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經濟

開學經濟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開學經濟”迅速升溫。在各大商場超市里,各種外形討巧、功能多樣的新式文具吸引著孩子眼球;書店裡,各種名目的教輔材料每天在增加;數碼市場裡,隨處可見學生在家長陪同下購買電腦等IT產品。精明的商家亦使出各般招術,打折抽獎,爭相搶抓這一稍縱即逝的商機。2013年9月的一項調查顯示一項相關調查顯示,目前高校的學費平均每學年為5000元左右,需在入學報到時繳納。而新生入學裝備花費的“基本賬”為7000元左右,加上交通費、生活費等費用,至少需要準備約1.5萬元。相比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生入學的費用僅數百元,20餘年,開學消費多了近百倍。

基本信息

簡介

開學經濟開學經濟

每年開學之際,新一輪的學生“裝備大採購”都如約而至。在各大商場的文具用品專櫃、數碼產品區看到,學生和家長的身影明顯增多。不少家長表示,“開學消費就像搶錢似的。”

每到開學的時候,家長都免不了花費一筆開銷為孩子添置開學用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在這方面的開支也越來越大,有些家長的開學購物清單竟高達上萬元,包括電腦、手機、MP3等物品。

現象

鉛筆、橡皮、文具盒這些“開學老三樣”早已落伍,況且平時也可以添置。PSP、高檔手機、便攜電視等“新三樣”才是現在很多學生開學前的追求目標。國美蘇寧電器等賣場的銷售人員說,每年開學前十天左右,都是學生們購買數碼商品的“熱季”,銷量要比之前提高20%左右。

一名大學新生為家長列出了購買清單:新手機,要能上網,2000元左右;手錶,要求是品牌貨;新電腦,配置要高;新運動衣、籃球鞋;挎包、文具等。很多家長儘管感覺吃不消,但看到別人家的子女手機、電腦等都配全了,為了不讓自己孩子顯得太寒酸,“一咬牙就買了”。

很多老師表示其實他們對昂貴的電子文具非常頭疼。特別是學生就寢時不睡覺,躲在被窩裡用手機發簡訊、上網聊天;上課時用MP3、MP4聽歌看電影。有不少中學英語教師認為,電子詞典會讓學生養成依賴性學習的壞習慣。“很多電子詞典採用的不知道是哪種版本的詞典,只有幾項簡單的釋義。比如在閱讀理解練習中遇上生詞,學生要有猜詞的能力,如果遇到一個生詞就去查電子詞典,不僅記不住單詞釋義,也不利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還有老師表示,與以往開學時書本、文具唱主角相比,數碼產品的加入陡然拉高了開學消費的水平。家長應該理性選擇,適度消費,而不是盲目攀比。選購開學用品時掌握好一個基本原則,即買之有度,用之合適。

消費類型

硬花費

網友“生如夏花”曬出的裝備是“心愛的電腦,打發無聊時光的PSP,和室友時常‘溝通’所用的水晶麻將。”粗略估算下也要八千元左右。網友“goodyan-ll”更是曬出了自己新車的照片,“我是研究生(論壇) ,開學裝備———帝豪一輛,本來要換凱迪拉克。” “開學經濟”持續升溫。在省城各大賣場注意到,在傳統文具變著花樣搶市場的同時,手機、學習電腦、電子辭典等也逐步成為學生開學購置的“新三件”。 一位長期關注文具的人士直率地說,文具“玩具化”近年來漸成趨勢,不少廠家在開發文具的玩具功能上下足工夫,以迎合孩子的需求。有了玩具功能,附加值更大,銷路更好,廠家的利潤自然更加豐厚。

軟花費

據一家較大的美容整形機構透露,從2013年6月初聯考(論壇)結束開始,前來做整形手術的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每天可以接二十例左右的學生整形手術。針對這種情況,商家很合時宜地打出“學生優惠牌”,各美容整形機構無一例外地以誘人的廣告和學生“專享”的優惠來吸引為數眾多的學生。

新生的入學裝備清單上還出現了一個新名目———禮服。剛剛被同濟大學錄取的沈同學請求媽媽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晚禮服。原來,她通過同濟大學的論壇獲悉,學校經常舉行各種交誼舞會和慶典活動,一套禮服是必備的。

專家提醒

專家提醒家長,關愛孩子,更應該有的放矢,對孩子學習用品的選購出手闊綽,固然是出於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但一定要有個度,不然也會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為孩子購買教輔資料時,最好徵求老師的意見,以少而精為主,別讓孩子“吃不下”。
這些近於奢侈的消費,除了能滿足孩子們的虛榮心外,不能給他們帶來其他任何收穫。崔智奇老師建議,家長在給予孩子必需的物質需求後,應儘量少滿足孩子的額外要求,並加強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不可把高消費品作為獎品來激勵孩子。

橡皮香,紙張香,就連卷筆刀在削鉛筆時也會散發出香味。為了吸引孩子,現在不少文具在生產過程中都添加了某些物質,使文具在使用時能散發出一種香味。可是,對於這種情況,有關專家指出,人工芳香劑帶給人的只是一種感覺上的享受,其實大部分香味文具和塗改液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苯酚甲醛等有毒化學物質,它們可以通過身體接觸和揮發進入人體,其危害性不容忽視。

整形手術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醫生的一雙手,單從技術上來講,國內的醫生其實不比韓國遜色,而且在國內做手術的價格還要遠遠低於國外。如果出國做整形手術的話,難免人地生疏,對當地的醫院和醫生水平了解不夠。

社會經濟術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