷害”,將私憤放大到對某個部門和單位的仇恨。這有可能是由於犯罪嫌疑人的報復對象太強,或不容易把握,所以通過對報復對象周邊或類似的人進行傷害,從而引起更大關注,從而達到刺激報復對象,對其造成沉重打擊的目的。

另外,許明智副所長提醒,現如今的電子遊戲、電影電視、小說等其中的暴力內容,對青少年犯罪也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往往是出於好勝獵奇,對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爭強好勝。許明智副所長介紹說,在他接觸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的人是簡單地模仿電影電子遊戲中的某個鏡頭和情節,有的人則是模仿小說或現實社會新近發生的犯罪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