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菊花花會

開封菊花花會

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開封是以菊花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的唯一的城市。

名稱

開封菊花花會 開封菊花花會

簡介

一年一度秋風勁,歲歲黃花分外香。中國開封菊花花會自1983年開始舉辦開封菊會就像一棵大樹,深深植根於開封大地,深深植根於開封人民心中。它所產生的影響,就其廣度而言,已遠遠超過了開封的地界,名揚海內外;就其深度而言,已遠遠超出了"賞菊"的特定含義,而是作為一種成功的載體和平台,展示著開封深厚的文化底蘊,演繹著經貿、旅遊的"大戲",推動著開封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
開封菊會之所以能夠在古城熱土上深深植下根來,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唐代詩人劉禹錫對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的描述就可見一斑。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每逢重陽佳節,不僅民間有花市賽菊之舉,而且宮廷內也養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飲菊花酒,甚至還開"菊花花會"。《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賞菊遊人"婆娑於市"、"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類的記載。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就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封人民酷愛菊花的傳統習俗猶濃。每年金秋10月,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養菊、賞菊者甚眾,花市售賣菊花和沿街叫賣菊花則自成獨特的風景,市園林部門還多次舉辦規模不等的菊展。正因為菊花與開封人民的不解之緣,1983年開封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決定把菊花命名為開封市"市花",確定了每年舉辦"菊花花會"的會期。
開封菊會之所以能夠在古城大地逐年壯大,更有其深刻的現實原因。實踐證明,開封菊會已成為開封眾多旅遊資源中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品牌,它的成功舉辦對擴大開封的改革開放、提高開封知名度、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加強與外界的經貿交流、推動旅遊經濟發展均起到重要作用。歷屆菊會均受到市四大班子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

綜觀開封菊會發展歷程,人們可以看到它許多令人矚目的變化:

一是菊展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舉辦的第一屆菊會,主會場設在禹王台公園,展菊不過兩萬餘盆。分會場僅有龍亭公園、汴京公園、鐵塔公園和大相國寺等4家。當時,全市展菊也不過20余萬盆、品種800余個。而菊會發展至今,情況則大為改觀。如今年菊會,設在龍亭公園的主會場展菊就多達10萬盆,另有陪襯花卉兩萬盆。分會場則有鐵塔公園、汴京公園、禹王台公園、天波楊府、清明上河園、大相國寺、包公祠、翰園碑林、山陝甘會館、延慶觀等10個。市區大街幹線、重要交通路口和市區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門前均擺放菊花,全市民眾紛紛在庭院、陽台和房前屋後擺放菊花。全市展菊多達300萬盆、品種1300個,形成了"滿城盡菊黃"的壯觀景象。景點數量、製作水平和藝術效果也今非昔比。首屆菊會主會場禹王台公園僅有四五個景點,藝術形式單一。而第二十屆菊會主會場龍亭公園則有8大展區、16個景點和兩個展室,展線從公園南大門(即午門)一直伸延到北大門,長達1100米。其中主景點"八駿慶菊"占地1000多平方米,比首屆菊會主會場全部景點的占地面積還大。本屆菊會主會場景點布展的手法也多種多樣,如"動靜結合"、"平面與立體結合"、"菊花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等,創意新穎,別具一格。由於歷屆菊會的推動,我市的養菊技藝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如多頭菊的培育已由過去的5頭髮展到目前的16頭;大立菊已由過去的1000余朵發展到目前的4000余朵,並培育出了多色大立菊;盆景菊、壁掛菊、塔菊等造型藝菊的培育均取得驚人的進步。為適應近幾年菊會提前舉辦的要求,"短日照"、"長日照"菊花培育技術也日臻成熟。開封菊花的品質越來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在歷屆全國菊花品種展賽中,開封參賽菊花艷壓群芳,取得了"四連冠"的好成績。而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菊花專項大賽中,開封參賽菊花更是一鳴驚人,奪得大獎總數第一、金獎總數第一、獎牌總數第一3項桂冠,"開封菊花甲天下"成為不爭的事實。
二是菊會內容不斷豐富,影響不斷擴大。我市菊會舉辦伊始,就以"菊花搭台、經貿唱戲"為主旨。經過多年的發展,"菊花台"越搭越大,已發展為"菊花、文化搭台";"經貿戲"越唱越響,已發展為"經貿、旅遊唱戲"。近些年來,我市菊會不僅舉辦菊展,還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民俗表演、書畫筆會、攝影展覽、文化書市等文化活動,開展卓有成效的經貿洽談、產品促銷、招商引資、風味小吃展銷等經貿活動,開展獨具特色的旅遊促銷活動。來我市參加菊會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多,截至目前累計已有數千萬人次,其中包括國家領導人,各部委領導,各盛市領導,各國嘉賓,中外客商和中外遊人。慕名採訪開封菊會的中央、盛市級新聞單位已有百餘家,開封菊會的盛況在中央電視台、《經濟日報》等各大新聞媒體均多次刊播。其中中央電視台在多個節目中對開封菊會進行了詳細報導,並邀請我市園林界人士和社會其他各界人士作為嘉賓走進中央電視台演播室,錄製了大型電視片《菊》上、下集,在海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
三是菊會的旅遊帶動作用日益增強,經濟效益日益顯著。菊會作為我市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其帶動作用十分明顯。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實施旅遊帶動戰略以來,每年舉辦菊會,與旅遊相關的"吃、注行、游、購、娛"等各行各業均隨之興旺。為迎接菊會和辦好菊會,我市城市建設、特別是園林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市民文明素質提高,廣大幹群的工作作風經受了考驗。開封菊花的產業化生產也隨著菊會的持續舉辦被帶動起來。目前,我市禹王台公園、龍亭公園、汴京公園、鐵塔公園、天波楊府和南郊、北郊、東郊、西郊等處均設有菊花生產基地,其中南郊魁莊於1999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菊花之鄉"。通過菊會期間經貿活動的開展,我市與外地客商達成的交易額逐年遞增,近幾屆菊會期間達成的交易額少則幾億元、多則十幾億元,顯示出"會展經濟"的規模優勢。歷屆菊會的直接旅遊收入也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首屆菊會主會場門票收入僅幾萬元,而第十九屆菊會主會場門票收入則有300余萬元。市園林處5大公園在歷屆菊會中的門票收入累計數千萬元。
光陰荏苒。開封菊會在漫長的歷程中更加成熟,並由市級節會晉升為省級節會。可以相信,只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找出不足,立足於與時俱進、機制創新,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法則不斷完善,開封菊會的生命力必將更加強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