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重慶市開縣舊名]

開州[重慶市開縣舊名]
開州[重慶市開縣舊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開州區隸屬於重慶市,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回水末端,介於北緯30°49′30″-31°41′30″、東經107°55′48″-108°54′之間,西鄰四川省開江縣,北依大巴山接城口縣和四川省宣漢縣,東毗雲陽縣和巫溪縣,南近長江鄰萬州區。 2017年末,開州區幅員面積395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68.43萬。轄26個鎮、7個街道、7個鄉。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9.59億元,比2016年增長7.9%。 2011年,被重慶市政府列入“民生工業試點園區”,被表彰為“渝東北優秀園區” 。獲得過“2013中國休閒小城”、“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三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號(2000年、2003年、2011年),2016年是開州第四次獲此殊榮 。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開州古屬梁州之域。西周,屬庸國。東周春秋時期,屬巴國。

秦、漢屬巴郡朐䏰縣地。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蜀先主劃朐䏰縣西部地置漢豐縣,以漢土豐盛為名。屬益州固陵郡。

南北朝,劉宋(420—479年)於漢豐境內增置巴渠、新浦共三縣皆屬巴東郡;西魏(535年)平蜀後改漢豐為永寧;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分巴東郡置萬安郡,領永寧(郡治)、萬世(巴渠改名)二縣;又理置周安郡,領西流(郡治)、新浦二縣。天和四年(569年)移開州於新浦,後又移於永寧,轄永寧、萬世、新浦、西流(新置)四縣。

開州地理位置 開州地理位置

隋朝,開皇十八年(599年)改永寧為盛山縣,改開州為萬州。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萬州為開州;貞觀元年(627年)省西流縣併入盛山縣;廣德元年(763年)改盛山縣為開江縣,開州轄開江、新浦、萬歲(萬世改名)三縣。

宋代,慶曆四年(1044年)省新浦入開江,萬歲改名清水,時開州轄二縣。

元朝,省縣入州。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為縣,開縣之名自此始。因南河古稱開江,州、縣由此得名。

清代,屬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

民國,1935年屬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縣屬四川省轄。1997年3月重慶市劃歸為中央直轄後,開縣始屬重慶市所轄。

2016年6月8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開縣,設立重慶市開州區   。

2016年7月22日,開州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8年8月17日,開州區實現脫貧摘帽。  

開州新城全景圖 開州新城全景圖

行政區劃

2017年末,開州區共轄街道7個、鎮26個、鄉7個   ;政府駐漢豐街道開州大道中段233號。

鄉鎮名稱(含街道)區域位置下轄村級行政單位數量面積
漢豐街道開州區中部6個社區、3個行政村29.64平方公里 
文峰街道開州區東部7個社區、3個行政村約23.9平方公里 
雲楓街道開州區西部7個社區23.74平方公里
鎮東街道開州區北部2個社區、5個行政村26.5平方公里 
豐樂街道東河下游及澎溪河北岸2個社區、5個行政村25平方公里 
白鶴街道開州區東北部3個社區、13個行政村79.72平方公里
趙家街道開州區南部1個社區、20個行政村152平方公里
大德鎮開州區中部偏北1個社區、14個行政村118平方公里 
鎮安鎮開州區中部1個社區、7個行政村46平方公里
厚壩鎮開州區東部7個行政村49平方公里 
金峰鎮開州區東部7個行政村57平方公里
溫泉鎮開州區東北部3個社區、11個行政村149平方公里
郭家鎮開州區中部偏北2個社區、10個行政村79平方公里
白橋鎮開州區東北部9個行政村84平方公里
和謙鎮開州區東北部1個社區、6個行政村80平方公里
河堰鎮開州區東北角2個社區、12個行政村154平方公里
大進鎮開州區北部2個社區、17個行政村251平方公里 
譚家鎮 開州區北部1個社區、8個行政村125平方公里
敦好鎮開州區東北部2個社區、17個行政村144平方公里
滿月鄉開州區北部1個社區、6個行政村148.7平方公里
關面鄉開州區東北部1個社區、7個行政村146.5平方公里
白泉鄉開州區東北邊陲1個社區、6個行政村196平方公里
高橋鎮開州區中部偏西北2個社區、10個行政村78平方公里
麻柳鄉開州區西北部1個社區、11個行政村96平方公里
紫水鄉開州區西北部1個社區、9個行政村94平方公里
九龍山鎮開州區西部1個社區、17個行政村135平方公里
天和鎮開州區西北部1個社區、9個行政村67平方公里
中和鎮開州區西部2個社區、16個行政村89平方公里
義和鎮開州區西南部1個社區、9個行政村61平方公里
三匯口鄉開州區西北部2個社區、8個行政村77.28平方公里
臨江鎮開州區西南部5個社區、24個行政村123.5平方公里
竹溪鎮開州區西部,南河下游1個社區、14個行政村84平方公里
鐵橋鎮開州區西部,澎溪河中游1個社區、15個行政村115平方公里
南雅鎮開州區西北部1個社區、10個行政村70平方公里
巫山鎮開州區西南部2個社區、11個行政村117平方公里
岳溪鎮開州區西南角1個社區、23個行政村180.5平方公里
五通鄉開州區西南邊陲1個社區、5個行政村49.8平方公里
長沙鎮開州區南部,浦里河中游3個社區、22個行政村136平方公里
南門鎮開州區西南部2個社區、21個行政村149.7平方公里
渠口鎮開州區東南部9個行政村68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開州區位於重慶市東北部,地處長江之北,在大巴山南坡與重慶平行嶺谷結合地帶。處於北緯30°49′30″-31°41′30″、東經107°55′48″-108°54′之間,總面積3959平方公里。西鄰四川省開江縣,北接城口縣和四川省宣漢縣,東毗雲陽縣和巫溪縣,南鄰萬州區。  

地質

開州區地層發育和地勢起伏與四川盆地的地質發展歷史密切相關。中生代三迭紀後期發生的印支運動,四川地台受到強烈的擠壓,形成地槽型褶皺,出現開州區北部的大巴山背斜。到中生代侏羅紀晚期與白堊紀發生的燕山運動,四川盆地東部受到明顯擠壓,褶皺成東北西南走向的近乎平行的雁列式嶺谷,形成溫泉背斜——江里向斜——開梁背斜——浦里向斜——鐵峰背斜   。

地貌

開州區地圖 開州區地圖

開州區在造山運動及水流的侵蝕切割下,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地貌類型、七個地貌單元、八級地形面。山地占63%、丘陵占31%、平原占6%,大體是“六山三丘一分壩”,地勢又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北部屬大巴山南坡的深丘中山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處白泉鄉一字梁橫豬槽主峰,海拔2626米。三里河谷沿岸海拔較低,最低處為南部渠口鎮崇福村,海拔134米。沿河零星塊狀平壩,地勢開闊,土層深厚。開州區的山脈主要有觀面山脈、南山山脈、鐵峰山脈。觀面山脈為大巴山支脈,北東南西走向;南山山脈從梁平縣明月山分支,南西北東走向;鐵峰山脈從忠縣精華山延伸,南西北東走向。南山、鐵峰山脈為川東平行嶺谷的隔擋式褶皺帶構成,背斜緊湊,形成低山;向斜寬敞,多成丘陵谷地或平原   。

氣候

開州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具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的一般特點,季節變化明顯。因為盆周山地阻擋,寒潮不易入侵,故氣溫比同緯度、同海拔的其他地區略高,冬暖春早,夏季海洋性季風帶來大量溫暖空氣,夏季雨量充沛、溫濕適度。但當季風鋒面停留時,則又形成初夏的梅雨天氣;而當太平洋高壓控制川東一帶地,七、八月出現高溫少雨的伏旱天氣。立體氣候特點明顯,因緯度引起的氣溫差異甚微,僅0.3~0.6℃;開州區可分為兩大氣候區:一是北部中山地帶(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冷涼陰濕,雨日多、雨量大、光照差、無霜期較短、霜雪較大;二是三里河谷平壩淺丘地帶,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雖處於全國同緯度的低值區,但仍比北部中山區強,少伏旱   。

開州新城俯瞰全景圖 開州新城俯瞰全景圖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開州區境內有5條主要河流(東河、南河、浦里河、桃溪河等),理論蘊藏量達21.8萬千瓦,可開發量為8.5萬千瓦。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開州區探明礦藏主要有鐵、銅、鉛、鋅、石膏、大理石等,其中以煤和天然氣的儲量最為豐富。煤蘊藏量2.5億噸,年開採量220萬噸,為白鶴電廠76.2萬千瓦火力發電提供了原料保障;天然氣儲量2650億立方米,屬國家大型氣田   。

生物資源

開州區植物種類繁多,擁有高等維管束植物76科302種,其中裸子植物5科23種、被子植物64科269種、蕨類植物7科10種。主要樹鐘有石櫟、青岡、小葉青岡、山茶、木荷、樟、楨楠、棕櫚等。

野生動物有200餘種。其中獸類26種、鳥類78種、爬行類11種、兩棲類19種、魚類13種、無脊椎動物75種。主要獸類有獐子、金絲猴、野豬等,鳥類主要有白鶴、畫眉、布穀鳥、雉雞、鷹等   。

開州新城大圖 開州新城大圖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168.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2.87萬人,鄉村人口105.56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7.32%。60周歲以上30.18萬人,占總人口的17.9%。2017年實際人口出生率為7.4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8‰。年末常住人口118.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4.7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6.38%,比上年提高1.62個百分點   。

民族

開州風光 開州風光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開州區共有31個民族:漢族、蒙古族、回 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傈僳族、佤族、高山族、土族、達斡爾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仡佬族、塔吉克族、獨龍族、門巴族等。

在常住人口中,漢族占99.9%,少數民族占0.1%。

經濟

綜述

開州區風景 開州區風景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9.59億元,比上年增長7.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61.51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03.52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134.56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5.4:50.9:33.7   。

2018年8月17日,國務院扶貧辦召開貧困縣脫貧摘帽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重慶市的開州區實現脫貧摘帽。  

第一產業

開州區風光 開州區風光

2017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2.64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農 業39.07億元,增長3.4%;畜牧業15.58億元,增長1.2%;林業2.42億元,增長14%;漁業4.43億元,增長18.7%;農林牧漁服務業11294億元,增長13.2%。

2017年,全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為53.89億元、3.24億元、28.66億元、5.48億元和1.31億元,分別增長1.2%、15.5%、4.1%、23.8%和11.7%。

2017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90.82萬畝,比上年下降0.3%,總產量62.31萬噸,增長0.8%;油料總產量3.15萬噸,增長0.8%;蔬菜播種面積31.06萬畝,增長2.8%,總產量50萬噸,增長6.4%   。

第二產業

開州區工業園 開州區工業園

2017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12.25億元,比上年增長7.7%,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28.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01.88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輕工業企業總產值162.17億元,增長8.1%,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3.7%;國有控股企業總產值9.18億元,增長4.8%,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能源工業實現總產值9.35億元,同比增長8.7%;建材工業實現總產值75.98億元,同比增長16.7%;食品工業實現總產值86.17億元,同比增長0.8%;輕紡服裝工業實現總產值24.09億元,同比增長25.7%。

2017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7.43億元,同比下降17%;實現利潤總額10.86億元,同比下降11.8%。

2017年,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建築業總產值達308.41億元,增長9.3%。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39家   。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30.26億元,比上年增長8.7%,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7.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6.27億元,增長8.5%,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1.6%。

劉伯承紀念設施 劉伯承紀念設施

2017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8.11億元,增長12.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1.85億元,增長11.7%;按行業統計,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60.84億元,增長1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9.13億元,增長12.3%。

2017年,全年實際利用內資項目1143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91個,實際利用內資總額188.12億元,下降23.2%。進出口總額2240萬美元,同比下降26.8%,其中出口2173萬美元,下降27.5%;進口67.5萬美元,增長10.2%。

2017年,共接待遊客8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9%;旅遊綜合收入48.38億元,比上年增長23.5%。2017年末有旅行社4個,旅行社門市部13個;星級賓館7家;全區旅遊接待床位數20300個   。

交通運輸

開州區交通 開州區交通

經過開州區境內的國道有4條,為G211、G243、G347、G542,達272公里。

2017年,全區公路通車裡程78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公里,一級公路17公里,二級公路303公里,三級公路78公里,四級公路3630公里,等外路3806公里。全年改建公路273公里,新建公路17公里。行政村通暢率、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均達到100%   。

2017年,全年水陸運輸總周轉量完成40243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4%,其中貨物運輸周轉量完成39490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4%,旅客運輸周轉量完成75336萬人公里,比上年減少11.9%   。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全區共有學校401所,其中職業中學3所、完全高中9所、國中55所、國小121所、幼稚園21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46701人,其中職業中學9389人、高中30318人、國中56172人、國小105534人、幼稚園45112人、特殊教育學校176人。教職工15868人,其中職業中學544人、高中1888人、國中4332人、國小5702人、幼稚園3355人、特殊教育學校47人。國中階段入學率99.95%,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99.99%。2017年全區高考重點大學上線1963人   。

主要學校有:開州中學、臨江中學、開州實驗中學、陳家中學、豐樂中學、溫泉中學、鐵橋中學、中和中學等。

衛生

開州區政府機構大樓 開州區政府機構大樓

2017年,年末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699個,其中,醫院13個,鄉鎮衛生院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75個,村衛生室46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7308張,其中醫院床位4244張,鄉鎮衛生院床位2490張。全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532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134人,註冊護士2242人   。

文化

劉伯承紀念館 劉伯承紀念館

2017年,全區共有博物館1個,規劃展覽館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54.97萬冊(張)。年末有線電視在冊用戶26.25萬戶,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45.7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5%。

2017年,全區體育獲重慶市級及以上獎牌或比賽項目117個。全區有體育場14個、體育館4個、游泳池(館)10個   。

社會保障

2017年,全區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37萬人,比上年增長7.6%;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61.86萬人,增長0.3%;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23萬人,增長9.3%;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44.5萬人,下降0.8%;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85萬人,增長9.6%;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88萬人,增長29.8%;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83萬人,增長1.5%   。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2元,比上年增長10.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47元,增長8.7%,人均消費支出19983元,增長6.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9元,增長9.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552元,增長9%   。

風景名勝

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故居)

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於1992年12月4日建成對外開放。座落在開州城區北的鳳凰山麓,門額上“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八字餾金大字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中央軍委贈送的劉伯承青銅像高6米,聳立在紀念館大門的右側。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重點打造的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也是三峽庫區內唯一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

開州區景點 開州區景點

劉伯承故居位於開州區趙家街道周都村,占地20畝,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有劉伯承故居及輔助陳列室、劉帥陵園、石碾盤、竹林水塘、黃桷古道、父母墳地、觀景平台 、銅像廣場等   。

南雅大佛寺

南雅大佛寺位於開州區南雅鎮。寺內大佛為唐末石刻雕塑,依山而立,就岩鑿成,稱為重慶市第一大坐佛   。

花仙峽

花仙峽又名花仙溝、花線溝,位於譚家鎮,是一處以峽谷幽壑景觀為主、保持著原始風貌的神奇峽谷   。

七里潭廊橋

七里潭廊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重修於道光七年,以石為墩,全木架構,是重慶市內為數不多的古廊橋之一,現為縣級文保單位   。

雪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雪寶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開州區北部,總面積18408公頃,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有50種,而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32種。是一個生態多樣、特色突出的複合型國家級森林公園。於2002年由國家林業局批准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漢豐湖

漢豐湖東西跨度12.51 公里,南北跨度5.86公里,漢豐湖因三峽工程而生,由境內兩江匯成,常年蓄水170.28米以上,水域面積15平方公里,是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而形成的世界上獨具特色的人工湖;開州區城區坐落在此湖畔,構成“城在湖中,湖在山中,意在心中”的美麗畫境。漢豐湖風景區於2012年10月榮膺“國家水利風景區”稱號。2014年12月,漢豐湖風景區正式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4A)級風景名勝區   。2015年12月,漢豐湖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

漢豐湖全景圖 漢豐湖全景圖

名優特產

冰薄月餅

冰薄月餅發源於開州區西部的臨江鎮,始於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被開州區人民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   。

水竹涼蓆

開州特產圖 開州特產圖

水竹涼蓆圖案層次豐富,兼具實用和藝術性,堪稱席中珍品,被評 為全國六大名涼蓆之一   。

龍珠茶

龍珠茶,清香味醇,唐朝時曾列為貢茶。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龍珠茶獲得重慶名優茶十連冠、國家博覽會金獎等殊榮   。

香綢扇

香綢扇,主產於臨江鎮,選用山澗優質鳳尾竹、上等絲綢為材料,採用傳統削、鑽、刮、漂、漿等72道手工、手繪、手書工藝精雕細鑿而成。獲得過省市級“優秀產品”、“消費者喜愛商品”等稱號,並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列為紀念專用商品   。

南門紅糖

南門紅糖,產於開州區南門鎮,是當地的傳統手工土特產,2016年被評定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木香

開縣木香主產開州區北部山區。2015年,關面鄉木香再獲豐收,產量突破2500噸,占據全國木香總產量的半壁江山,再次見證了“中國木香之鄉、秦巴藥材寶庫”的實力。大面積極種植的中藥材,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脫貧致富產業   。

春橙

開州區盛產春橙,多次榮獲“優質農產品”“名牌農產品”等稱號   。2016年12月18日,被評為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全市唯一一個被授予該項殊榮的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   。

(其中“水竹涼蓆”“春橙”“木香”“冰薄月餅”“龍珠茶”五個是地理標誌商標   。)

著名人物

劉伯承

劉伯承(1892-1986),重慶市開州區人,原名劉明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軍事家。組織過滬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擔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

開州區風景 開州區風景

王潤波

王潤波(1905-1933),字啟大。黃埔軍校3期學員。國民革命軍第25師第75旅第149團陸軍上校團長。1933年3月9日在抗日戰爭長城抗戰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王潤波為陸軍少將。1987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   。

李宗羲

李宗羲(1818-1884),號雨亭。曾協助曾國藩管理軍務。1873年升為兩江總督。

劉選略

劉選略(1928-2002),一級警監。原雲南省公安廳廳長、雲南省禁毒領導小組組長、雲南省警察學會名譽會長。

陳有元

開州區農村 開州區農村

陳有元(1944-),中華人民共和國少將,先後擔任過總參軍訓部副部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等職務。主要作品有:《參謀知識手冊》、《軍事高科技知識》。

王雪崖

王雪崖(1927-1997),畫家。曾任北京畫院秘書長、副院長等職。

尚揚

尚揚(1942-),畫家。為首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   。

隗瀛濤

隗瀛濤(1930- ),歷史學家、四川大學原副校長。

劉家義

劉家義(1956- ),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高級審計師。2008年起,擔任審計署審計長   。

城市榮譽

2012年2月,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

2013年12月,世界休閒組織、中國旅遊協會、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聯合發布了“‘美麗中國·休閒城市'2013中國休閒城市發展綜合評價”成果,開州區榮獲“2013中國休閒小城”稱號   。

2013年12月,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   。

2016年,開州區榮獲“2016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稱號,並將獲得2000萬元國家財政獎補資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