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誠相見

開誠相見

開誠相見,謂對人坦誠真切。與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語出孫中山《革命最後一定成功》:諸君在革命政府之地,彼此應該開誠相見。柳亞子《林老伯渠惠顧賦呈一首》:高名耆舊延京好,五老徐吳謝董林。杖國未妨君齒少,開誠相見我心傾。

基本信息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表示誠意

解釋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故事

開誠相見開誠相見
《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的記載:囂故吏馬援謂囂曰:“到朝廷凡數十見,自事主未常見明主如此也。材直驚人,其勇非人之敵。開心見誠,與人語,好醜無所隱諱。圖講天下事,極盡下恩。兵事方略,量敵校勝。闊達多大節,與高帝等。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囂曰:“如卿言,勝高帝耶?”曰:“不如也。高帝大度,無可無不可。今上好吏事,動如節度,不飲酒。”囂大笑曰:“如卿言,反覆勝耶。”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當時,馬援對劉秀心服口服,在隗囂面前不斷稱讚劉秀,這是出自內心的一種嘆服,而不是藉此對劉秀阿諛奉承。但即便如此,隗囂還是有一些不痛快,只是他沒有怪罪馬援而已。在學問、禮儀、政事等方面,劉秀都比劉邦要做得更好。劉秀的誠懇使他有一批真心擁戴他的人,因為劉秀的推心置腹,馬援才會對劉秀有很高的評價,隗囂才會遣子向劉秀稱臣。有前車之鑑可以看出劉秀也不是對任何人都如此坦誠,像李軼、彭寵等難以駕馭反覆無常的人劉秀還是用計策或武力來對付他們,對於那些能夠爭取並且能夠為自已所用的人,劉秀才會對他們以誠相待。總體來說劉秀的誠還是他的一種心理上的策略,也因此有一大批人才成為他忠心耿耿的部下,在他的身邊輔佐他,為他效力盡忠。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願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朱自清《論老實話》:“人們在感情上要求真誠,要求真心真意,要求開誠相見或誠懇的態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世界上最難的是開誠相見,最容易的是阿諛奉承。開誠相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虛假,那么馬上就會出現不和諧,麻煩就會隨之而來;阿諛奉承,哪怕從頭至尾都是虛假,但令人感到高興,聽起來很舒服,哪怕覺得肉麻。”
孫中山《革命最後一定成功》:“諸君在革命政府之地,彼此應該開誠相見。”

造句

真正的好朋友之間就某件事情侃侃而談應該是開誠相見毫無隱瞞的。
我們之間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彼此開誠相見的交流,從而消除誤解不至於搞得狼狽不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